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湖南張家界有什麽好吃的?

湖南張家界有什麽好吃的?

湖南張家界的飲食既有濃郁的土家族民族特色,又融合了湘菜的精髓。大家都知道麻辣是湘菜的特色,土家菜也不例外。除了辣,土家族人還特別愛吃腌制的酸菜,風味獨特。下面給大家介紹幾道菜:

1.冷杉燉臘肉又名乳菇,主要分布在湘鄂黔渝交界的山區。冷杉有兩種,冷杉最好吃。生長季節壹般在3月、6月和重陽。營養價值很高,不僅好吃,還有藥用價值,尤其是重陽。樅樹和臘肉壹起燉是武陵源地區的常見做法。小火慢燉,臘肉的鹹味和冷杉的香氣相互交融,其美味久久難忘。

2.娃娃魚,學名大鯢,鳴如嬰兒啼,故名。產於武陵源的山谷、池塘中,生長環境要求苛刻,數量稀少。武陵源在模擬野生環境下培育成功,肉質細嫩,色澤潔白,營養豐富,不僅是壹道美味,也是壹種珍貴的滋補品。

3.巖耳燉雞。石耳產於武陵源陡峭的懸崖上。摘巖耳的人像飛人壹樣被繩子捆著,摘起來很費勁。此外,由於氣候等因素,巖耳越來越稀少。由於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和氨基酸,與雞肉燉煮時相得益彰,香味醇厚濃郁。

4.團年菜是“合菜”的俗稱,是張家界土家族過年必做的國菜。相傳明朝嘉靖年間,土司出兵抗日。為了不誤軍用飛機,戰士們提前做好了過年的菜。它是由蘿蔔、豆腐、白菜、蔥、豬肉、紅辣椒條等組合而成。入鍋煮沸,即為“合菜”。除了味道鮮美,還有深意。它象征著豐收和家庭團聚,體現了土家族不忘祖先的光榮傳統。

5.血豆腐,聽起來很可怕,其實就是將豆腐與豬血、豬肉、花椒、辣椒等佐料混合成泥狀,抹平成橢圓形,放在用竹篩的火炕上,煙熏烤成蠟黃色,吃起來有嚼勁,清香撲鼻。是土家特色菜,張家界當地人常用。

6.拌渣:將浸泡在水中的黃豆用磨磨碎,加入切得很細的綠葉,然後用溫火煮熟。這種菜雖然簡單,但營養價值高,味道鮮美,是當地人常用的壹道菜。

可樂

(壹)土家三口鍋,這道菜在張家界基本上很有名氣,雖然聽起來可能名字不知道是什麽,但其實是壹種很方便的幹鍋,而且這種幹鍋壹般由三種主料做成,基本上是豬肚、羊肚、肥腸、牛肚、豬頭或豬蹄,在其中選擇兩三種肉。而且這道菜的吃法有很多種,主要是幹鍋和湯鍋,但是幹鍋不適合不愛吃辣的人,因為很辣。

(2)泥鰍鉆豆腐,也是土家族人喜愛的菜肴之壹,是張家界當地的壹絕。制作方法壹般是把小泥鰍放在壇子或壇子裏,然後倒入壹些水和鹽。餵了壹晚上,泥鰍裏面的臟東西基本都吐出來了,然後用水洗幹凈,再倒進白豆腐裏。它們被隨機鉆出來後,會在豆腐上鉆很多小孔,然後放在油鍋裏燉,配以花椒醬油、姜粉等調料。做成之後,會很好的。

(3)農家炒肉,這道菜也是張家界山區的壹道菜。雖然在別的地方也能吃到,但是在張家界這裏真的很正宗,可以吃到張家界的土家風情。其實這道菜和普通的辣椒炒肉是不壹樣的,因為會橫著放柴火,而且會加入湖南這邊特有的辣椒,所以會感覺更獨特。

其他的菜,比如酸魚,血豆腐,葛粉炒肉也很不錯。

張家界旅遊資源豐富。張家界有中國第壹個國家森林公園——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張家界因其旅遊業而成為中國最重要的旅遊城市之壹。張家界不僅美麗,而且有很多美味的食物。當妳來張家界看絕色風景的時候,很多美食會讓妳抵擋不住誘惑。

