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蔥白,紅椒,姜,油爆香,放入魚翻炒;
2、倒入適量冷醬油,加入適量料酒,加入適量糖;
3、加入兩滴醋、紅燒醬油、鹽和水;
4.蓋上鍋蓋,小火燉十分鐘左右;
5.加入適量的黑胡椒和雞精;
6.最後放入青椒、蔥、蒜,大火榨汁。
帶皮魚資源豐富,無毒,含有蛋白質、維生素、脂肪等營養成分(見表1)。其營養價值並不比其他魚類差,是壹種價廉物美的食用魚。但由於魚的外形比較難看,壹般消費者並不習慣食用。個別人對它有過敏反應,所以對這種魚有懷疑,在市場上不受歡迎。
剝皮魚的學名是青鰭馬面魴,也叫馬面魚。潮汕的俗稱是:地仔、剝皮魚在上海和福建、浙江叫橡皮魚,北方叫豬油、皮匠魚、面包魚、烤羊角。
剝皮魚是壹種暖性近底魚類,主要分布於東、南、黃海、渤海、韓國和日本,在南非也有發現。不僅產量高,而且魚季集中,其主汛期為2月上旬至5月下旬。目前東海產量最大,最高年產量已達25萬噸左右,成為我國僅次於帶魚的第二大海洋經濟魚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