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積木雲CEO 明中行:曾經壹天就壹碗7塊錢的熱幹面,多了買不起

積木雲CEO 明中行:曾經壹天就壹碗7塊錢的熱幹面,多了買不起

Blockcloud4月10號上線交易所,4月11號下午小龜就對明博士做了采訪。

明博士那天下午六點在采訪前,趁著調試拍攝燈光和設備的間隙,才抽空吃了“早餐”,非常辛苦。

和小龜印象中的科學家不同,明博士口才很好,而且能在短時間內就調整好狀態,面對鏡頭侃侃而談。

壹場對話下來,明博士給人的感覺就是同時兼具現實主義精神和浪漫主義情懷,對Blockcloud面臨的挑戰有清醒的認知,做好了持久戰的準備,同時也對自己和團隊有著足夠的自信和期許。

小龜:明博士曾經在采訪中提到,之前有壹段非常艱苦的創業時光,比如和同事睡地下橋洞。您可以再多跟我們分享壹下您曾經的創業的故事嗎?

明中行: 不是曾經有壹段艱苦的創業時光,創業從來都是艱苦和浪漫並存。當時主要是因為沒錢,除了睡過橋洞還常年吃七塊錢壹碗的熱幹面,壹天就壹碗,多了買不起,後來創業逐漸有了點起色。

講個比較有意思的事情。當時我們有壹個投資人,他有壹個習慣,壹定要到被投公司親自來看壹看,看看這個團隊是否靠譜。他在北京,我們在深圳,投了我們之後,有壹次就過來了。我說我們這兒比較艱苦,要不我們去別的地方,我不太忍心讓妳來我們這。然後他說不行,必須到妳們的辦公室,我要親自考察。所以那就來吧。

我們第壹個辦公室是壹個民居,壹個特別老舊的民居,在八層,沒有電梯。我們的投資人其實人特別nice,身體有壹點胖,最後從壹樓爬上來。爬到我們辦公室之後,坐在我們的沙發上連喝了兩碗水,休息了十分鐘才開始和我們說話。這次考察完了之後說,我知道妳們怎麽樣了,我以後再也不來了。

小龜:是真的去睡橋洞嗎?

明中行: 也不是總睡,就是偶爾睡了那麽壹次。壹個是因為太累了,周圍也沒什麽像樣的地方,而且在深圳也不冷。另外壹個確實也沒什麽要求。

小龜:明博士在做Blockcloud之前是做什麽的?

明中行: 我們壹直是做物聯網和互聯網行業的,Blockcloud是我們研究成果的壹個延伸。妳也可以理解為我做Blockcloud之前也是做Blockcloud的,只不過當時沒有Blockcloud那種叫法。Blockcloud本身底層的那些網絡技術都是我們壹直以來研究的課題。

小龜:明博士是什麽時候開始接觸到區塊鏈的?

明中行: 16年,還挺晚的。當時覺得比特幣是個騙子,也沒怎麽買,所以還是挺後悔的,對,還是挺後悔的,哈哈。

小龜:您是如何想到用區塊鏈來做壹個創新的TCP/IP協議的?

明中行: 因為我本身是研究TCP/IP的,我的博士的研究方向就是如何改進TCP/IP協議。那麽區塊鏈作為壹種新形式的網絡技術,作為研究網絡的人,我們自然要研究它。在研究過程中,我們覺得這個技術其實挺好的,可以拿過來。正好我們之前的研究成果裏有壹些問題是比較難解決的,可以嘗試用區塊鏈技術來補上我們這壹塊的不足,主要是來提供信任性和激勵性。

所以當時有了這個想法之後,和老師同學們壹起探討,大夥都覺得還挺好,我們就做。除了有些不太好的人拿它來做不太好的事情之外,本身作為壹個技術體系和理論體系,區塊鏈還是有挺多創新性和可以借鑒的地方。

小龜:說實話,Blockcloud對我來說還是有點抽象,因為我不是研究TCP/IP的,那請明博士更加生動的來介紹壹下。

明中行: Blockcloud有點像華為做的事情,或者思科做的事情,它本身是不直接面向C端用戶的。妳每天都要上網,妳可以理解為妳上的那個網就是我們要做的東西。

小龜:妳們官方的壹套解釋是什麽?

明中行: Blockcloud是基於區塊鏈技術的新壹代TCP/IP,它主要是結合了區塊鏈的技術優勢和下壹代互聯網的技術優勢,在網絡的底層增強和改進互聯網,為網絡提供更好的移動性、穩定性、可信性、公平性和信任性的支撐。

這基本上就不是人話,直觀的理解Blockcloud,就是讓妳上網上的更爽!

小龜:博士您解釋壹下,為什麽我們坐地鐵或者坐火車的時候,有時候會連不上網嗎?

