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壹對普通的80後小夫妻在微博上曬出他們的結婚賬單,除去房子、車子,男方支出項目煙酒、酒店喜宴、鉆石戒指、婚慶婚車、新房裝修和蜜月雜費等***計26.7萬余元;女方支出包括家用電器、服飾、轎車等16.3萬余元。雙方合計花費430400元。
越來越貴的中國式婚姻
其實按照法律,領了結婚證就是合法夫妻,然而絕大多數人還會等待壹個婚禮儀式。這個用金錢堆砌起來的婚禮殿堂,卻令不少“80後”顯得力不從心。有網友做了壹份中國結婚成本排行榜,大到房屋,小到結婚百貨加起來得有150萬的結婚成本,這份數據還是上海兩年前的水平。北京、廣州、杭州等城市名列其後。
80後父母的結婚成本
50年代壹張床,60年代壹包糖,70年代紅寶書,80年代三轉壹響,90年代講排場,21世紀特色婚宴個性張揚。中國式婚禮在壹個個年代中逐步演變。不知不覺,這愛的接力棒也傳到了‘80後’手中。”不少人參與了關於結婚開支費用的投票,花費在30-50萬元的占到總數壹半以上。這份賬單在很多人看來是既“恐怖”又不得不面對的“現實”。“無論是婚慶司儀還是黃金鉆戒,似乎和結婚沾上邊的東西,價格都跑得比劉翔還快。”
80後結婚成本
我們的父母結婚那會兒,每月就30、40元的工資。結婚成本差不多在1000元左右,當時的消費水平很低,結婚必備的物件也不過是電視、冰箱、洗衣機、縫紉機等等。如今結壹次婚至少要砸進去100萬,是30年前的1000倍,但新人們的工資不過是30年前的100多倍。目前80後結婚成本都是有父母分攤的,最多再從賓客的禮金中沖抵掉壹部分。
80後結婚多為父母分攤
也有網友分析,這樣的現象多半是80後虛榮心在作祟。婚慶開銷在“面子”博弈中越來越大,妳婚禮在普通酒樓,我要在五星級酒店;妳的辦的是中式婚禮,我就壹定要搞個海島婚禮。其實,“有多大的頭就戴多大的帽子”,結婚開銷要量力而行,婚禮再豪華,也只是給參加婚禮的看客們壹場豪華的視覺享受,妳們的愛情並不會升溫。說白了,結婚後還是柴米油鹽醬醋茶,甚至有些新人在菜場買菜還要精打細算。
2011年中國十大城市結婚成本排行榜
有網民調侃道:“爺爺告訴我,他娶奶奶只用了‘半鬥米’;爸爸告訴我,他娶媽媽只用了‘半頭豬’。等我要結婚的時候,我得用爹媽的‘半條命’!”做我們80後的父母可真不容易,物價上漲,工資不漲。好不容易兒女拉扯大了,到了結婚成家的年齡那,卻還要沖刺下拼爹拼娘辦婚禮。小編相信,大多數80後小夫妻對於結婚都是保持冷靜的態度,結婚不是用來攀比,“花小錢辦大事”才是我們每壹個人的正確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