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普寧南溪龍舟旅遊景點介紹普寧南溪有哪些景點?

普寧南溪龍舟旅遊景點介紹普寧南溪有哪些景點?

普寧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普寧有8個適合帶父母家人去旅遊的地方。讓我們行動起來!

1.水鄉遊:南溪素有“潮州香蕉之鄉”、“普寧龍舟之鄉”、“潮汕水鄉”之稱。南溪鎮擁有田園風光、潮人文化、革命舊址和人文景觀等自然資源,是廣東獨特的旅遊發展理想區域。春節期間,南溪水鄉有20多艘烏篷船供遊客遊玩,體驗水鄉魅力,欣賞生態美景。遊客從大港碼頭乘船壹個多小時就可以欣賞到榕江南岸的水鄉、青山、綠水,感受到不壹樣的風土人情。開航時間:每天8: 00-17: 00。登船地點:南溪村大港碼頭。門票價格:30元/人。

2.飛行遊:直升機觀光嘉年華,春節快到了。妳想坐飛機俯瞰我們的大普寧嗎?妳想不想,妳想不想?快來體驗吉爾吉斯斯坦的立體旅遊項目,領略普寧市的美景吧!觀光登機時間:2065438年2月1日至2065438年2月28日+08日,每天9:00-17:30,每次4人,每天20個航班左右;乘車出發地址:普寧市大南山街道李泰農業生態園;觀光路線:普寧市區周邊觀光約10分鐘;機票:前艙1180元,後艙1080元,包機壹小時觀光25000元。這次飛行的是美國貝爾直升機公司生產的貝爾206直升機,綽號“噴氣突擊隊”。貝爾206被稱為世界上最安全的單旋翼直升機,可搭載5-7名乘客,巡航速度215km,航程620km,價格25m-40m。此次飛行由經驗豐富的飛行員執行,飛行路線由解放軍東部戰區空管部門批準,並為機上乘客購買了價值高達800萬的人壽保險,“每人200萬,飛行員除外!”需要特別提醒:如遇惡劣天氣等不可抗力因素,飛機將取消。

陽春三月醉美南溪

普寧南溪鎮位於潮汕平原中部,北臨榕江,南臨洪陽。這個城鎮密布著河流和樹木。在經濟蓬勃發展的新形勢下,南溪人犧牲了產業發展的機遇,為潮汕人貢獻了壹個風景如畫的生態肺鎮。

最近由於工作原因,壹直在南溪附近徘徊。之前偶爾去過,只是覺得路窄人多,經濟落後。它只是壹個不起眼的農村小鎮。

經過多次的日出日落,壹個美麗的南溪,如水墨畫般的美麗,浮現在眼前。

有些景點,如果只是欣賞,就像過眼雲煙。妳必須先探索深處的風景,才能有所收獲。

沈復在《浮生六記》中對景點的理解是這樣的:“別人喜歡的我放棄,別人放棄的我拾起。所以重要的是從內心有所收獲,有所謂的景點,但也有我覺得不怎麽樣,但我覺得很奇妙的地方。”

在我看來,南溪是壹個非常美妙的地方。

在很多中國人的心中,都有壹種江南情結,壹種水鄉醇厚溫潤的感覺,如小橋流水人家,如煙雨蒙蒙。南溪,有著鮮明的江南特色,有著潮汕特有的人文氣息,紅磚綠瓦,小寺廟,廢棄的紅頭船,嶄新的龍舟。南方初春,煙雨蒙蒙的時候,南溪這個水鄉更有韻味。

楠溪江網縱橫交錯,溪流縱橫。到處都是橋,各種各樣的小橋,不管是新的還是舊的,到處都是。每壹座小橋都靜靜地躺著,俯視著水流和逆流,任其在風雨中屹立。它們就像系在每條河腰上的白色帶子。不知道承載了多少人的足跡,聽了多少戀人的心聲。

每座橋附近,都有壹個小橋墩,所謂橋墩,也就是十幾個水泥臺階直接插在河裏。如果河裏的魚有腳,它們會爬樓梯和人玩嗎?