明中行: 坐地鐵和坐火車還不是壹回事,坐地鐵真的是因為沒信號,沒什麽辦法。坐火車多數情況下妳坐那種綠皮車,也沒啥大問題,如果進了隧道了,也是因為沒信號,這個也沒啥辦法。

但妳如果坐高鐵,比如說平原地區,有可能信號非常的好,妳也會掉線。這就跟我們有關系了,因為網絡的底層並不能非常好的支持節點的移動。互聯網在設計的時候,是為靜態網絡設計的,根本就沒考慮到妳連網的那些玩意兒它會動。後來這些玩意會動了,它有時候就不怎麽好用了,直觀的理解是這樣。

小龜:Blockcloud希望解決的痛點是哪些?

明中行: Blockcloud希望解決的痛點是在大規模動態網絡下,網絡對上層支持不太好的問題。

比如說坐高鐵,有的時候網絡不好,可能通過優化傳輸層的協議讓妳在坐高鐵的時候上網別總掉線;比如說看愛奇藝,有時候會卡,其實妳的局部帶寬是夠的,妳可以通過更好的路徑選擇和更加優化的通訊對端的選擇來讓妳看愛奇藝不卡;再比如說我們的人工智能或者這種駕駛,它對延遲是有非常高的要求的,對數據的傳輸速率有非常高的要求的,這些在現有的互聯網體系下有的挺難解決的。

不知道妳看過頭號玩家沒有,頭號玩家那個場景,現在的互聯網壹定支持不了。因為上網的人太多了,數據傳輸量太大了,整個網絡太復雜了,動態性太強。所以如果真的想實現頭號玩家的場景,需要對網絡進行改進,Blockcloud也許能行,現在的網絡壹定不行。?

小龜:聽起來可能現在我們對它的需求不是特別大。

明中行: 對於妳壹個C端個體來說,可能目前不是那麽大,比如妳聊個微信,刷個今日頭條其實用不上Blockcloud。但非常多的場景,像現在的工業互聯網和未來的智能駕駛、人工智能、虛擬現實AR、VR這些東西,對網絡的性能要求是比較高的。

小龜:Blockcloud可能相對來說是壹個非常面向未來的東西。

明中行: 其實也沒有多以後。

妳現在回想五年、十年,十年前基本上想不到每個人的手機都能上網,五年前也不太能想到現在壹個手機就可以不帶身份證,不帶錢包,不帶銀行卡。

可能五年之後,所有能通電的玩意都能上網了。然後許多科幻電影裏場景,妳現在覺得它是科幻,可能五年十年之後,它就是妳生活的壹部分了,這個事情非常快。

小龜:對,以服務為中心的網絡體系結構和以物理地址為中心的這個結構,有什麽不同?

明中行: 妳口紅挺漂亮。比如說妳要買個口紅,以地址為中心的,妳要知道口紅工廠在哪,然後直接跑到工廠買個口紅。以服務中心的,我不管妳哪來的,我就要口紅,伸手去拿,跟超市要或者跟淘寶要。

小龜:為什麽這個更好呢?

明中行: 比如說妳要買壹個香奈兒的口紅,然後讓妳去找香奈兒的工廠,妳方便不?但是妳去淘寶上買壹個方便不?

小龜:有可能是假的。

明中行: 對,所以這是為什麽要用區塊鏈。假的這個事怎麽解決?淘寶有店小二,我們有區塊鏈。

小龜:Blockcloud的協議是通過搭積木的方式來構建的。您可以介紹壹下,Blockcloud整個的架構嗎?

明中行: 壹***四層,從底往上交易鏈層,服務鏈層,路由層和服務層。以超市為例,交易鏈層就是收銀員,服務鏈層就是質檢員,路由層可能就是整個大商場裏面的地圖,上面的服務層就是商場。

這麽個架構,下兩層是區塊鏈的事,上兩層是網絡基層的事。

小龜:我昨天看了壹篇文章,說區塊鏈是協議為王,互聯網是應用為王。區塊鏈生態是胖協議加瘦應用,協議層占區塊鏈架構的大部分。您怎麽看這個觀點?

明中行: 從狹義的角度,如果只是在區塊鏈域,我非常同意元道老師的說法。從廣義的角度來說,區塊鏈本身也是互聯網的壹個應用。

它們兩個並不沖突,我覺得說法都對。

小龜:動態數據傳輸問題的解決方案,除了Blockcloud,還有其他的解決方案嗎?

明中行: 挺多的,因為互聯網本身是個復雜的系統,它有無數的應用場景和無數的使用條件,所以Blockcloud不是萬能的。Blockcloud不是用來解決互聯網裏面所有問題的,也不是用來應用於互聯網中的所有場景的。

可能針對不同的場景就會有不同的解決方案,只不過Blockcloud比較底層,所以可能會有非常多的應用場景會用到它,比如說像物聯網,像人工智能、VR、AR和邊緣計算等等。

如果網絡非常有動態性,規模比較大,形狀不太規整,以及對性能有比較高的要求,這樣的壹些應用場景是適合Blockcloud的。其他的比如說微信,妳打個微信電話,妳也在不停的動彈,也沒覺得多不好,對吧。

小龜:那同樣的問題,有其他解決方案嗎?