土家三鍋是張家界人最愛吃的壹道菜。臘肉、蘿蔔、豆腐等原料由當地廚師壹鍋煮,加入蔥、姜、蒜、辣椒調味。有幹鍋和湯鍋,幹鍋裏沒有湯,辣辣的。不能吃辣的要註意。

酸菜魚是張家界的壹道風味菜肴。土家飲食講究酸、辣、香。土家人魚和豬肉混合糯米粉腌制成酸魚,可以放很久不壞,吃起來特別好,不油膩。

豆腐腦泥鰍特別好吃,是張家界美食中的壹絕。把小泥鰍洗幹凈,放在嫩白的豆腐腦上,隨便鉆壹下,然後放油鍋裏燉,加入各種調料。這道菜鮮嫩可口,是招待貴賓的美味佳肴。

其實張家界的美食不止三種。到了張家界,妳會發現張家界的美食滿大街都是。

作為張家界人,如果妳去張家界旅遊,我推薦以下美食:

1,三口鍋,張家界常說的“下館子”通常是指去飯館吃三口鍋。三鍋配菜可以選三道主菜。我最推薦的是臘肉、土家豆腐幹、大白菜的組合。當然,妳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來選擇。

2,山上的野味,我不確定這個是否合法,所以吃之前要確定是否合法,應該有人工養殖。如果要推薦第壹竹雞,人工養殖娃娃魚之類的,還不錯。

3、小吃,這種正宗的味道只有在街邊小攤或者學校附近才能吃到。首先米豆腐很有紀念意義,青梅竹馬,水煮魔芋豆腐片,酸蘿蔔片也是壹絕。

4.作為張家界的桑植人,如果去桑植,壹定要吃壹碗桑植米粉,這也是童年的回憶。

我不是美食家。上面說了我喜歡的,我喜歡幫助遊客去張家界。

作為壹個土生土長的張家界人,看到這個問題肯定要回答。張家界作為國內著名的旅遊景點,相信很多人來了之後都不想錯過張家界的美食。白天去森林公園,大峽谷,天門山等地,晚上再回來吃點東西,也是很愜意的。

事實上,在張家界市,為了迎合外地遊客的口味,很多張家界本地的食物都變質了。這也是壹些本地菜的尷尬,因為本地菜壹般都是本地人喜歡的,外地人可能會有些不適。而且張家界作為壹個旅遊景點,每年都有很多來自全國甚至世界各地的人來,所以很多菜的口味也逐漸發生了變化。我們本地人有些不太喜歡,但外地人肯定能接受。

說到張家界的美食,三下鍋應該是第壹個。去過張家界的人都知道,大街小巷都是三下鍋,張家界人最喜歡吃三下鍋,所以很多人到了張家界就感嘆三下鍋這麽多,其他地方都沒聽說過。很多人來了之後也不知道是什麽。說起來很簡單,就是臘肉、豆腐、蘿蔔等等壹起炒,有點像幹鍋。但是現在的三鍋煮並不局限於臘肉和豆腐,現在的做法有很多。幹香,香腸,臘肉,蔬菜都可以壹起煮,味道很好。

土匪雞可以算是張家界的地方菜了。大家都知道以前湘西有土匪,很多人可能沒聽說過。土匪雞吃起來有點像辣子雞,但是和四川辣子雞比起來還是很大的。

這個時候來張家界,可以吃到我們這邊的杉木耳。冷杉菌這個時候還不能人工種植,所以是純野生的,所以味道非常鮮美。然後加上我們這邊的特色臘肉,我們本地人基本上每年都要吃這道菜。很多人都出去工作了,這個時候我們特意讓家裏人把樅菌送下來。可以看出這道菜在我們張家界人心中的地位。

其實好吃的有很多,但是如果妳在張家界市,很多都是吃不到的,或者說做不到正宗。比如農村的壹些好吃的,類似香腸。桑植縣的米線和酸蘿蔔味道都很好,還有很多野蒿。如果是自駕遊,那麽開車去鄉下找壹些農民,最好是妳認識的人。他們給妳做壹頓飯肯定比出去吃要好。有空來試試。

張家界的土家飲食既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又融合了湘菜的精髓。辣是湘菜的特色,土家菜也不例外。除了辣,土家族人還愛吃風味獨特的臘、酸、腌菜。我建議妳試試它們。

張家界特色美食介紹

張家界的特色菜有豬頭脯、“團年菜”、血豆腐、渣渣、酸菜魚、泥鰍鉆豆腐、烏骨雞、天麻湯等。風味小吃有社菜、豬血粥、桑葚鹹豆腐腦、獼猴桃果汁等。

巖耳燉雞鴨:巖耳是壹種類似菌類的植物,生長在陡峭的懸崖上。因為難摘,所以極其珍貴,好吃又有營養。用雞鴨燉就像人參燕窩。色澤淺黃,氣味淡雅卻不可抗拒,口感更是流暢,具有強身健體、美容養顏的功效。自明清以來,這道菜壹直是敬酒者每年獻給皇帝的貢品。據說皇帝每年在大宴上也會上這道菜。想嘗嘗當皇帝的滋味,就好好享受這道菜吧。

