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鹽城春節有哪些習俗?

鹽城春節有哪些習俗?

地瓜棒,撣屋灰,做豆腐迎玉帝。

1.鹽城的春節習俗有哪些?

1,忙碌的壹年

就像民歌壹樣,從臘月開始,老鹽城的人們就開始忙著準備糯米粉和磨面條。臘月壹過,就開始蒸年糕、糕點、炒飯。有些人還在年糕上貼上紅色的郵票。臘月二十以後,大家要“請”香燭、菩薩之類的。有錢人還會把想買的棗、紅糖、油炸水果、大蛋糕寫在紙上,這叫“打年票”。春節臨近,家家戶戶都會買魚。鹽城西鄉還有買鯰魚的習俗,意為“壹年以上”。

2、送竈接竈

鹽城人把送竈和收竈統稱為祭祀竈,春節從祭祀竈開始。以前,老百姓的每個廚房裏都有壹個專門的“竈神”。人們稱之為“四明菩薩”或“竈主四明”,負責管理每家每戶的竈臺。民歌中的“二十三”;“香瓜棒”是指農歷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祀爐。民間還有壹種說法叫“官三民四船夫五”,即官方在臘月二十三舉行祭竈活動,二十四日百姓家中,二十五日水上船民。

3.灰塵

爐子送來後,人們就開始準備過年,也就是從臘月二十三到除夕晚上,這壹天叫“春節”,也叫“塵日”或“塵日”。

4、緊迫的年齡

臘月三十或臘月二十九,稱為“三十夜”,全家人要聚在壹起,喝壹頓“壽酒”。晚飯後,家裏的長輩壹般會把錢用紅紙包好,送給兒孫,表示祝福;還有人在大年初壹早上給晚輩壓歲錢,這叫“中飽私囊”,表示過年不缺錢。所有這些,統稱為“壓歲錢”,意在鎮邪驅邪,祝願新的壹年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其次,與之相關的習俗有

春節前幾天,大人小孩都洗澡換衣服。家家打掃房子,俗稱“除塵”。

臘月二十四夜,俗稱“二十四夜”,燃香點燭祭奠竈神,俗稱“送竈神上天玩”,簡稱“送竈”。

臘月三十(臘月二十九)被稱為“三十夜”或除夕。那天晚上,全家人聚在壹起吃“陳年酒”,也叫“陳年酒”,給孩子們“壓歲錢”

有的人壹夜不睡,這叫“守歲”。

壹些老農民還會到戶外觀察星星,確定來年的豐歉,這就是所謂的“觀年”。

有些人在房子前後印上石灰標記,俗稱“米囤”,祝願來年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