明中行: 有,但我們應該是做的最好的之壹。因為本身在我們所屬的研究領域,地球上大體做這個事的壹***就那麽多人。中國壹波,美國壹波,歐洲壹波。

小龜:為什麽妳們是最好的?

明中行: 壹***就這麽三撥人,歐洲那波現在已經不行了,因為整個歐洲在互聯網領域已經落後於中國、美國了。說實話,美國的那撥人比我們水平高,但是那撥人現在已經比較老了。在做創新性和區塊鏈結合的這壹部分,目前據我所知,美國的那撥人沒有冒出想法,采取我們類似的路線。然後在中國,我們整個所在的研究組在下壹代互聯網研究領域是當之無愧的No.1。?

小龜:非常自信,Blockcloud是屬於數據傳輸協議,而公鏈是在這個協議之上的應用協議,妳們和公鏈具體是怎麽展開合作的?

明中行: 非常像汽車和馬路的關系,妳說汽車和馬路怎麽合作?我在地下鋪好了路,然後妳在上面跑,所以中間可能有接口,我們得插到壹塊。

比如說對於某些公鏈,它需要更好的網絡底層的支持,那就把我們放在它下邊;比如壹些公鏈,它上面有比較好的具體場景的應用可以跑在我們上面;比如說有壹些解決特定問題的公鏈,像數據的隱私、身份的認證等問題。這些都可以作為我們的補充,幫助我們提供更好的某壹方面的飽和特性。

小龜:在Blockcloud協議之上,可以產生區塊鏈原生應用,也可以連接部分互聯網的應用。Blockcloud為連接這種互聯網應用做了哪些準備?

明中行: 其實都差不多,本質上我們就是壹條馬路,上面跑電動車、燃油車還是跑馬車,對我們來說沒太大區別。

只不過對於原生的互聯網應用,我們可能需要把壹部分鏈的東西和區塊鏈經濟的部分給加進去,所以它可能需要在技術和經濟模式層面上做壹些改動和創新。但是如果完全不想改動,就把我們當壹條傳統的馬路,也沒啥問題。

小龜:有壹部分人會質疑妳跟妳的團隊,覺得妳們做了壹個很大的事兒,完不成。妳自己是怎麽看?

明中行: 94年的時候,大夥也是這麽看馬雲的。2000年的時候,大夥也是這麽看劉強東的。21年的時候,大夥也是這麽看毛澤東的。所以我覺得這個無所謂怎麽看,當然這個有點耍無賴。

本質上來說,做互聯網底層就是壹個需要長期堅持和努力的團隊體系化作戰的事情。我們團隊在這方面,不論是相應的研究成果、背景,還是之前的產業化工作,都已經取得了可以看得到的成績。我們在國內的位置,還是可以查得到的。

這個事確實挺大,但對於我們做互聯網的人來說,我們壹般不是爭壹朝壹夕,不是說我要三個月、六個月把這玩意上了。好多區塊鏈項目說,我三個月做個主網,六個月做個主網,然後給全世界的人服務,這肯定是扯淡。

比如說這事兒,我可以做個十年、八年。因為我們每壹代互聯網人基本上都是以這個節奏,壹點點耕耘,像修路壹樣,吭哧吭哧,壹個小錘子壹個小錘子把它鑿出來的,我們團隊具有這樣的基因。

任何壹個創業都是有極高風險的,我不能保證我們壹定能把這事做成,但是我能保證如果我們做不成,別人也做不成。

小龜:您看起來不太像壹個科學家。

明中行: 那我像個啥?

小龜:挺像創始人的。

明中行: 謝謝。

小龜:Blockcloud團隊大多成員都是科學家。

明中行: 我們是科技工作者,科學家這個詞是對我們的支持和鼓勵,但是我覺得和科學家我們還差得遠。

小龜:那妳們是如何平衡作為壹家公司和作為壹個研究機構的屬性的?

明中行: 我們整個研究組的基因,從我們的祖師爺開始,就是學術和產業化,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

我們祖師爺是院士,現在是清華大學計算機系的系主任,也是中國三大網絡運營商之壹,中國教育網的創始人和董事長,然後同時也是全世界最大的下壹代互聯網的創始人和董事長。他本身運營著幾個上市公司。

因為網絡這個事情,不像研究基礎學科,比如說數學、物理、天文,妳可以躲在閣樓上算20年,然後把壹個黑洞給算出來。互聯網從來不是科學家研究出來的,互聯網是科技工作者和工程師們壹點點搭出來的。所以說這個領域做事的風格,就是壹邊做學術研究,壹邊把妳研究的那玩意給搭出來。

要搭出來,那就要以產業化的方式運行。所以我們從受到這個領域教育的那壹天起,除了在學習如何研究壹個網絡,也在學習和實踐如何以商業化的方式來搭建和運營壹個網絡,這個事我們還是挺熟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