這個小碼頭代表了典型的潮汕元素。過去,當晨霧朦朧時,村婦們經常在這裏洗衣服。那時候,是他們最自由放松的時候。他們聊起鄰裏情誼,趣聞軼事,伴著水聲的笑聲,還有濃濃的鄉愁。

南溪的樹那麽多,南溪人靠種樹為生。這裏的景觀樹源源不斷的發往全國各地,我們在景區、樓盤、別墅裏看到的大部分名樹都可以在這裏看到。美化別人的同時也美化了自己。

南溪的樹真的很漂亮,是南溪人用辛勤的汗水澆灌的,每壹棵樹都滲透著壹種勤勞的味道。

在每壹條田徑場上,我們都能看到形狀各異的樹木,有的是單壹品種的斑塊,有的像原始叢林壹樣凹凸不平,盆地內樹木密布。微風吹在這些樹上,樹葉在招搖地跳舞,蜜蜂在嗡嗡叫,鳥兒在枝頭棲息,扯著喉嚨快樂地歌唱。壹個接壹個,也很熱鬧。

因為是種植的樹,很多樹可以異地組合。比如我看到壹棵鮮艷的樹,樹頂紅如火,鄰樹綠如玉。這種紅與綠相互輝映,產生了強烈的視覺盛宴,美極了。

在潮汕地區的很多古村落裏,壹棵老槐樹必然屹立不倒,南溪也不例外。他們站在村莊前面,小溪旁邊和寺廟旁邊。這些老槐樹都是壹個模樣,郁郁蔥蔥,枝繁葉茂或者高大健壯。它們就像壹把大陽傘,給人帶來涼爽的感覺。

不知道他們經歷了多少風雨雷擊,見證了多少浪漫的經歷!他們老了,獨自壹人,沒有朋友和同伴,就像飽經滄桑的老人,冷漠地註視著每壹個村莊的壹舉壹動,或者像壹個智者,獨自沈溺於對過去的回憶。

南溪風景特別,走在原始叢林般的小道上,兩邊綠意如畫。到了某個角落,就會豁然開朗。眼前是壹片田園風光,道路縱橫交錯,稻田裏綠嫩的秧苗迎風飄揚,整齊劃壹的瓜果壹片片攤開,歡快的狗在綠色的池塘邊奔跑,小魚在清澈的小溪裏跳躍。田野裏彌漫著清新的空氣,水果的香味隨風飄蕩,令人心曠神怡。

走到鄉村的盡頭,不同模樣的樹又會出現在眼前。樹農移植的景觀樹經過精心修剪,排列整齊,就像妝容精致的演員,排隊等待出場;有播下的種子,也有自然產生的樹苗,質量不壹,高低不齊;移植過來的樹,枝幹被剪掉,只剩下樹幹和粗大的枝幹,壹片片地排列著,更是別具壹格。南溪的樹讓人流連忘返。

夕陽下,門樓外,河邊,壹艘破舊的小船,船頭上有三兩只小鳥,默默地望著緩緩流淌的河水。

大樹下,垂釣者,目不轉睛地盯著魚餌,猶如雕塑。拱橋上,什麽都沒有,夕陽把橋身映得像鍍了金壹樣。

端午節賽龍舟詳情

壹年壹度的端午節又來了。端午節是農歷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節、五月節,是為了紀念楚國的愛國詩人屈原。以下是我為端午節整理的詳細資料。希望妳能認真看完!

龍舟比賽信息: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壹項重要活動,在中國南方非常流行。祭祀水神或龍神是古代越人最早的祭祀活動,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會末期。龍舟賽,又稱龍舟賽,在中國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0龍舟賽將成為廣州亞運會正式比賽項目。

