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菜就是滿漢全席
古人雲:“食色,性也。”中國人講吃,不僅僅是壹日三餐,解渴充饑,它往往蘊含著中國人認識事物、理解事物的哲理。吃,表面上看是壹種生理滿足,但實際上“醉翁之意不在酒”,它借吃這種形式表達了壹種豐富的心理內涵。色、香、味、型外,更加講究營養。中國美食的極致,大概要數滿漢全席了。
滿漢全席始於清代中葉,是我國壹種具有濃郁民族色彩的巨型筵宴,是集滿族與漢族菜點之精華而形成的歷史上最著名的中華大宴。既有宮廷肴饌之特色,又有地方風味之精華,菜點精美,禮儀講究,形成了引人註目的獨特風格。滿漢全席原是官場中舉辦宴會時滿人和漢人合作的壹種全席。公開使用場合,是科舉考試結束後地方官史宴請主考官的時候。主人是地方上最高官員,客人是欽差大臣;主客之間往往又是“門生故舊”,因此滿漢全席上的菜點都是菜其精細而豐盛的。入席時大小官員壹律頂戴朝珠,身著公服就座。筵席的場面、規模、等級、陪宴人員的職位、供應筵席用的烹飪原料及果、酒的品種和數量等等,都有嚴格的規定。 官府中舉辦滿漢全席時首先要奏樂,鳴炮,行禮恭迎賓客入座。客人入座後由待者上進門點心。進門點心有甜、鹹兩種,並有幹、稀之別。進門點心之後是三道茶,如清茶、香茶、炒米茶,然後才正式入席。滿漢全席上菜公冷菜、頭菜、炒菜、飯菜、甜菜、點心和水果等,壹般起碼壹百零八種,壹般分三天吃完。滿漢全席取材廣泛,用料精細。山珍海味無所不包。烹飪技藝精湛,富有地方特色。突出滿族菜點特殊風味,擅於燒烤、火鍋、涮鍋,又顯示漢族烹調特色,扒、炸、炒、溜、燒等皆備,菜品口味也極豐富。 在用料上,燕窩、魚翅、海參 、魚肚、鮑魚、鰣魚、駝峰、鹿筋、熊掌、果子貍等水陸八珍基本上為各種滿漢全席所***有;在單個菜肴上,燒乳豬、烤鴨、哈爾巴(豬肘)、烤雞、烤魚等滿席風味菜基本上為各種滿漢全席所***有;在面點上,酥盒子、燒麥、蒸餃、蛋糕、包子、片餑餑等也為各種滿漢全席所***有。滿漢全席並非壹成不變,它隨著烹調實踐的發展而不斷變化,目前最出名的應該數北京的仿膳飯莊,現下天津、廣東、湖北、東北、四川、揚州、長沙等地都有滿漢全席。 百年前,前清時代,廣州市的貴聯升酒館制作滿漢全席最出名。有猴腦、三吱兒、蜈蚣等吃法,應該是粵派做法了。
乾隆甲申年間李鬥所著《揚州書舫錄》中記有壹份滿漢全席食單,是關於滿漢全席的最早記載。滿漢全席,分為六宴,均以清宮著名大宴命名。匯集滿漢眾多名饌,擇取時鮮海錯,搜尋山珍異獸。全席計有冷葷熱肴壹百九十六品,點心茶食壹百二十四品,計肴饌三百二十品。合用全套粉彩萬壽餐具,配以銀器,富貴華麗,用餐環境古雅莊隆。席間專請名師奏古樂伴宴,沿典雅遺風,禮儀嚴謹莊重,承傳統美德,侍膳奉敬校宮廷之周,令客人留連忘返。全席食畢,可使您領略中華烹飪之博精,飲食文化之淵源,盡享萬物之靈之至尊。其菜系之多,用料之精,規模之盛大,排場之繁復,均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
對於滿漢全席,其精髓有二,其壹為美食美味美器美境,謂之為“形”;其二則為滲透於形中的悠悠之境,謂之為“ 神”。形神兼備,相得益彰,才構成了滿漢全席的王者風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