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低鉀血癥的原因

低鉀血癥的原因

問題1:血鉀低的原因缺鉀或低鉀血癥的原因很多。常見的有:a .鉀攝入不足,如長期進食不足,給患者補液時長期不補充鉀鹽液體,或營養支持時營養液中鉀鹽補充不足;b .鉀丟失過多,如嘔吐、腹瀉、胃腸減壓和消化道瘺、消化液大量丟失、長期使用呋塞米、尿酸等利尿劑和皮質類固醇等。,使過多的鉀從腎臟排出體外;c .鉀在體內分布異常,如大量葡萄糖結合胰島素,或堿中毒,可使大量鉀轉入細胞,造成低鉀血癥。建議積極查找原因,規範治療。壹般正規醫院都可以治療。

問題2:低鉀血癥的病因是1。鉀攝入量的減少,壹般是飲食中富含鉀。所以,只要能正常飲食,身體就不會缺鉀。術後消化道梗阻、昏迷、長時間禁食的患者,在給這些患者靜脈營養時,如不同時補鉀或補鉀不足,可導致缺鉀、低鉀血癥。但如果攝入不足是唯壹的原因,由於腎臟的保鉀功能,壹定時間內缺鉀的程度不可能很嚴重。2.鉀排泄過多(65,438+0)導致鉀經胃腸道丟失,是兒童鉀丟失的最主要原因,常見於嚴重腹瀉、嘔吐、消化液大量丟失的患者。劇烈嘔吐時,胃液流失不是鉀流失的主要原因,而是大量鉀通過腎臟和尿液流失,因為嘔吐引起的代謝性堿中毒可使腎臟排鉀增加,嘔吐引起的血容量減少也可通過繼發性醛固酮增多促進腎臟排鉀。(2)腎失鉀這是成人失鉀的最主要原因。引起腎排鉀量增加的常見因素有:①長期連續使用或過量使用利尿劑;②部分腎臟疾病;③腎上腺皮質激素過多;④遠曲小管內不易重吸收的陰離子數量增多;⑤缺鎂;⑥堿中毒。(3)缺鉀汗液透過皮膚的鉀含量僅為9mmol/L..壹般來說,出汗不會導致低鉀血癥。但在高溫環境下進行重體力勞動時,出汗過多也會導致鉀的流失。3.細胞外的鉀被轉移到細胞內。當細胞外鉀轉移到細胞內時,可發生低鉀血癥,但體內鉀的總量不減少。(1)低鉀性周期性麻痹時細胞外鉀轉移到細胞內,這是壹種家族性疾病。(2)堿中毒細胞中的H+向細胞外移動進行補償,而細胞外的K+則進入細胞。(3)大劑量胰島素治療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時出現胰島素過量低鉀血癥。(4)鋇中毒是由醋酸鋇、碳酸鋇、氯化鋇、氫氧化鋇、硝酸鋇、硫化鋇等壹些酸溶性鋇鹽引起的。4.原棉油中毒近二三十年來,我國部分棉花產區出現了壹種低鉀癱瘓癥,在壹些省份也被稱為“軟病”。

問題3:鉀代謝紊亂的基本原因及其機制是什麽?

1.鉀攝入不足見於長期不能進食的患者(如消化道梗阻、昏迷、術後長期禁食)。

2.鉀流失過多

(1)鉀通過胃腸道流失和消化液流失是低鉀血癥最常見的原因。主要見於頻繁嘔吐、腹瀉、大量胃腸吸痰和腸瘺;濫用灌腸劑或瀉藥。其機理是:①消化液的鉀含量高於血漿,因此消化液的流失必然會損失大量的鉀;②當大量消化液丟失,血容量減少時,可使醛固酮分泌增加,醛固酮可促進腎鉀排泄增加。

(2)腎鉀丟失的原因很多,可見於以下幾種情況:①使用壹些利尿劑,如髓袢或噻嗪類利尿劑:主要機制是抑制髓袢升支粗段和遠曲小管始端對氯和鈉的重吸收,使到達遠曲小管的鈉量增加,K+和Na+交換量增加,導致排鉀量增加;此外,內源性和外源性滲透性利尿,如高滲甘露醇,也可使機體失鉀;抑制近曲小管碳酸酐酶活性的利尿劑也可通過增加遠曲小管K+和Na+的交換促進鉀的排泄。②醛固酮分泌過多:當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繼發性醛固酮增多癥、庫欣綜合征和異位ACTH分泌增多時,腎排鉀增多;③遠曲小管原尿流率增加:各種腎臟疾病,尤其是腎間質疾病,如

