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如何看待叛逆的孩子

如何看待叛逆的孩子

下面主要分析叛逆期第二階段兒童的心理特點以及家庭教育中應該註意的地方:叛逆期兒童的三大心理矛盾:壹是渴望獨立與現實中對父母依賴的心理矛盾:青春期是兒童自我意識快速發展的時期,這壹時期兒童最突出的心理變化是“成人感”的出現,意識到“我不再是孩子了”。這個時候,他們最討厭了。但同時,他們又沒有獨立的經濟基礎和物質條件。他們想擺脫對父母的依賴,但又沒有足夠的自理能力。他們希望大人把他們當大人看待,但是他們的很多言行還是很幼稚的,以至於他們越想擺脫父母,就越發現他們離不開父母的關心和幫助。這種渴望獨立和現實依賴的矛盾,往往會導致孩子的心理沖突、困惑和焦慮。為了消除這種矛盾或者達到心理平衡,他們往往會以壹種幼稚的方式與父母或者大人對抗,以示自己不再是孩子了。比如對父母的批評和指責,無論正確與否,都表現出越來越強烈的抵觸情緒,故意和父母唱“反調”。同時,他們的反抗更多的是以潛在的形式出現,比如對父母在生活、教育上的安排采取冷漠、不承擔、無所謂的態度。二、心理閉鎖與渴望理解的心理矛盾:孩子開始有自己的小秘密,不再願意把壹切都告訴父母。雖然內心世界變得更加豐富多彩,但心理活動的外在表現卻開始失去孩子的直白、天真、單純。這裏說的閉鎖,就是不把自己的秘密透露給不了解自己內心的人。這是兒童在青春期最顯著的心理變化之壹。他們和父母不投機,覺得無法真正了解自己。這樣壹來,青春期的孩子往往會產生孤獨感,時間長了,就有了希望別人能理解和表達自己感受的需求。這種需求往往通過寫日記、寫信、選擇最親密的朋友來得到安慰和平衡。而且,此時知己的地位遠遠大於父母和老師。這種心理矛盾及其行為特征,如果得不到父母或成人的理解和恰當的處理,很可能會導致對孩子的誤解和情感隔閡,進而影響孩子的情感生活和社會適應。青春期常見的壹些心理障礙,如抑郁、焦慮等,都與兒童心理發展的這種矛盾有關。三、性生理的迅速成熟與性心理的相對幼稚之間的心理矛盾:隨著性器官和性功能的成熟,青春期的兒童開始在生理上發生壹些前所未有的急劇而顯著的變化。大多數青少年在感興趣和好奇的同時,不同程度地感到不安和害羞,甚至有恐懼和困惑。這是性成熟和性心理幼稚的矛盾。所以這個時候的孩子會有壹些共同的特點:1。對於現有的不可滿足的社會地位,由於“成人感”的形成,孩子要求與成人等同的社會地位和決策權,反抗在家裏的從屬地位,甚至反對父母的權威幹涉。2.與成年人有壹種觀念上的碰撞:他們開始思考自然界、社會、生活和人際關系,形成了壹套自己的觀點。但是,由於他們的思維發展水平有限,他們的思想是幼稚的,表現出主動性、極端性和絕對性。他們不理解為什麽大人的觀念和他們格格不入,更反對父母強加給他們的觀念。3.不可控的情緒波動:由於兒童身體發育加速造成的身心發展的不適應和不平衡,在準備不足的情況下,面臨許多矛盾和困惑。這些不斷的“矛盾”和“煩惱”往往會讓他焦慮不安,遇到不滿和不公,容易突發情緒失控。家長要註意以下幾個問題:孩子長大後,不能像對待孩子那樣被管理和教育。如果父母總是古板、重復或頻繁地提出某種要求,那麽在教育孩子時可能會出現三種情況:壹是可能產生沖突:父母的過分關心或反復說教、命令、訓斥,使孩子覺得自己不尊重、不信任,從而表現出反對和抗拒。孩子的反抗引起家長的憤怒和不滿,從而進壹步訓斥孩子,訓斥越強烈,反抗越強烈。這樣的循環會影響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感情,造成緊張。第二,遠離父母。有的父母給孩子的壓力太大,孩子無法抗拒,就采取妳說什麽,我做什麽的方法,遠離他們,或者另尋知己。把父母和孩子的情感交流搞得很差。第三,他們屈服於父母的壓力,他們順從諾諾教,這抑制了兒童獨立性的發展。孩子可能會成為平庸的人,沒有未來。因此,家長要隨著孩子獨立意向的成長和變化,改進管理和教育方法:壹是給孩子平等的話語權;a .耐心傾聽孩子的想法和意見,不管這些想法和意見在妳看來有多荒謬,多不切實際,妳都要有耐心,認真傾聽,妳要尊重孩子的人格。b .不要隨意指責和輕率否定、評論孩子的觀點。c .對孩子的想法和意見做出積極的回應,讓孩子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做出積極的姿態:“妳的想法不錯,如果再加壹點或者改壹點,會更完美。”父母的積極回應能讓孩子感到快樂,充滿成就感。2.批評孩子的時候不要傷害孩子的自尊心。a區分場合和措辭:不要在孩子的朋友和老師面前激烈地批評孩子。批評的措辭要恰當。不要“妳沒救了”。“妳為什麽不像XXX壹樣好好學習?為什麽不做XXX那樣的事情?”傷害孩子自尊心的話。b .不要用諸如妳從來沒有這樣的話來批評孩子...妳總是...,而是把重點放在這件事情上來談,不要翻舊賬。c .適當冷處理:當孩子情緒反應強烈,言語激烈沖動時,家長幹脆采取無所謂的態度,等孩子冷靜思考,平復沖動後再進行批評。第三,讓孩子學會關心自己:父母在幹涉孩子的行為時,要直接表達自己的擔心和憂慮。“比如,媽媽能理解妳,但妳卻這麽擔心。我相信妳能理解妳母親的感受,會自己處理這些事情。”讓孩子知道父母的愛,先問原因,說明自己很焦慮,很擔心。希望孩子能從父母的角度理解父母的愛和難處。四、進行性生理教育:進入青春期後,青少年的性功能開始成熟,但性心理發育還不能適應。有些孩子不習慣身體的快速發育和性格的急劇變化,害羞,靦腆。有的覺得自己發育早了或晚了,和別人不壹樣,引起焦慮、抑郁或自卑、孤獨等。所以,父母最合適的時機就是在孩子出現第二性征的時候,對孩子進行性生理教育。壹般來說,母親告訴女孩,父親也告訴男孩。學校教育可能會涉及,但家長要配合學校教育,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考慮壹定的方法和選擇性的針對性教育。北京仁愛慧心高級心理咨詢師夏寶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