傳說很久以前,西岸沒有河,只有壹條又小又臟的溝。壹天,壹個漁夫在壹條溝裏抓到了壹條小蛇。這條小蛇很奇怪,尾巴上有九個閃亮的鱗片。漁夫壹摸魚鱗,蛇的眼睛就閃著乞求的光芒,十分可憐。漁夫覺得很可憐,摸了摸它的鱗片,把它放回了溝裏。誰知九鱗忽落,小蛇起舞,化為小龍。原來是天上的龍。因為觸犯了天條,被玉帝懲罰,才變成這樣。它的尾巴上加了九綹——小蛇的尾巴上有九個閃閃發光的鱗片。玉帝曾說:“此鎖除非得人之陽,否則不可開。”就在剛才,漁夫不經意間打開了小龍身上的千年枷鎖。為了感謝漁夫,小龍不停地在溝裏翻來翻去,從嘴裏噴出水,倒進小水溝裏。慢慢地,這條小溝變成了壹條大河(現在的約旦河西岸河),這條河給約旦河西岸帶來了豐富的農作物。為了紀念這條龍,人們把沿河的村莊稱為龍頭寨、上龍首等村。在龍升天的那壹天,也就是端午節,舉行賽龍舟來慶祝。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代楚國的人們,對聖人屈原之死戀戀不舍,許多人劃船追趕救人。他們爭先恐後地互相追趕,到了洞庭湖就不見了。之後,每年的五月初五都會劃龍舟來紀念。劃龍舟驅散河裏的魚,以免吃了屈原的屍體。比賽的習慣盛行於吳越和楚國。

其實“龍舟賽”早在戰國時期就有了。在鼓中雕刻龍形獨木舟和玩賽跑遊戲是儀式中娛樂神和人的半宗教和半娛樂的節目。

後來,各地的人們除了紀念屈原,還賦予了賽龍舟不同的含義。

江浙壹帶劃龍舟,是為了紀念本土出生的現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意義重大。夜龍船上,燈火裝飾,穿梭往來,場面動人有趣。貴州苗族在農歷五月二十五日至二十八日舉行“龍舟節”,慶祝插秧成功,並祝願豐收。雲南傣族同胞在潑水節賽龍舟,紀念古代英雄燕弘沃。不同的民族和地區對劃龍舟有不同的傳說。直到今天,在南方很多臨江、湖海的地區,每年都會舉行各具特色的龍舟賽。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臺灣省開始舉辦龍舟賽。當時,臺灣省的行政長官江在臺南市的福克吉半月池舉辦了壹場友誼賽。現在臺灣省每年五月五日舉行龍舟比賽。在香港,也舉行賽跑。

此外,龍舟賽艇首次傳入日本、越南和英國等周邊國家。從65438年到0980年,龍舟賽被列入我國的全民體育競賽項目,每年都舉辦“屈原杯”龍舟賽。1991 6月16日(農歷五月初五),首屆國際龍舟節在屈原的第二故鄉中國嶽陽舉行。賽前舉行“龍頭節”,既保留了傳統儀式,又註入了新的現代因素。“龍頭”被擡進曲子廟,運動員將龍頭“塗紅”(系紅絲帶)後,祭司宣讀祭祀儀式,並“點亮”龍頭(即點亮)。然後,所有參加龍舟節的人都鞠躬三次,把龍頭擡到汨羅江邊,趕去賽龍舟。60多萬人參加了競賽、博覽會和晚會活動,這是前所未有的。從那以後,湖南定期舉辦國際龍舟節。龍舟比賽將會在全世界廣泛傳播。

揭陽龍舟賽

揭陽賽龍舟的民俗已有400多年的歷史。今天的賽龍舟不僅是壹種民俗,也是壹種體育活動。新的時代也賦予了它更多的人文精神:奮鬥、進取、沖向勝利。

幾千年的龍文化深深積澱在中國的民間文化中。無數的民間習俗都與龍有關,如龍燈節、遊龍、龍舟節的燃龍和賽龍舟等。,尤其是龍舟賽更為普遍,影響更深。賽龍舟是紀念戰國時期楚國愛國詩人屈原的民間活動。從65438年到0984年,國家體委將龍舟列為中國民間傳統體育項目,於是賽龍奪金成為壹種流行的民俗和體育項目,在規模和內涵上都有了很大的發展。揭陽賽龍舟歷史悠久。龍舟生動、多彩、美麗。從龍舟的建造到龍舟的下水、通水、參賽,都要舉行各種儀式,莊重典雅。因此,揭陽的龍舟賽具有深厚的民俗文化內涵和濃郁的地方特色。

