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網絡上唯壹壹張“泥鰍鉆豆腐”成菜圖,可人為插入的痕跡依然很重。
無論是用哪種方法烹制,最好把泥鰍餓養7天左右,以吐盡體內汙物雜質。
只要水溫達到30℃以上,泥鰍很快死去。
泥鰍富含蛋白質和多種維生素,被譽為“水中人參”,您要是常看韓劇,常會看到韓國人給產婦送泥鰍湯的鏡頭。
所有泥鰍菜肴中,最傳奇的莫過於“泥鰍鉆豆腐”——豆腐和泥鰍放在冷水鍋中,
隨著水溫不斷升高,泥鰍在熱湯中急得無處藏身,最後鉆入冷豆腐中,結果還是逃脫不了被烹煮的命運。所以這道菜又叫“草船借箭”、“貂蟬豆腐”(董卓是泥鰍、貂蟬是豆腐)、“漢宮藏嬌”等等。
“泥鰍鉆豆腐”據說起源於河南周口地區,說是壹個叫邢文明的漁民,賣掉大泥鰍後,小的無人問津,只好帶回家自己烹食。有壹次,他為了調劑口味翻新花樣,索性把小泥鰍和豆腐壹起煮,並配以蔥、姜、蒜等佐料,揭鍋時卻發現小泥鰍全鉆進了豆腐裏。
這道湯菜最大的妙處壹是外形獨特、二是泥鰍的動物蛋白和豆腐的植物蛋白融為壹體,味道鮮美,湯汁膩香。
壹切聽上去都是合理的,泥鰍受不了水熱,在鍋裏亂撞,自然會選擇鉆進冷豆腐中去。網上查了壹下,鄂東、河南周口、江西等很多地區都說這是當地的特色菜,做法也說得有模有樣,但問題是沒有壹張成菜照片,更沒有視頻為證,在中國各大菜系譜中,也沒有記載。
受熱的泥鰍真會鉆豆腐嗎?口說無憑,實驗為證,《快報時間·好奇實驗室》做個廚房實驗給妳看。
開了4年的泥鰍 養生 館
泥鰍基本沒鉆進豆腐過
杭城大多數餐館酒店的泥鰍菜,多為椒鹽、紅燒兩種,最後,我們在望江路上找到壹家專做泥鰍菜的 養生 館——“小鳥鰍鰍”,老板皮偉強說,店開了4年,泥鰍鉆進豆腐,只是無意中遇到過壹次(鉆進幾條記不清了),“10條泥鰍,能有壹條鉆進去,那運氣已經好得不得了了。”皮老板很樂意壹起做這個實驗。
實驗道具:壹口鍋,壹個溫度計,壹斤鮮活粉鰍(市場上最常見的品種),幾塊口感較粗糙的板豆腐。
皮老板說,燒泥鰍,無論是哪種做法,都得先餓養泥鰍7天左右,讓泥鰍吐盡肚內汙物雜質,要想讓餓得奄奄壹息的泥鰍還有力氣鉆進豆腐,還得餵養雞蛋清,補充體力。
在“小鳥鰍鰍”的廚房裏,我們首先把泥鰍和豆腐壹塊放入鍋內,加冷水,開文火。3分鐘後,水溫上升到20℃,泥鰍在鍋裏活蹦亂跳,並沒把豆腐當回事。
再過了壹小會兒,水溫升至30℃,泥鰍開始翻肚死去;水溫升到40℃時,鍋裏的泥鰍全部燙死,拿出豆腐查看,壹條泥鰍也沒鉆進去。
我們連燒了3鍋,都以失敗而告終。
皮老板說,過去來店裏的食客確實有不少要點“泥鰍鉆豆腐”,可苦於無方,都以“泥鰍燉豆腐”來“搪塞”,久了,食客們也就作罷。
氣功大師的秘方並不靠譜
《好奇實驗室》向觀眾們求助,征集讓泥鰍主動往豆腐裏鉆的好方法。10月20日,家住西溪佳苑70歲的郭大伯來電,說他家裏有本老書,或許有幫助。
這本書叫《氣功藥餌療法與救治偏差手術》,由周潛川(1908-1971,我國氣功代表人物)撰寫,繁體豎排,舊得發黃。書背面印著:山西人民出版社,1959年8月第壹次出版,定價1.4元,各新華書店有售。
