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數據:年輕人在壹線城市流浪壓力太大。將近80%的土著人建議他們回到自己的家鄉。

數據:年輕人在壹線城市流浪壓力太大。將近80%的土著人建議他們回到自己的家鄉。

房子是中國社會長期的熱門話題。城市青年被“有房”和“沒房”分成不同的群體,這讓他們焦慮又無奈。受此影響,他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態度也大相徑庭。面對同樣的工作、婚姻、愛情等人生問題,他們的選擇有什麽不同?

網易房產以此為主題發起了壹次網絡民意調查,了解不同青年群體的現狀和想法。調查結果顯示,城市青年對目前工作的滿意度普遍較低,平均得分僅為66.75(滿分100,下同)。70%以上的年輕人表示,如果買房沒有壓力,就換壹份更符合自己理想偏好的工作。其中,“有房土著”和“無房新移民”有明顯區別。新移民的工作滿意度和收入都高於原住民,但幸福感卻遠低於其他群體。

原住民更希望另壹半是原住民,42%的拆遷戶是非本地人,近九成新移民表示不在乎戶口是什麽;戶口政策最嚴的北京、上海,希望通過嫁給本地人獲得最高比例的戶口;上海的年輕人無法接受結婚對象沒有房子。

四個壹線城市中,廣票幸福感最強,北票最不幸福。73%的土著認為年輕人在大城市漂泊壓力太大應該離開。年輕人對租房的看法壹致,81%不贊成“租房也不錯”。

揭露某人的家庭背景

原住民平均擁有三處房產,市值1229萬元。

本次網絡民意調查共回收問卷5134份,其中有效問卷4762份,覆蓋全國主要壹二線城市。男女比例約為3:1,超九成受訪者為80後、90後。

調查結果顯示,44.15%的年輕人家裏有房,31.61%的年輕人家裏沒房,但已經通過自己的努力完成了買房這件大事,24.23%的年輕人還在買房的路上苦苦掙紮。

家裏有壹套房子的年輕人平均擁有三套房子,總市值集中在654.38+00萬元(64.93%)區間,平均市值約為654.38+02.29萬元,其中拆遷戶平均市值最高,達到654.38+05.43萬元。

談論工作

如果青年的工作滿意度失敗,如果沒有買房的壓力,71%就要換壹份更理想的工作。

調查結果顯示,城市青年對目前工作的滿意度普遍較低,只有8.97%的人非常喜歡目前的工作。如果分數是100,青年的工作滿意度平均分只有66.75,剛過及格線。其中,37.86%的年輕人明確表示不喜歡自己的工作。

我們將城市青年分為“原住民”(在這裏長大的人)和“新移民”(從外地來學習工作的人),發現新移民整體上對目前的工作更滿意:65.9%的新移民表示喜歡目前的工作,而原住民的比例僅為58.4%。

根據調查數據,對於在大城市奮鬥的年輕人來說,影響他們選擇工作的前3個因素是工作報酬,其次是發展前景,然後是理想的興趣。說到底,年輕人進入大城市是為了更好的生活而努力。與當地原住民相比,這些新移民的受教育程度和年收入水平更高。

在選擇工作時,他們也更關註工作報酬(100分)和職業發展前景(75.61分),而在土著群體中,由於聽家人介紹,他們選擇工作的次數更多(73.98分),他們對工作報酬(79.67分)和職業發展前景(63.1分)的關註較少。

幾乎每個年輕人都因為現實壓力而妥協了。如果沒有那麽多顧慮,年輕人或許可以更勇敢的去追求自己的內心。71.13%的年輕人表示,如果沒有買房養老等現實煩惱,他們會選擇更符合自己理想和喜好的工作。

數據顯示,即使工作不開心,城市青年也不敢“裸辭”,因為城市生活成本高。其中,土著群體裸辭相對更有底氣,有47.3%的人表示會“遇到裸辭”;絕大多數新移民背負房貸或房租,辭職風險較高。66.2%的人表示不敢輕易去裸辭。

