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經通絡、行氣活血、祛濕逐寒、消腫散結、回陽救逆、安胎。
(1)艾草苦燥辛散,能理氣血、溫經脈、逐寒濕、止冷痛,為婦科要藥。用治脘腹冷痛,經寒不調,宮冷不孕等證,如艾附暖宮丸。炒炭止血,可用治虛寒性月經過多, 崩漏 帶下,妊娠胎漏,如膠艾湯。本品搗絨,制成艾條、艾柱,外灸能散寒止痛,溫煦氣血。煎湯外洗可治濕瘡疥癬,祛濕止癢。
(2)艾草,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產生奇特的芳香,可驅蚊蠅、蟲蟻,凈化空氣。中醫學上常以艾入藥,有理氣血、暖子宮、祛寒濕的功能。中醫針灸裏面的灸法,把艾葉加工成的“艾絨”放在穴道上進行灼燒來治病。
(3)將藥包貼在腳底,足底的相關反射區受到刺激,血液循環得到促進,給皮下組織的轉運蛋白提供足夠的動力,藥物在轉運蛋白作用下透皮吸收,伴隨血液循環進入體內,有害物質也會在轉運蛋白的作用下透皮排除。
(4)機體內有害自由基,也會和足貼內的離子相結合,以擴散的形式排除體外,兩種形式的結合,人體的毒素能有效排出體外,促進人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