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口下遊年產量50萬斤左右,1974年,高產量達到1575萬斤。以後由於修建汙水、水利工程(攔河築壩),產卵場遭到嚴重破壞,加上親魚、幼魚捕撈強度過大,其資源衰退嚴重,1985年僅達3萬公斤。
為保護鰣魚資源,中國先後開展了鰣魚人工授精、卵孵化和幼體培育研究,有關部門也提出了65438年3月至0987年3月長江鰣魚短期(三年)禁養計劃。三年的禁捕鰣魚取得了壹定成效,但長江鰣魚資源瀕臨枯竭的現狀並沒有明顯改變。
擴展數據
生活條件
據調查,20世紀70年代,長江鰣魚年產量達65438+萬噸以上,洞庭湖及湘、黔、袁、李四水經常捕撈鰣魚。但此後由於水利建設,鰣魚產卵和覓食的洄遊通道被切斷,鰣魚自然資源急劇減少,加上過度捕撈和水環境汙染。
長江流域的鰣魚年產量只有500斤左右,洞庭湖和湘、黔、元、李的鰣魚資源幾乎滅絕。此外,錢塘江、閩江、珠江也有鰣魚。
由於鰣魚已被禁止捕撈,壹些水產養殖戶從美國引進美國鰣魚(粗榧屬)作為鰣魚出售。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亞附近也有同種的長尾鰣魚,稱為鰣魚出售。
百度百科-sh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