黃色淡水魚種類有哪些
常見的黃色淡水魚是黃顙魚,中國原產的常見淡水魚中_魚和_魚的魚肉也是黃色的。_魚主要產於長江中上遊的金沙江流域和瀾滄江水系,而_魚在除青藏高原外基本上全國都有出產。另外還有引進養殖的虹鱒、金鱒以及中國原產的哲羅鮭、細鱗鮭、白鮭等鮭科或白鮭科冷水性魚類的肉也都呈橙黃色或橙色。 黃顙魚(底棲性淡水魚),俗名嘎牙子、黃姑子、黃臘丁、黃骨魚等,是我國近年來發展較快的淡水經濟型養殖品種。須4對;上頜須長,末端達到或超過胸鰭基部。體無鱗。背鰭硬刺後緣具鋸齒。胸鰭刺比背鰭刺長,前、後緣均具鋸齒。脂鰭較短。臀鰭條21—25。尾鰭分叉,鼻須壹半為白色另壹半為黑色。 黃顙魚在靜水或緩流的淺灘生活。白天潛伏於水底層,夜間活動。雜食,主食底棲無脊椎動物。成熟雄魚肛門後面有生殖突。4-5月產卵。親魚有掘坑築巢和保護後代的習性。分布較廣,產量大,肉嫩,少刺,多脂肪。最大約750克。是普通食用魚類。 黃顙魚分布於全國各大淡水水域,尤其是長江中下遊的河流湖泊中,其肉質細嫩且無肌間刺,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具有滋補作用和藥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