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乳石又稱石鐘乳,是指碳酸鹽巖地區洞穴內在漫長地質歷史中和特定地質條件下形成的石鐘乳、石筍、石柱等不同形態碳酸鈣沈澱物的總稱。
石筍為碳酸鈣石灰巖,位於溶洞洞底的尖錐體,是喀斯特地形的壹種自然現象,石筍是由於含碳酸的水不斷點滴到壹處,碳酸鈣沈澱而形成的。可以有不同的形狀,水滴的流量、滴水的高度以及地面的狀況均會影響石筍的形狀。
假如滴水和裏面含的礦物質均勻的話會形成比較細長,粗細均勻的石筍,它們可以以均勻的直徑達到數米的高度。
擴展資料:
鐘乳石的形成往往需要上萬年或幾十萬年時間。由於形成時間漫長,鐘乳石對遠古地質考察有著重要的研究價值;
在石灰巖裏面,含有二氧化碳的水,滲入石灰巖隙縫中,與碳酸鈣反應生成可溶於水的碳酸氫鈣,溶有碳酸氫鈣的水從洞頂上滴下來時,分解反應生成碳酸鈣,二氧化碳 ,水。
廣西、雲南是我國鐘乳石資源最豐富的主要省區,所產的鐘乳石光澤剔透、形狀奇特,具有很高的欣賞和收藏價值,深受人們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