這是壹本中醫食療 養生 書籍,其中 “泥鰍鉆豆腐”這道菜換了壹個雅致的名字——“玉函泥”,因豆腐潔白如玉,泥鰍灰黑如泥而來。郭大伯說,這本書是他年輕時在舟山買的,但自己也從未動手做過“玉函泥”這道菜。
“玉函泥”的做法是:板豆腐加鹽在鍋裏煮5分鐘,去除鹵水的澀味;之後用冷水冰透,再與泥鰍壹起下鍋;泥鰍下鍋時,鹽、生姜、胡椒等作料和勻,同壹時間加入,用小火慢慢燒。書中還說,餓過的泥鰍,先會不斷地吃湯料,等火漸高,泥鰍就會鉆進豆腐裏。
“玉函泥”最大的不同是:豆腐先要加鹽煮過。
皮老板說,這蠻有道理,豆腐加鹽後,韌性會加強,不容易碎掉。
我們如法炮制,但當泥鰍和調味料壹起入鍋時,也許是調料的刺激性,泥鰍沒等點火就開始亂跳;等水溫上升到40℃左右時,壹鍋泥鰍全死了,還是沒有壹條鉆進豆腐裏去。
水中加醋
泥鰍死得更快
這兩天,觀眾依舊給我們提供著很多的土方法,其中壹位騰先生說,關鍵是要往冷水中加醋,那樣泥鰍會主動鉆進豆腐中。
騰先生的具體方法是,先不開火,把泥鰍放到鍋裏面,加水,豆腐放鍋中間,再沿著鍋壁倒入米醋。
騰先生千叮嚀萬囑咐,加醋時壹定要從外往內壹圈圈倒,這樣泥鰍會被醋趕入豆腐中。
可是,倒入醋後,泥鰍反應依舊很大,活蹦亂跳,早把壹圈圈醋攪勻了。更悲催的是,泥鰍在醋水中被折騰得夠嗆,才到溫水時,壹條條早已體力不支而亡,死亡速度明顯快於其他方法。
我們不甘如此失敗,嫩豆腐、老豆腐、小泥鰍、大泥鰍,輪番換了10多次,結果還是壹樣。
“溫水煮青蛙”也只是個傳說
從實驗結果看,“泥鰍鉆豆腐”也許真的只是壹個傳說。
皮老板講,像他這樣專業做泥鰍的大廚,也只能說,泥鰍鉆豆腐,完全靠運氣;至於把鹽、醋等佐料與泥鰍壹同入鍋,這些方法更加不靠譜,只會加快泥鰍的死亡。
“泥鰍是非常怕熱的,高溫稍微高壹點就會死掉;
“現在泥鰍野生的不多,大多是人工養殖的,經過7天餓養,就算餵了蛋清,生命力仍不如野生的頑強,尤其是秋冬時節,泥鰍又開始進入‘休眠’狀態。
“另外就是豆腐的軟硬很關鍵,老豆腐太硬鉆不進,內置豆腐太軟壹碰就散。”
皮老板很認真地說:以他專燒泥鰍的4年經驗看,此菜真的只是個傳說,哪家館子真能拿出這道菜,多半是殺好的泥鰍人為插入豆腐裏的。
泥鰍鉆豆腐的做法
食材
1.買回的泥鰍應該先養2天吐吐泥,我買的這泥鰍攤主養了好幾天了,我就滴了幾滴炒菜的油在泥鰍的盆裏,也就養了半天;泥鰍滑滑溜溜的不好洗,大體洗了幾遍;
2.炒鍋放適量的油,微熱的時候放入蔥末、蒜末,
3.炒出香味,加入壹勺辣椒醬,翻炒均勻;
4.鍋裏加清水,大火燒開,
5.把洗好的泥鰍倒進鍋裏,立馬蓋上鍋蓋,就這樣也讓泥鰍撲棱的到處是紅油;
6.燉至湯汁減少,加鹽調味,撒上香菜,即可盛出;
小貼士買回的泥鰍應先養壹至二天,吐泥,也可以在水量放點植物油,快速吐泥
我小時候吃過,我們家逮了好多泥鰍,我媽媽把泥鰍用清水養了半個月,得天天換水,到最後水是清的了就可以做泥鰍鉆豆腐了,鍋裏放冷水把豆腐放進去,再把泥鰍也放進去,壹定要蓋上鍋蓋,然後開始燒火,剛開始得小火,慢慢的轉中火,燉半個小時至四十分鐘加點鹽,加點調料就好了
