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美國大蕭條食譜

美國大蕭條食譜

有人問,美國為什麽不增加出口來解決大蕭條時期國內的生產過剩?

大蕭條起源於美國金融危機。

10月24日,1929,10,美國華爾街股市從363開始暴跌,短短壹周,下跌40%。美國投資者只能眼睜睜看著自己壹生的積蓄在幾天內化為烏有。從此美國和世界進入大蕭條,持續了10年。

美國國內生產總值

以1929為例,消費者占72%,工商投資者占18%,美國政府使用略低於10%,出口略超過10%。

美國經濟危機爆發後,勞動者失業率持續上升,普通人沒有收入,無法正常消費。所以消費者比例直線下降。消費需求下降,工商業投資必然下降。

然後,美國上演了令人瞠目結舌的壹幕。壹邊是成千上萬無家可歸的人忍饑挨餓,壹邊是農業資本家和大農場主忙著往密西西比河裏倒牛奶,用小麥和玉米代替煤炭作為燃料。

既然商品“過剩”,為什麽不增加出口?

美國股市崩盤引發了全球經濟危機。美國股市不純粹是美國的上市公司,全世界很多著名的公司都選擇在那裏上市。當美國股市崩盤時,沒有壹只股票能幸免於難。

首先,國外需求下降

美國大資本家通過購買外國上市公司的股票來投資這些公司。當美國企業發生金融危機時,必然會大量拋售未受嚴重影響的外國上市公司股票,這意味著外國上市公司很難逃脫倒閉的命運。

連鎖反應會從股市傳導到實體市場。為了應對金融危機,外國企業不得不減產、降薪、裁員,失業率飆升,這意味著外國需求也在快速下降。幾個高度依賴美國的國家最先受到沖擊。

據統計,大蕭條時期,美國失業率飆升至25%,德國失業率逼近30%,日本經濟下滑8%。

第二,國際貿易壁壘

美國要想增加國際貿易,就必須降低銷售價格,而最有效的手段就是降低稅率或者國家補貼出口補貼。但對於進口國來說,除非必須進口商品,否則勢必會提高進口關稅來擡高美國商品的價格,從而保護生產同類產品的國內企業。那就是反傾銷。

第三,落後的運輸和包裝

產能過剩產品往往是消費品,可以短期儲存,比如牛奶,在1920期間不能長期儲存。

當時國際運輸以遠洋船舶為主。如果貨物包裝不好,比如小麥、玉米等農產品,壹旦被海水浸泡,船只還沒到達大英帝國就已經腐爛了。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必須面對高昂的包裝成本。為了擴大對外貿易,有必要維持或降低銷售價格。當銷售單價低於生產成本或剩余商品的邊際成本時,換句話說,就得不償失了。誰會做那種吃力不討好的事?

當然,美國農民不會做這種蠢事。

大蕭條的根本原因

壹場突如其來的股災讓世界經濟衰退了10年,那麽是什麽原因導致了股災呢?用管仲的話說,貧富差距的擴大。

從65438年到0920年,美國人吹噓他們有最好的黃金十年。那段時期,機器開始取代人工,生產力飆升,產業工人失業率飆升。隨著機器的廣泛應用,下崗工人的工資增長非常緩慢。也正因為如此,財富才逐漸集中在那些大資本家手中,於是他們投入更多的機器,工人不斷失業。相關上市公司股價壹路上漲。

如此惡性循環,終於有壹天,百姓入不敷出,不得不節衣縮食,而花費大部分財產的少數富人又無法消費“過剩”的需求,於是國內消費市場需求銳減,二級市場美好的肥皂泡破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