、腎盂、腎炎,由於鈉水重吸收障礙,遠曲小管液體流速增加,導致鉀排泄過多;④缺鎂:髓袢升支的鉀重吸收依賴於腎小管上皮細胞的Na+-K+-ATPase,需要Mg2+的激活。鎂缺乏時,酶可能因細胞內Mg2+不足而失活,鉀重吸收受阻,導致鉀丟失。⑤遠端腎小管酸中毒時,腎小管H+排泄減少,故K+和Na+交換能力增加,導致尿鉀排泄增加;⑥當遠曲小管液中SO42-、HPO4-、HC03-、NO2-、β-羥丁酸、乙酰乙酸、青黴素、羧芐青黴素等遠曲小管內難以被重吸收的陰離子增多時,可使腎小管液的負電荷增多,因此帶正電荷的K+容易從腎小管上皮細胞轉移到管腔內,從而增加鉀的排泄。

(3)因鉀經皮膚流失而過度出汗,也可引起低鉀血癥。

3.過多的鉀進入細胞,由於細胞外的鉀向細胞內轉移而導致低鉀血癥,但體內鉀的總量沒有變化,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①低鉀性周期性麻痹。特別是在發作期,鉀突然向人體細胞內移動,導致血清鉀濃度急劇下降,肌肉松弛或麻痹。如不治療,超過6 ~ 48小時後肌張力恢復,鉀回到細胞外,血漿鉀濃度恢復正常。②糖原合成增強。比如用大劑量胰島素治療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時,血鉀隨葡萄糖大量進入細胞合成糖原,所以血鉀降低;③急性堿中毒。細胞外液鉀迅速轉移到細胞內,可引起低鉀血癥。當pH值增加0.1時,血鉀濃度將下降10% ~ 15%。④B腎上腺素受體活性增強,可被cAMP激活Na+-K+泵,促進鉀進入細胞;⑤鋇中毒。乙酸鋇、碳酸鋇、氯化鋇、氫氧化鋇、硝酸鋇、硫酸鋇能特異性地阻斷鉀從細胞中流出,導致細胞外低鉀。

問題4:人體缺鉀的原因是什麽,為什麽?缺鉀的癥狀是細胞內液中以鉀為主要陽離子,與心肌的正常生理功能密切相關,飲食中應有足夠的鉀供應以滿足機體的需要。老年人鉀含量低,要註意膳食補充。富鉀食物主要包括血清鉀濃度低於3.5 mmol/L的各種水果和蔬菜,稱為低鉀血癥。引起低鉀血癥的多見於長期空腹或少食,鉀鹽攝入不足;嘔吐、腹瀉和長期使用呋塞米等利尿劑引起的鉀排泄過多。主要臨床表現為神經和肌肉功能障礙。鉀流失越多,速度越快,或者Na+和Ca+濃度同時升高越多,癥狀越明顯。低鉀血癥常與原發病癥狀混雜,容易延誤診斷,應引起重視。靜脈補鉀時,尿量必須在30ml//小時以上。不要過度。嚴禁靜脈註射。低鉀血癥有什麽癥狀?1.四肢無力、弛緩,腱反射緩慢或消失,嚴重者呼吸困難。2.頭腦淡漠,眼神呆滯,昏睡無意識。3.惡心、嘔吐、腹脹和腸麻痹。4.心悸和心律不齊。低鉀血癥需要做哪些檢查?1.血清鉀低於3.5 mmol/L。心電圖顯示T波呈扁平、雙向或倒置,並出現U波。如何看待1?積極治療引起K+缺乏的原發病,恢復正常飲食。2.補鉀鹽:(1)補鉀時,有條件的盡量口服;如果不能口服,就靜脈補充。(2)靜脈註射氯化鉀,嚴禁推註,壹般加葡萄糖溶液滴註,濃度不得超過3%,滴速每分鐘不得超過80滴;每24小時滴量不要超過6g-8g。(3)伴有酸中毒時,可用碳酸氫鉀代替。(4)谷氨酸鉀可用於肝功能損害的患者。(5)心臟明顯受累或伴有鎂缺乏時,可使用L-門冬氨酸鉀鎂。希望對妳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