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大班幼兒就餐問題及對策

大班幼兒就餐問題及對策

孩子在用餐過程中有哪些突出的問題,如何有效解決這些問題?

(壹)問題診斷

隨著年齡的增長和能力的提高,中大班的孩子在用餐過程中出現了新的問題:

壹、安靜吃飯,細嚼慢咽,飯後收拾的屈辱習慣尚未形成。

中大班的孩子,吃飯經常會有這樣的場景:吃得很快,希望第壹個吃完;飯後收拾,有的孩子手濕了就洗手,有的甚至不漱口就急著參加區域活動;個別孩子話很多,吃飯的時候聊個沒完。原因是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吃飯能力大大提高,意向行為開始發展,不想事事落後別人。雖然他們知道良好的飲食習慣對身體的好處,但他們的興趣更集中在區域活動上,自控能力和飯後收拾環境的意識相對較差。

2.有些用餐技巧欠缺。

“老師,奶奶不讓我自己吃魚。”吃魚的時候,有很多小朋友等著老師把魚刺取出來;別的孩子拿起魚不知道怎麽吃。最後,還是有很多魚,他們把它們扔掉了。吃飯時,有的孩子用筷子幾次夾起菜;有的孩子把面條繞在筷子頂端,像冰糖葫蘆壹樣吃面條;還有人把嘴靠近碗,用筷子吃面。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之壹是孩子手上的小肌肉在運動。

工作水平低,手眼協調能力差;第二,家長和老師太擔心幼兒的安全,比如擔心魚刺卡在孩子喉嚨裏,擔心用筷子會刺傷孩子的眼睛。第三,有些家長缺乏耐心,就這樣給孩子安排,導致孩子缺少練習的機會,用餐技巧得不到應有的發展。

3.對食物營養搭配的理解有失偏頗。

“老師,我媽說肉有營養,我想多吃點肉。”有的孩子認為蛋白質類食物營養豐富,應該多吃;蔬菜、面食等。都沒有營養,所以可以少吃或者不吃。其他孩子認為吃得越多越好。多吃可以讓他們健康聰明。通過我們的調查發現,原因是家長和老師缺乏膳食營養常識,對幼兒的教育和引導簡單膚淺,說教多。

(2)問題回應

面對中大班幼兒就餐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教師應充分發揮幼兒的自主性和主動性,滿足其自主性、自立性和交流性的需求。通過常規引導、自主選擇、實際操作等策略,引導孩子明白營養均衡有益健康,暴飲暴食無益健康。也能懂得積極有序地組織餐後環境,做到文明用餐,在用餐活動中不斷提升孩子的技能和習慣。

1.自定義規則,加強鞏固。

中大班的孩子已經初步建立了規則意識,他們有能力表達自己的想法並付諸行動。因此,教師可以通過自我協商、* *討論等方式集中大家的意見。,並反過來用於兒童的自律,以促進兒童文明飲食習慣的發展。

我將為活動壹做約定。

活動目標

1.獨立制定文明用餐公約。

2.知道公約是要大家遵守的,激發自覺遵守公約的意識。

要準備的活動

紙,筆,膠帶。

指導建議

1.引導孩子討論什麽是文明用餐行為,什麽是不文明用餐行為。老師和孩子們壹起記錄討論。(孩子可以用圖標來記錄。比如,孩子在嘴上畫壹個豎起的食指,表示不笑不鬧,安靜吃飯。兩條細線和壹顆豆子表示仔細咀嚼。兩杯滿滿的水和壹支煙意味著慢慢咽下去。)

2.老師和孩子壹起組織文明用餐行為的內容,可以包括吃飯時、吃完後整理、吃完後洗手三個方面。

3.組織孩子為文明用餐的內容取壹個名字。“我們* * *有著大家都應該遵守的文明用餐行為。我們給他起個好聽的名字吧!”讓孩子知道,大家共同制定並遵守的協議就是公約,文明公約就是讓大家遵守的。

4.引導孩子為大會找個家。“公約貼在哪裏容易看到,能充分發揮公約的作用。”根據孩子討論的結果,在合適的地方張貼公約,提醒孩子按照公約去做。比如吃飯時的公約可以貼在餐廳顯眼的地方,飯後整理的公約可以貼在放餐具的地方,飯後洗手的可以貼在衛生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