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河流域文明時代的最早居民是蘇美爾人。他們在公元前4000年前來到這裏。他們建立了兩河流域的最初文明。屬於閃米特語系的阿卡德人、巴比倫人(亞摩利人)、亞述人和迦勒底人繼承和發展了蘇美爾人的成果,使兩河流域的文明成為人類文明史上重要的壹頁。其中巴比倫人的成就最大,所以兩河流域的文明也被稱為巴比倫文明。
兩河流域的文明起源於兩河流域的南部。這裏是兩河的沖積平原和三角洲。就像埃及的尼羅河壹樣,這兩條河有規律地泛濫,時漲時落。人們只有修築堤壩、溝渠、橫梁來蓄水排水,才能耕種和收獲。兩河流域的居民主要用牛和驢拉木犁,最主要的農作物是大麥和棗。在古代,兩河流域的人們編纂了人類歷史上最早的農業書籍《農書》。書裏以壹個老農民的口吻告訴兒子怎麽種田,要註意什麽。
大約5000年前,古代兩河流域的居民開始制作日常生活用的陶器。古代兩河流域最重要的建築材料是粘土。砌墻、建築、鋪路都是用粘土混合碎麥稭做成土坯。當時那裏的城市建築都是用這種泥磚建造的。
蘇美爾人幾乎與埃及人同時發明了書寫。他們用削尖的蘆葦作筆,在泥胚上刻字,然後把泥胚曬幹,成為泥板。這種文字被稱為楔形文字,因為它的形狀很尖。兩河文明的歷法很有特色。蘇美爾阿卡德時代制定了陰歷,以月亮的圓缺為計時標準,每月29或30天,12個月為1年(6個月29天,6個月30天),每年354天,發明了閏月,通過設置閏月來調整。壹開始是靠經驗設定閏,後來8年有3個閏規則,27年有10個閏規則。把壹個小時分成60分鐘。亞述時期確定了今天星期的名稱和7天1周的規律。
在天文學中,已經可以從五大行星中區分恒星,黃道也已經被觀測到。古巴比倫人是技藝高超的計算器,他們的計算程序是借助乘法表、倒數表、方桌、立方表實現的。巴比倫人寫數字的方法值得我們註意。他們引入了以60為基數的值系統(十六進制),在16世紀,希臘人和歐洲人也用它進行數學計算和天文計算。直到265438+20世紀初,十六進制還被用來記錄角度,時間等等。
巴比倫人有豐富的代數知識,許多泥板中含有壹次和二次方程的問題。他們解二次方程的過程和今天的解法、公式法是壹致的。此外,他們還討論了壹些三次方程和多元線性方程。
從公元前1900年到公元前1600年,壹張表被記錄在壹塊泥板上(Printon No.322)。經過研究發現有兩組數,壹組是整數長的直角三角形的斜邊長,另壹組是直角的長度,由此推出另壹個直角的長度,即得到不定方程的整數解。後來也有人說這是31 ~ 41的罪值。巴比倫的幾何形狀與實際測量密切相關。他們知道相似三角形的對應邊是成比例的,他們可以計算簡單平面圖形的面積和簡單三維體積。我們在21世紀初把圓周分成360等分,這也是由於古巴比倫人。巴比倫幾何的主要特征在於它的代數性質。比如平行於直角三角形壹邊的橫線問題,引出二次方程;討論棱臺體積時出現了三次方程。
古巴比倫的數學成就在早期文明中達到了非常高的水平,但積累的知識只是觀察和經驗的結果,沒有理論基礎。蘇美爾語是壹種孤立的語言,與任何其他已知的語言都不接近。試圖將蘇美爾語與其他語言聯系起來,尤其是烏拉爾-阿爾泰語系,沒有成功。蘇美爾語是壹種粘著語,也就是說,它的文字是由粘在壹起的文字組成的。
蘇美爾人發明了壹種象形文字,後來發展成楔形文字。這是已知的最古老的人類文字之壹。今天,數十萬件蘇美爾人的物品被挖掘出來,其中大部分被刻在泥板上。其中包括私人和商業信件、匯款、食譜、百科全書、法律、贊美詩、祈禱文、咒語以及包括數學、天文學和醫學在內的科學文章。很多大型建築,比如大型雕塑,也刻有文字。許多文章的多個版本被保留了下來,因為它們經常被復制(例如,作為寫作練習)。臨摹是當時人們傳播文章的唯壹途徑。在蘇美爾人成為美索不達米亞的統治者後,蘇美爾語仍然是宗教和法律的語言。
即使是專家也很難理解蘇美爾文字。尤其是早期的蘇美爾文字非常困難,因為它們通常不包含所有的語法結構。蘇美爾的技術包括:輪子、鋸子、皮革、手鐲、錘子、馬鞍、釘子、別針、戒指、鏟子、水壺、刀、矛、箭、劍、膠水、匕首、包、頭盔、船、盔甲、箭筒、刀鞘、靴子、拖鞋、叉子和釀酒。
蘇美爾人有三種不同的船:
1.皮艇是由蘆葦和動物皮制成的。
2.帆船使用瀝青來防止水滲透。
木船有時由人力或畜力拖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