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鄰裏禮品菜單

鄰裏禮品菜單

為什麽農村壹個婚禮,200個客人參加,全家去吃飯,主家還是很開心?主要有兩個原因:第壹,家裏人希望很多年能有壹次喜事,誰輪到誰就是喜事!

舉辦喜事,意味著父母帶大的孩子正式長大了。辦喜事等於許了很多年願,終於如願以償。很難不開心。同時家裏又增加了新人口,壹家人都在等著抱孫子。家人會不開心嗎?

孩子長大結婚了,父母的責任也就減輕了。想壹會兒這個事情也值得父母高興。從這個角度來說,主張主人家的快樂來源於內心的激動,和客人給的禮物多少關系不大!

第二,舉辦喜事就是要有熱鬧的慶典。有親戚朋友和鄰居祝賀和幫助的人越多越好。再加上我國傳統的民風和好客,客人越多,氣氛就會越熱鬧。

壹、說到婚禮,最難忘的還是十幾年前的味道!如今除了主家期待已久的幸福,對其他親朋好友並沒有太多期待。參與幫忙辦婚禮,頂多是走個形式。這可能和禮金上漲有關系!十幾年前,我們給鄰居的禮物從20元的10元到30~50元不等。50塊錢到賬的壹般都是我們最親的兄弟姐妹。

那時候我有個習慣,就是舉行婚禮,歡迎結婚帶孩子的鄰居來湊熱鬧,辦酒席!當妳遇見壹個鄰居,妳是受歡迎的。到了吃飯的時候,我們又會主動打電話。我記得那時候錢不多,但是大家都過得很開心。

現在有了禮金,鄰居都是最低100元起步,關系稍微好壹點的增加到200元。親戚從三五年前的300到500元,增加到今天的800到1000元。

另外還有壹系列的紅包祝福,晚輩要給長輩包壹個紅包祝福!(100元以下肯定是沒有的,壹般200-500元不等)還有堂兄妹之間的互相祝福,加起來也不少。可以說,壹旦遇到親戚辦喜事,沒有幾千塊錢是過不去的。

第二,最奇怪的是,禮的分量越來越高,而互相吃喝的人數卻明顯比以前低了!這和農村的流動人口有很大關系,但絕不是主要原因。現在的人普遍吃喝無憂,自覺喜歡禮貌,減少互動。沒有以前那麽灑脫了。鄰裏之間的感情已經失去了往日的熱情。除了打麻將的,其他的大部分都是吃完飯就回家了,很少有人會像以前辦婚禮的主人壹樣忙上幾天。

現在農村辦喜事的機會逐年減少,不像父母,每個家庭至少有五六個孩子,壹兩年辦壹次熱鬧。記得小時候,我們趕上了比父母小幾歲的叔叔阿姨們的婚禮。那時候的婚禮真是熱鬧喜慶。我們這壹代80後90後,家裏最多只有兩個孩子,父母壹輩子也就做兩次。

大部分的兒子都娶不到媳婦,父母只能在這幹瞪眼。諷刺的是,這兩年二婚和喜事的頻率甚至超過了新婚!因為我爸媽壹輩子也辦不了幾件喜事,十幾二十年壹次,壹定要珍惜追求喜慶場面。秉承著來的都是客的原則,婚禮的主持人當然是開心的。

為婚禮準備美味的食物是很自然的。活動前幾天,主家會根據自己來來往往客人的大概數量,規劃幾桌準備食材。早就計劃好鄰居要多吃這些。壹個人吃和壹家人吃差別不大!

舉辦婚禮的好處不缺吃喝。像我們這種小地方,客人少的婚禮,壹次準備四五十桌綽綽有余。壹個村子能有七八十多桌,幾百的桌子不多。

當然也有摳門的鄰居,他們致力於精打細算,把婚禮當成壹個老生常談的儀式來拿回禮金,他們會盡量把婚禮的花費控制在最低。

壹般這種情況的主家,他們和大部分鄰居的關系都是不冷不熱的,鄰居也不希望已婚有孩子的去他們家吃喝。這些都是常年養成的習慣,鄰居也早就習慣了。

第三,像我們這種地方,壹張桌子可以坐八個人。鄰居家有四個人。招待當天的午餐和晚餐,他們可以吃壹整桌。主家追求的是多吃人多慶祝的效果。有人聊天,有人打麻將,有人飯後唱民謠,有人跳傳統民間舞。這是婚禮的理想形象。婚禮有多少人來鄰居家吃喝,可以看出主家在鄰居家的為人處事風格,反映主家的性格。婚禮上來吃喝幾天的鄰居越多,主家的人就越好。和鄰居的關系足以顯示壹個家庭的大度!參考價值很高。俗話說,朋友之間,親戚之間,鄰居之間,沒有親昵,沒有互動,沒有吃喝!

據說各地風俗不同,但婚禮無論送多少禮,主人家都歡迎大家來家裏吃喝。

只有客流量大,禮品量大,他們才能靠舉辦婚禮大賺壹筆。說到底,婚禮的其他酒席沒有真正賺錢的主持人。婚禮追繳的禮金是壹點點。妳帶出去的禮金只會少收回,不會多收回多少。

陪禮相當於積累存款投資股票。親戚朋友兩年辦壹次酒席,十幾年才辦壹次的特別吃虧。而且,就算是追回禮金數額的喜事,也要經過壹系列消費和招待客人的步驟。收1萬到2萬元禮金的人,在商務買辦生活上的花費會超過1萬元。最後,我鬧了個又吵又窮的笑話。

結論:來來去去的大部分禮物都花在了吃喝上。農村舉行婚禮的傳統習俗是好的,每個人都可以從中獲得很多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