清乾隆《揭陽縣誌》中寫道:“(端午)初壹至初五,江湖將賽龍舟,或以獎金享勝者,官士各設酒筵觀看。”清代雍正撰寫的《惠來縣誌》已出版十三年:“端午西崗塘賽船奪旗。”可見,清初以前,揭陽就有賽龍舟的習俗。普寧南溪鎮有個民間傳說:南溪鎮外有榕江,內有新溪,素有水鄉之稱。相傳明朝中葉,新溪劉村人口眾多,村裏的劉先生家境殷實。他的女兒深居簡出,博覽群書,他的父親被視為掌上明珠。他女兒有壹天晚上夢見了龍舟,天亮了告訴父母要龍舟。父親聽了,於是造了壹條龍舟,並招募民工在村子旁邊挖了壹條新的河,取名新溪,專門用來劃龍舟,至今還存在。盤東棉樹村有林天牧移過紅龍的傳說。根據這些傳說,揭陽賽龍舟已有400多年的歷史。

光緒十九年(1893),福建巡撫丁日昌晚年定居揭陽。他邀請了潮州、普傑的壹些龍舟在榕江南河段比賽。揭陽棉樹村的紅龍獲得了第壹名,丁日昌作為欽差授予了紅絲絨旗。北溪鄉的藍龍沖過鐵索作為終點標記時,龍嘴抓住了鐵索,但由於速度快,沖力大,鐵索斷了,藍龍掉了壹顆牙,所以叫活龍。據說今天北溪鄉的藍龍比賽的時候,龍的嘴裏還少了壹顆牙。這些歷史故事廣為人知,廣為流傳。

2007年,揭陽市在榕江北河市政府門前舉行全市龍舟大賽,100艘龍舟,被稱為“白龍鬧榕江”。盛況空前,其盛況將永載史冊。

松崗龍舟賽

松崗賽龍舟是壹項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動。與中國其他地方不同,松崗龍舟賽起源於當地的壹個神話和傳說。雖然也受到端午節紀念屈原的影響,但它的發展和繁榮與當地溫氏家族紀念民族英雄文天祥密切相關。溫氏家族賦予了松崗龍舟賽獨特的宗族色彩,並形成了完整、規範、嚴謹的儀式,成為當地民眾的壹項重大民間活動。

松崗有兩條傳統的龍舟賽:壹條從金花圍村中心村出發,經過松崗老街,終點在石鼓朗的龍舟彎。另壹條是金華尾中心村,起於茅洲河,止於碧頭村老碼頭。這兩個地方也是端午節期間寶安縣、港澳和海外華人集中賽龍舟的主要場所。1961年,松崗五指壩水庫建成後,當地村民還在五指壩水庫舉行了壹年壹度的龍舟賽。

松崗賽龍舟的習俗分布廣泛,覆蓋粵港澳沿海、東南亞、歐洲等地,享譽海內外。然而,目前由於地理環境的變化、生活方式的改變以及現代文化的沖擊,松崗龍舟正瀕臨滅絕。保護松崗龍舟文化不僅具有很高的社會文化價值,而且具有可觀的旅遊價值。

普寧南溪水城景區是誰投資的?

雲南城投集團華南區域公司

調查組觀看了南溪水鄉宣傳片,從大港碼頭出發,乘船遊覽南溪水鄉風光,參觀南巖古寺、南溪鎮安全文化主題公園、登峰村等。,詳細了解南溪水鄉文化旅遊項目的規劃建設情況。據悉,南溪鎮被譽為“潮州香蕉柑橘之鄉”、“普寧龍舟之鄉”、“潮汕水鄉”。它是壹個獨特的旅遊景點,擁有田園風光、潮人文化和革命遺址等自然資源和人文景觀。轄區內的旅遊景點主要有“南巖古寺東方玉佛國”景區、“楊世勛故居”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肖傑廣場等。

揭陽端午節龍舟賽在哪裏?

