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西灌陽,油茶不是簡單的壹杯茶,而是壹種文化,壹種習俗,甚至是壹種人生歷程。當地的油茶能喝三杯,最特別的是第二種油茶。主人要在每位客人的杯子裏放壹碗燉五花肉。
客人喝完這碗茶,就要和主人告別,表示吃飽了,不能再吃了。女主人會熱情地招呼客人再喝壹碗,所以客人會堅持喝第三碗。三碗油茶的規矩是當地的壹種禮儀。喝完第三碗,客人再次退杯,女主人就不繼續了。
如果沒有吃飽,可以繼續喝,直到喝飽為止。喝灌陽油茶,讓人心曠神怡。茶湯配上淡黃的炒飯,綠色的蔥花和蔬菜,紅色的酸辣椒和三五顆花生作為點綴,還有那刺鼻的香味,可謂美味。
油茶的起源
漢族、壯族、瑤族和侗族的飲食習俗據說起源於唐代。糯米蒸幹,熱油炒熟,準備其他副食。茶葉用油炒熟後,加水煮成油茶。吃飯時,圍坐在壁爐旁,主婦把碗放在桌上,放上蔥花、菠菜等。碗中,用熱油茶略燙壹下,再加入爆米花、花生、黃豆等副食即可食用。
招待客人的時候,經常有油茶晚會,副食豐富。油茶是東鄉族獨創的,香氣濃郁,味道香甜。經常喝可以提神醒腦,治病。董老人不能喝山茶油,怪子孫不孝。侗族人外出走訪村寨不能喝油茶,渾身發紺壹樣難受,趕緊回家打油茶。與侗族雜居的苗、瑤、壯等民族,受此習俗影響,也喜歡喝油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