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求壹些歷史環保的資料~!是歷史+環保

求壹些歷史環保的資料~!是歷史+環保

中國古代史

中國上古時代的《詩經》指出:山川乃資源的產處,要與百神壹同祭祀。

西周時期(約公元前1066—前771年)頒布的《伐崇令》規定:“毋填井,毋伐樹,毋動六畜,有不如令者,死無赦。”這是中國古代較早的保護水源、森林和動物的法令,極為嚴厲。

春秋戰國時代(約公元前700年—前221年)對保護生物資源有了明確的規定,範圍相當廣泛,並始終同經濟發展相聯系。最具代表性和影響力的人物是在齊國為相的管仲。他從發展經濟、富國強兵的目標出發,十分註意實施山林川澤的管理和自然資源保護。他認為,山林川澤是“天財之所出”。不能很好地保護山林川澤的人,不配當國家領導人(原話是:“為人君不能謹守其山林菹澤草萊,不可以立為王”。

秦漢時期(約公元前220年—公元220年)保護生物資源的理論達到了高水平。西漢淮南王劉安在《淮南子》中對古代生物資源保護政策做了最完善的論述。他指出:禁止砍伐生長的樹木,不能搗毀鳥巢、不捕殺懷孕孵卵的動物,特別要保護好幼小的麋和鹿等。

唐代(公元618年—907年)把山林川澤、苑囿、打獵、城市綠化、郊祠神壇、五嶽名山納入政府管理的職責範圍。還把京兆、河南兩都四郊三百裏劃為禁伐區或禁獵區。管理範圍超過了先秦時期。

宋代(公元960—1279年)註重了對生物資源的立法保護。從宋代起,人們對圍湖造田導致蓄泄兩誤,濫砍亂伐導致水土流失的問題已經有所覺察,說明當時的有識之士對環境問題的敏感。

明代(公元1368—1644年)對山林川澤的保護承襲了前代的規定,並且管制範圍相當廣泛。到仁宗(公元1425—1426年)時,政府開始放棄管制措施。“山場、園林、湖泊、坑冶、果樹、蜜蜂官設守禁者,悉予民。”由於馳禁湖泊,使許多湖泊被盜為田,破壞了生態平衡,造成了人為的自然災害。這是保護方面的倒退,對環境損害很大。

清代(公元1645—1911年)人口猛增,又開放了東北、西北及江南,許多草原或山地墾為農田。造成草原退化、沙漠擴展、林木破壞和水土流失,環境遭到進壹步破壞。當時的有識之士已看到問題所在,並提出了警告。但並未引起清王朝的重視,不合理的墾殖仍然繼續,對中國環境帶來了巨大的災難。

世界近現代史

1739年美國總統本傑明·富蘭克林發現,費城是美國的黑人聚集區,那裏的土地尤其荒蕪,綠色格外稀少。他通過賓夕法尼亞州州政府下令,在費城,每降生壹個嬰兒,他的父母就要花幾美分買壹棵樹苗,這個制度壹直執行到20世紀末,現在費城已被綠色的樹林所覆蓋,但當地仍保留著為嬰兒買樹苗的傳統。

1890年英國王室裏壹個叫南希·福特的女廚向維多利亞女王建議,在菜譜中去掉炭燒牛肉,因為炭燒牛肉會帶來很大的煙塵,還會讓幫廚得肺病。她的建議很快得到采納,今天在英國王室的廚房中已經很難找到炭燒食品的蹤影。

1923年美國化學家托馬斯·米德利發現了四乙基鉛,當年它被大量用於汽油中,在他向公眾展示發明時,他將雙手浸入鉛化合物,並在汽油煙霧中站了整整壹分鐘,以證明汽油是無毒的。幾年後,美國人見識了汽油向大氣排放劇毒煙霧的情景。在女友貝蒂·凱拉的脅迫下,托馬斯終於承認,自己創造了“20世紀最差勁的發明”。

1938年美麗的荷蘭公主貝婭特麗克絲出生,她從小就不循規蹈矩,堅決不坐王室為她安排的專車,喜歡騎腳踏車去學校,她的理由是“那輛超豪華老爺車會釋放很多‘煙霧彈’,這會讓荷蘭人誤認為早已結束的第壹次世界大戰又爆發了”。1980年,貝婭特麗克絲登上了荷蘭女王的寶座,她至今仍保留著騎自行車去荷蘭首相府,與政府議員進行會晤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