泥鰍鉆豆:這道菜特別有營養,嫩滑可口,是土家族招待客人的美味佳肴。

酸菜魚土家菜:先把小泥鰍放在壇子或壇子裏,倒入清水和少許鹽,餵壹夜,等到泥鰍把胃裏的泥沙等雜質全部吐出來,再用清水沖洗幹凈,把新鮮的泥鰍倒入嫩白的豆腐裏,讓它們隨意鉆。在豆腐上鉆幾個小洞後,放油鍋裏燉,加入花椒、蔥花、味精。

臘豬頭:取整個豬頭,熏炕蠟。先用木炭燒皮,混幹。然後把蘿蔔,豆幹,海帶之類的煮到離開骨頭,再把耳朵和舌頭切下來做開胃菜。團拜前,整個豬頭都要盛滿火盆才能喝酒祭拜家神。蓮渣與黃豆磨碎,與南瓜葉或韭菜等葉菜混合,文火慢燉。

火炕魚:辰溪火炕魚色香味俱全,摸起來滑滑的。看起來像黃燦燦,吃起來很好吃。看起來真的很有趣,吃起來也很好吃。火炕魚制作精美,工藝復雜,選材嚴格。壹定是從悠閑的小溪裏打撈上來的活魚。它既不太大也不太小。16塊正好壹斤。妳不能過夜。立即開膛,處理掉內臟,撒上精鹽和調料,放在陰涼處晾幹。然後在魚的兩邊抹上混合了山椒、桂皮等珍貴香料的麻油,放入米篩中,放入蓋著新谷米的鐵鍋中,放在火上燒鍋底。當鍋裏的谷米燒完,就可以煮出美味的魚了。

湘西臘肉:湘西人有隔年熏臘肉的習慣。每年臨近年關,殺豬,將豬肉切成三五斤塊,抹上鹽和各種調料,腌制三到五天。當鹽和香料浸泡在肉裏後,用竹子或藤條掛在火坑上,用煙火慢慢熏。煙熏臘肉壹般可以保存半年以上。如果用橘皮熏制,臘肉油是紅色的,紅色鮮艷,沒有灰分,所以顏色更漂亮。臘肉在烹調前要洗凈、煮熟、蒸熟、切片。可以直接放在酸湯辣椒裏吃,也可以加調料炒著吃。它有獨特的風味和美味的菜肴。

湘西腌蘿蔔有自己的特色。在湘西的城鄉,只要有人來往,就會有賣腌蘿蔔的攤位。湘西人,無論男女老幼,無論文人農民,都喜歡吃腌蘿蔔片和腌蘿蔔幹蘸鮮紅的辣椒汁。腌制蘿蔔的方法有很多種,各家都有自己獨特的絕招,拒絕流傳。做好的酸是甜的,甜的,香的,辣椒的辣味只能淺嘗輒止,難以表達。

張家界美食土家三下鍋

說起三廚,去過張家界的人都心知肚明。相傳明朝嘉靖年間,朝廷從湘西、湖北招募土司兵抗日,正好趕上年底。為了不錯過軍機,土司王提前壹天點了過年菜,於是臘肉、豆腐、蘿蔔壹鍋煮,稱為“合菜”,後來演變為三廚。

如果妳覺得有幫助,請關註:美食小吃街,帶給妳不壹樣的美食體驗。

張家界壹直以其令人驚嘆的三千多座山峰、神秘的歷史文化、濃郁的人文風情、國家的象征、趕屍人和殺毒人而著迷。它已經成為許多遊客和朋友的天堂。說到張家界有什麽好吃的,其實有很多,比如葛根糕、蓮子糕、百合糕、湘蓮糕、栗子糕、桂花糕等等。

去張家界旅遊,壹定要嘗嘗這裏的美食。尤其是土家族的臘味、血豆腐、雜渣等。,我覺得最好嘗嘗風味獨特的土家火鍋(三口鍋)。胡師傅的壹道菜最好吃,壹看口水直淌。

吃喝真的很爽,所以酒也是不可或缺的。張家界地方特色的比茲卡生肌酒、純米酒、包谷燒、葛根王酒、白根冰酒、燈籠果酒、鬼谷酒、土家酒、香蓮子酒,都是不可多得的好酒。

好了,今天的話題就到這裏。歡迎評論。妳知道張家界還有什麽好吃的嗎?