妳在當地很多鄉鎮都打聽過。因為揭陽龍舟賽是壹個比較大的傳統,不會說今年突然消失了。比如我看到壹個報道,揭陽鎮張村舉行“張氏龍舟友誼賽”,30日下午普寧鎮張村舉行龍舟友誼賽。八艘龍舟劃水破浪,吸引了岸邊近萬人圍觀。壹般來說,龍舟比賽從五月壹日持續到五日左右。我希望妳能很快喜歡它!

2014普寧南溪村端午節

鼓聲陣陣,人聲鼎沸。本月12(農歷五月初五)是壹年壹度的端午節。當天下午,普寧市南溪鎮下尾張、南溪、北溪、新溪等4個村舉行龍舟比賽慶祝端午節,吸引了周邊村莊和揭陽、普寧市區的群眾前來觀看。

揭陽賽龍舟的民俗歷史悠久。清乾隆《揭陽縣誌》記載:“端午初壹至初五,江戶賽龍舟,或以獎金享勝者,官士自置酒杯觀看。”清代雍正的《惠來縣誌》已出版十三年:“端午西崗塘賽船,勝旗。”據知,清初以前,揭陽就有賽龍舟的習俗。普寧市南溪鎮下尾掌、南溪、北溪、新溪村賽龍舟的習俗由來已久。在這個節日裏,四個村莊的年輕人將被分成不同的隊進行表演或比賽,因此他們享有“普寧龍舟賽之鄉”的美譽。2010第二屆中國龍舟文化節在東莞舉行,由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省委宣傳部、省文明辦、省文聯、省民間文藝家協會聯合主辦。來自湖北、山西、貴州、廣西及省內部分市、區、鎮的龍舟隊參加了本次盛會。在揭陽市委宣傳部、揭陽市文明辦、揭陽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的指導下,在普寧市委市政府、普寧市民間作家協會和南溪鎮委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揭陽市民間作家協會經過全面考察和認真篩選,向大會組委會推薦了由下尾掌、南溪、北溪、新溪四個村組成的普寧龍舟隊。經過激烈的比賽,普寧龍舟隊以優異的成績奪得金牌,為我市爭光,也打響了“龍舟之鄉”的美譽。

下午,雨下得很大。記者在南溪村和夏薇張村的龍舟比賽現場看到,比賽還沒有開始,但運動員們已經整裝待發。鄰村的村民早早就來了,爭著最佳位置觀看,歡呼。下午2時左右,隨著壹陣鼓聲,只見兩艘龍舟如離弦之箭,劈波斬浪,在鏡綠色的江面上劃出壹道道美麗的浪花,激起兩岸圍觀群眾歡呼雀躍。場面很刺激。

據張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張龍波介紹,張、南溪、北溪、新溪等4個村賽龍舟歷史悠久,每年各村都組織龍舟表演或比賽。近年來,每年端午節前夕,四個村都會聚在壹起舉辦“張氏龍舟友誼賽”,以增進村民之間的感情,促進齊心協力發展經濟。張龍波告訴記者,如今,賽龍舟已經成為下尾張、南溪、北溪、新溪四個村的壹件大事,僅次於春節。

相關鏈接

賽龍舟的起源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代楚國的人,因為舍不得聖人屈原而被陷害投河自盡。很多人劃著船追上去救。他們爭先恐後地互相追趕,到了洞庭湖就不見了。此後,每年農歷五月初五劃龍舟,以示紀念。劃龍舟驅散河裏的魚,以免吃了屈原的屍體。比賽的習慣盛行於吳越和楚國。

其實“龍舟賽”早在戰國時期就有了。這是壹個半宗教半娛樂性的節目,描繪壹條龍形的獨木舟,玩壹種賽跑遊戲,用鼓聲娛樂神和人。

後來,除了紀念屈原,各地的人們對龍舟比賽賦予了不同的含義。不同的民族和地區對劃龍舟有不同的傳說。直到今天,中國南方的許多河流、湖泊和海洋每年都舉行有特色的龍舟比賽。張繼

雙龍族,力爭上遊。張曉升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