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紀明包子的起源和歷史

紀明包子的起源和歷史

上世紀50年代,南京鼓樓廣場西北有壹座叫金城大廈的建築。這棟樓建於1946。主樓分為地上四層,地下壹層,大堂局部五層。20世紀50年代,這座大樓裏掛上了“南京鼓樓食品商店”的招牌,市民們簡稱它為“食品大樓”。美食樓的二樓和三樓屬於“紀明酒樓”,“紀明湯包”誕生在酒樓的二樓,專門賣“紀明湯包”。

紀明酒家開在1958,位於中山北路7號,後來搬進了美食大廈。許多人認為紀明餐廳是壹家普通的餐廳。事實上,它的地位相當類似於四川飯店、譚家菜和萊於今軒。大量新淮揚菜在這裏發展和出版,紀明湯包只是其中之壹。

紀明酒家和湯包酒家的服務帶有時代的印記,自開業以來幾乎沒有改變。壹到二樓就要排隊買“妃子”。很多人不知道“妃子”是什麽。其實它本來就是壹個長長的竹牌子,上面用毛筆寫著妳買的食物的名稱和數量,早些年在飯店裏很流行。普通餐廳的“妃子”是成雙成對的,壹個供客人上桌侍候,廚師備菜,另壹個壹起送。上菜時,服務員將客人手中的妃子與隨菜送來的妃子配對,壹起帶走,保證不會上錯菜。紀明餐館的“妃子”是單人的,因為在那裏,客人不在座位上等候,而是自己拿“妃子”去拿湯包。竹子“妃子”不知道什麽時候換成了紙,人們還是習慣叫它“妃子”。

無論走到哪裏,都要排隊買“妃子”,尤其是去拿包子。很多時候,座位也是“搶”出來的。第壹組客人離開座位,下壹組馬上坐下。湯包的雞蛋羹絲是免費的,客人要自己去窗口。透明清澈的湯汁上飄著壹些蔥花和雞絲蛋餅,不僅油膩,而且清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