普濟回答過這樣的問題,認為泥鰍不可能鉆進豆腐裏,也實在做過幾次,都沒成功。答題發出後,很多網友給了評論,有贊有罵,還有舉實例說做法的。普濟真的長了知識。經過求證,這道菜真的有,在江南壹些鄉鎮飯店普遍有做。普濟這就說出成功做法,讓妳的泥鰍妥妥的鉆進豆腐。
這道菜的關鍵是活泥鰍鉆進豆腐裏,然後燉煮成菜。把握好三個關鍵要點必定成功:
⒈豆腐必須要先行處理。買來十幾厘米見方的嫩豆腐,放入冰箱冷凍室凍透。再拿出解凍,擠幹水分後,再放入冷藏室備用。
⒉泥鰍必須是當年生的魚苗。泥鰍初夏產卵,秋天就長成型了,約筷子頭粗細,所以這個菜只有秋天才有。泥鰍買回養著不餵食,三天後肚裏臟汙就排完了,做菜之前可打個雞蛋餵它們。
⒊火候必須把握精確到位。選用傳統的錐底鐵鍋和燒柴竈臺。泥鰍和冷水入鍋,竈裏燒小火,小到火焰舔不到鍋底,水燒到二十幾度,泥鰍有開始煩躁時,冰箱拿出豆腐放到鍋裏。繼續維持小火,直到泥鰍全部鉆進豆腐,再給蔥姜甜酒鹽和壹勺高湯,起大火燒開,轉中火燉30分鐘。
鍋裏的水以淹住豆腐為準。燉好後,加香菜、胡椒碎、小磨油,起鍋裝盆,成菜上桌。
1.買回來的泥鰍用清水養2--3天,每天換水4--5次,讓泥鰍吐幹凈雜質
2.泥鰍撈出
3.用80度的水燙壹下,去除表面粘液。不要用開水燙,會把皮燙破的。
4.豆腐壹塊,切成長方形的塊
5.鍋中放開水,下人泥鰍,應該用高湯,我今天沒有,就用煮熟的五花肉,切了幾大片,這樣煮出來的泥鰍不會柴,湯也更好喝。
6.鍋中放開水,下人泥鰍豆腐也放進去
7.姜絲,胡椒粉,幹辣椒,鹽全部放入
8.小火燉10分鐘
9.加入黃酒
10.繼續燉5分鐘
11.燉好的泥鰍豆腐湯
12.放少許香蔥提味,加點彩椒配色。淋上幾滴香油即可
小貼士燙泥鰍的時候千萬不可用開水,否則會皮開肉綻啦
做這道菜首先妳要解決泥鰍的粘液,不然熟了妳的菜會沒法吃。其次是泥鰍身上的臟東西,因為不是宰殺,所以需要去除這樣東西。(大的必須宰殺,妳想吃內臟?壹宰殺就只能人工讓它鉆了,所以選小些的泥鰍)還就是,我會告訴妳水溫上來後在放豆腐的話因為泥鰍受熱亂竄,它會跑出去。
小泥鰍若幹,嫩豆腐壹塊兒,可以適當的放些青菜之類的。雞粉味精鹽適量,料酒,醋(洗泥鰍用),白酒(也可以不用,這個看妳的喜好),蔥姜,八角,然後妳要有壹個能讓泥鰍跑不出來的大盆大鍋之類的。
選用小拇指大小的泥鰍,先把泥鰍養壹段時間,吐凈肚子中的臟東西,多換幾次水,然後加白酒浸泡(這個純屬個人喜好),然後用鹽醋洗(有的人摸鐵棍山藥會手癢也可以用鹽醋搓洗),鍋上火添水,放入豆腐然後放泥鰍(千萬別熱水放,就像鱔魚做盤龍鱔如果直接放熱油中倒黴的就是妳)蓋上鍋蓋兒,水熱後泥鰍就鉆進豆腐了,當泥鰍熟後開始放調料,放蔥姜去腥,鹽味精雞粉適量調成鹹鮮味型兒,小火慢燉湯成白色時出鍋,如果不白妳可以添加點純牛奶,煉乳,淡奶什麽的,廚師應該都明白是什麽。也可以適當的放點青菜,枸杞點綴。
以上就是我的做法,如果還有其他的就分享出來大家壹起討論
泥鰍鉆豆腐要先把泥鰍清水靜養幾天,泥鰍要選那種非常小的,其次要選嫩豆腐,先把豆腐放冰箱冷凍,不能結冰,鍋中人冷水,把泥鰍放進去,開火燒至15度左右,關火,在放人凍豆腐,泥鰍受熱之後遇冷自然會向冷豆腐裏鉆,在泥鰍鉆豆腐時控制好溫度既可!
