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京三陵是開創滿清皇室基業的祖陵。
涪陵1
涪陵是清朝皇帝努爾哈赤和皇後耶那拉·蒙古的陵墓。它是第壹座由清朝命名的帝王陵墓。陵墓占地面積近54萬平方米,現存古建築(群)32處。涪陵始建於晉末天聰三年(公元1629),完成於清朝順治八年(公元1651)。它是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修建的,有今天的規模。陵墓面朝渾河,背靠天柱山,山環水繞,草深林密,風景秀麗。參觀這座陵墓,從正紅門到碑樓,必須爬108級石階;隨著坡的起伏,建築更加錯落有致,高大雄偉。
2.趙玲
昭陵是清太宗及其皇後的陵墓,是盛京三陵中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因地處沈陽北端,故又稱北陵。昭陵始建於清代崇德八年(公元1643年),與乾陵同年建成。是康熙、嘉慶所加,陵區面積近48萬平方米,現存古建築(群)38處。昭陵建在平地上,四周是耀眼的城墻,很像壹個小鎮。主要建築建在中軸線上,由南向北依次為:神橋、牌樓、正紅門、北亭、龍恩門、龍恩殿、明樓、保定。方城中心的龍恩殿以雕刻精美的花崗巖臺階為基礎,黃色琉璃瓦屋頂,彩繪橫梁,紅墻鑲金匾。前有龍恩門,後有明樓,左右有附殿,四角有角樓,猶如星辰拱月,極為雄偉。方城北端為寶城,呈月牙形,城名保定,城下為地下墓。登上寶藏山頂,放眼望去,綠樹環繞,景色幽靜,猶如置身城市森林。
3.永陵
永陵是盛京三陵中最小的壹個,占地面積只有1.1,000平方米,卻在三陵中名列第壹。永陵始建於公元1598年,是滿族皇室的祖墓,位於遼寧省新賓滿族自治縣城西21公裏的永陵鎮。努爾哈赤的六祖帖木兒、曾祖父福滿、祖父覺長安、父親塔克什和叔叔利頓、叔叔塔查偏古和他們的福晉都葬在陵墓裏。陵宮由馬霞碑、千宮院、方城、寶城、省祭祀所、冰窯、果樓組成。雲起山矗立在屏風後,紫蘇河帶著玉帶漂浮在陵墓前,河對岸的煙囪山與遠處的雲起山遙相呼應,使得群山環繞的永陵顯得十分壯麗。清朝皇室將永陵視為“趙霽皇帝非常繁榮”的地方,因此香火常年不斷。康熙、乾隆、嘉慶、道光等皇帝九次到永陵,使永陵祭祖活動成為清代的壹項國家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