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出就餐方便衛生,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點外賣。
謠言:
鹽是烹飪食物的主要調味品,用來調節食物的味道。過量攝入會對人體健康產生不利影響,如增加高血壓、中風和胃癌的風險。
《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報告(2015)》顯示,2012年中國居民食用鹽平均攝入量為10.5g,遠超《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的鹽每日攝入量不超過6g的建議,應減少鹽的攝入量。飲食中的大部分鹽來自烹飪和加工食品。
常見的“藏鹽”有醬油、鹹菜、醬豆腐、味精等。食品加工中使用的含鈉食品添加劑,如谷氨酸鈉(味精)、碳酸氫鈉(小蘇打)、碳酸鈉、苯甲酸鈉等。,會增加食物中的鈉含量。
不過下班都七點多了,有時候還要出去吃。想減少鹽的攝入量,怎麽點菜?
(1)點菜時強調少鹽少味精;
(2)避免選擇以肉制品、腌菜、罐頭制品為原料的菜肴;
(3)少選擇帶有“腌”、“熏”、“鹵”字樣的菜肴;
(4)如果可以,要求自己加調料;
(5)必要時,用清水將菜裏多余的鹽沖洗幹凈;
(6)多選擇新鮮蔬菜和水果。
食堂作為“經濟型”的團餐代表,不僅要註重油鹽糖的消耗,更要註重品種的多樣和營養的均衡。食堂的飯菜怎麽選?
(1)食物種類繁多,每天選擇不同種類的食物。
(2)不要因為想減肥而拒絕主食;
(3)精米粉少,土豆和粗糧適量;
(4)選擇顏色不同的蔬菜,尤其是深色蔬菜,不要用水果代替蔬菜;
(5)多吃豆制品;
(6)選擇瘦肉,多吃魚。
外出就餐,在選擇方便的同時,也要註意營養和健康!
餐飲業的發展對消費模式的改變有著重要的影響,餐飲業減鹽行動勢在必行。那麽如何減鹽呢?
(1)為餐飲行業提供培訓,加強廚師及相關人員對食鹽攝入過多對健康危害的認識;
(2)控制鹽、醬油、豆豉、辣醬等調味料的用量;
(3)盡量使用含鈉量低的原料:用新鮮、冷藏的蔬菜代替腌制的蔬菜,用鮮肉代替腌制的肉類和加工過的肉類,用辣椒、八角等香料代替高鹽的調料或醬料。
(4)使用營養標簽對比同類原料的鈉含量,選擇購買低鈉產品,查閱配料表,關註“藏鹽”;
(5)開發新的食譜,為消費者提供新的低鹽菜肴;
(6)使用單獨的容器盛放調料或肉汁,供消費者根據口味添加;
(7)餐桌上的調料用小口瓶;
(8)為消費者提供“半鹽”、“少鹽”或“半菜”或“小菜”的選擇。
辟謠專家:趙佳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助理研究員。
評審專家:中國營養學會理事長/研究員,楊躍新。
本文由中國營養學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