談論婚姻和愛情

42%的拆遷戶不是本地人,89%的新移民不結婚都無所謂。

我們對四個壹線城市的婚戀問題做了對比分析,發現四個城市年輕人最大的壓力來源是工作,其次是對“貧窮”(經濟壓力)的擔憂。值得註意的是,婚戀壓力是生活在北京的年輕人的第三大主要壓力來源,房貸壓力則在上海、廣州、深圳。

與此同時,北京和上海的年輕人希望嫁給土著或至少有本地戶口的比例最高,北京為26.1%,上海為27.6%,廣州為17.2%,深圳僅為12.5%。這與北京上海嚴格的戶口政策密切相關,壹些年輕人希望通過“嫁給本地人”獲得本地戶口。

調查結果顯示,土著群體更希望嫁對人,其中35.6%的人希望另壹半也必須是土著。其中,拆遷戶對另壹半的戶口要求特別高,42.2%的拆遷戶希望嫁給同壹個土著或者至少有本地戶口。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89.3%的新移民認為結婚對象是不是本地人並不重要。

結婚對象壹定要有房子嗎?這個問題在新移民和土著群體之間也有所不同。原住民普遍更喜歡有自己的房子,女性原住民的態度尤為明顯。調查數據顯示,女性原住民無法接受「結婚對象沒有自己的房子」,接受分數只有59分;女性新移民接受度略高,65.5分;男性原住民和男性新移民的得分分別為78.75和84。

網易房產對幾位受訪者進行了進壹步的采訪,發現土著群體在婚戀問題上受家庭影響較大。他們對已婚者有當地戶口和購買房產的要求往往與他們父母的灌輸密切相關。

四個壹線城市中,上海年輕人不能接受結婚對象沒有房子的比例最高,達到32.7%,是其他三個城市的1.5倍。

具體到土著和新移民群體的對比,上海土著和北京土著對結婚對象擁有自己的房子的態度最強烈。

談論幸福

73%沒有住房的新移民幸福感失敗。土著人建議回老家壓力太大?

讓年輕人給自己目前的生活壓力打分,平均69.4,介於正常壓力和高壓力之間。其中,只有17.48%的年輕人表示生活壓力水平較低,34.34%的人處於中等水平,26.79%的人表示壓力很大,21.4%的人傾訴壓力很大。

年輕人的主要壓力來源是工作,57.72%的人被工作困擾,其次是房貸壓力和其他經濟壓力。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輕人在壓力下生活幸福嗎?調查結果顯示,四個壹線城市中,廣票的幸福感最強,北票最不幸福。四個城市的幸福指數依次為64.2、70.2、73.4、65.8。

數據擺在眼前,拆遷戶幸福感最強(75.6分);家裏有商品房的年輕人也很滋潤(74.8分);家裏沒房子的新移民自己買房後,幸福感可以相對提高(70.4分);而未買房的新移民幸福感遠低於平均水平,得分僅為56.6,比其他群體低22.5%。

此外,結果顯示,城市青年在旅遊等享受型消費上平均每年花費12729元。有房的原住民享受的消費更多,達到14186元,無房的新移民消費少很多,只有9386元。

有沒有房地產,本地人有沒有把城市青年分成不同的群體,他們是否願意接受這種天然的不平等?數據顯示,占據優勢資源的人更認可這種固有的不平等和固化。55.8%的原住民認為應該接受這種天然的不平等,而54.5%的新移民則不願意“認命”。

他們對彼此有什麽看法?其實“感同身受”才是“感同身受”的不二法門。數據顯示,土生土長、有家庭的原住民很難理解掙紮在大城市的新移民所面臨的壓力和矛盾。網易房產拋出壹個問題:在大城市流浪的年輕人壓力太大。他們應該收拾行李離開嗎?72.7%的原住民選擇了“是的,我們應該去”,而41.5%在這種壓力下的新移民選擇了堅持,58.5%投降。

但年輕人對租房的看法是壹致的,有81%的人不認同“租房也不錯”的觀點。無論哪個群體,都不贊成長期租住。盡早在他們的城市買房,可以提升他們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