湖南張家界有什麽好吃的?有的人喜歡吃甜的,有的人喜歡吃鹹的,人的口味不壹樣。我喜歡辣味。前年去張家界,午飯時有美女賣菜,我嘗了D罐裝辣肉醬。哇:味道好極了,肉又嫩又香...現在有D余味了。買了壹盒6瓶,意大利面粉很小很好吃,但是忘記牌子了。廣東應該沒什麽可買的。

聽說過國慶中秋放16天的方法嗎?然後在周軍下面碼上張家界美食清單,給妳的胃放個假。

張家界的土家菜是必嘗的。延續了幾百年的民族風味,也有地道的湖南風味。融合了湘菜的麻辣風味和土家風味的腌制風味。

搜過張家界美食的胖友壹定知道土家三口鍋的名聲,是所有外地遊客的必備美食。肥腸、豬肚、豬蹄或豬頭肉是常用的幾種食材,還會加入壹些黃瓜、青椒、番茄等素菜。其實三鍋分幹鍋和湯鍋,幹鍋最多。

另壹道土家特色菜,臘血豆腐,是酒的上品。血脯豆腐是將豆腐與豬血、豬肉混合,用花椒、胡椒等調料熏制而成。吃起來很有嚼勁,很獨特,有煙熏臘肉豆和豬血的味道。真的很好喝。

葛粉是張家界的三寶之壹,葛粉炒肉是當地頗具特色的壹道菜。葛根粉調成糊狀,然後冷卻切片,再和土家臘肉壹起炒。在此期間,葛根粉片吸收了臘肉中的油和臘肉中的香味。

農家小炒肉,性價比很高的特色菜,非常適合配菜。離開張家界後,農家小炒肉的名聲也是響個不停。

張家界的臘味值得壹試。比如大家熟知的野味有野豬、野兔、竹根豬、土家臘羊肉等等。這些野味在上菜之前都是經過熏制和烘烤的,味道鮮美。

除了臘味,土家臘肉做的臘味火鍋也很有地方特色,各種臘肉獨領風騷,再根據自己的喜好加點配菜,保證能飽餐壹頓。

去張家界旅遊品嘗美食,只知三遍,不嘗酸肉酸魚,很可惜。

張家界風光集桂林之美、黃山之奇、華山之險、泰山之榮於壹身。它被稱為仙女山。近年來,張家界的旅遊業蓬勃發展,吸引了無數遊客。在欣賞美景的同時,怎樣才能獲得美食?

壹次張家界之旅,我順道去拜訪壹個朋友,他以為張家界是土家族。因為這次拜訪很突然,朋友們都沒有準備。因為在山區買東西不方便,就在山上收集了壹些野味,然後從家裏的角落裏搬出壹個壇子,原來是腌了半年的酸菜魚。

朋友家依山傍水,經常抓魚吃。土家族把取之不盡的魚腌制起來,成為當地的小吃。酸肉魚下鍋後,滿屋飄香,聞壹聞就能吃三碗白米飯。不是吹牛。這頓飯很滿足,朋友們也很開心。

酸肉魚的腌制方法很簡單,大致就是將腌制好的魚和肉洗凈,去內臟,晾幹...把糙米鋪在壇子底部,把糊好的米均勻的鋪在魚上,然後和姜、辣椒壹起放在壇子裏,蓋上水密封,防止漏氣,半個月就可以吃了。

張家界土家菜的加工方法很多。夏天天熱,魚腌成酸肉魚,久而不膩,鮮美無比。聽朋友說有個婆婆把壹只鴨子保存了二十多年,不知道是真是假。感覺好僵硬好腐爛。還能吃嗎?

說到美食,還要說說湖南人的性格。我認識壹些在外打工的湖南人,湖南人很大方。這是大家對湖南人的評價。這裏的“大方”不僅僅是花錢大方,湖南人大方、自發,尤其是女生大方、淡定,不藏著掖著,敢做敢當。

壹個湖南朋友的妹妹很漂亮。我開玩笑說我想追他妹妹。沒想到朋友給了我壹個白眼:“喜歡就追。”

如果在我們老家這麽說,罵妳是好的,但不拿磚頭碰妳的感情是好的。

吃的是地方風味的酸肉魚,不知道和餐廳的有什麽區別。妳覺得張家界的酸肉魚好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