準備材料
正方形嫩豆腐壹塊
泥鰍十只
姜
蔥
雞粉適量
鹽適量
料酒(最好是福建老酒)
首先把嫩豆腐放入冰箱保鮮,要做到透心涼
用油起鍋,姜 蔥頭爆香,下入冷水,放入泥鰍
大火加熱至二十度左右,取出冰箱中的嫩豆腐,擺放在鍋中間,由於水溫才二十度左右泥鰍不會死,只會因為水溫高了穿來穿去,蓋上鍋蓋。
嫩豆腐剛從冰箱裏拿出來是冰涼的,泥鰍會自己往裏鉆,起到避熱的感覺,這就是泥鰍鉆豆腐的由來。
水燒開後,再小火燉煮15分鐘左右,加入鹽,雞粉調味,淋入壹點料酒,灑上蔥花即可出鍋。
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平常可多做做給孩子吃。
按以上步驟成功率100%
希望能幫到妳們,有需要的可以收藏!
食材:泥鰍200克、豆腐500克、蔥1根、生姜1小塊、高湯15大匙、胡椒粉1小匙、鹽1小匙、味精1/2小匙。
步驟:1、蔥切段、姜拍松;泥鰍靜養幾天後洗凈;2、鍋內放入冷水,開小火,將豆腐放在鍋中間,把泥鰍放在周圍,待鍋中的水慢慢加熱,泥鰍就會往豆腐裏鉆;3、在泥鰍全部鉆進豆腐後,將豆腐取出,放在湯碗中,灌上高湯,放入鹽、胡椒粉、姜、蔥、味精,蒸15分鐘即可。
堿面是關鍵!!用壹個漏鬥淺淺插在豆腐上,將泥鰍放入漏鬥在泥鰍身上撒壹點堿面泥鰍就會朝豆腐裏鉆啦!
泥鰍鉆豆腐的正確做法是什麽?真的能鉆進豆腐嗎?這是很多人好奇的問題!我也是很好奇,為了求證事實,這幾天查閱了大量有關的資料,和看了相關的視頻做法。空口無憑,要眼見為實,最後我的同事也是非常好奇,就做了壹個小實驗。結果怎麽樣呢?不急,我們先來看看網上是怎麽做的吧。
有許多網友直播泥鰍鉆豆腐,沒壹個成功過。但是在福建的壹個地方電視頻道,節日名《我愛廚房》,期中有壹期做了“泥鰍鉆豆腐”這道菜,卻成功了,真的鉆進去,好不可思議啊。
難道是所有網友的做法不正確嗎?泥鰍鉆豆腐的原理是什麽?我們先來了解下。
相傳以前在周口圈神廟街,有壹位漁民常年以捕魚蝦為生。時常捕到壹些泥鰍,大的就被賣完了,剩下小的無人要。作罷只能自己吃掉,吃慣了平常做法,膩了想試試新花樣。於是就買了豆腐,姜蔥回來煮。泥鰍太小了,不好收拾,索性整條放入鍋了,豆腐也整個擱入,放入姜蔥,蓋上鍋蓋。過了幾分鐘後打開,發現小泥鰍都鉆進去豆腐裏,只留尾在外面,很是奇怪有趣。這種方法很快就在民間流傳開來,取了壹個有趣的名“泥鰍鉆豆腐”。
網上說的原理是,泥鰍在熱湯裏,被熱氣逼的四處逃竄,剛好豆腐是冷,於是都鉆進冷豆腐裏,躲藏保命。
聽著是好有道理啊,可是網友怎麽做不成功?電視臺卻做成功了?仔細觀看發現了貓膩, 美食 節目正播到關鍵時刻,突然插播了廣告,等廣告回來,鏡頭播放已經到了調味階段,看著是鉆進去了,可空白的階段,不知是不是用手把泥鰍塞進豆腐,這個就無從得知了。
為了驗證是不是真的,用了網上所教的各種方法,同事做了壹個實驗。
1、先把泥鰍放水裏吐凈汙穢,放置幾個小時。
2、鍋裏放入冷水,再放入泥鰍,冷豆腐整大塊放入。 (看教學是說要豆腐凍冷才行,還有豆腐要嫩的,泥鰍才鉆的進去,都壹壹照做了。)
3、開文火,把水燒到20℃ ,(說是水溫很重要,太熱還沒反應過來就死了,才鉆不進。也照做了。)蓋上鍋蓋,開火慢慢煮。
4、過了幾分鐘,鍋裏沒動靜了,剛開始劈裏叭啦響,以為泥鰍受不了熱氣,會鉆進豆腐裏。打開蓋子壹看,全部死了,那些說能成功的都是騙人的。之後想會不會是,這次有哪些關鍵的地方坐錯了,重新看了相關教學,再做了兩次,都是以失敗告終,所以泥鰍鉆豆腐真的就是壹個傳說,不可能的!
最後這樣做根本不好吃,都是壹整條,壹整塊的,哪有味道,就算是放是調料,也是進不了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