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泡泡發
材料準備:清水、猴頭菇、鍋和蒸籠等。
1.用清水洗凈猴頭菇表面的汙垢,去蒂,放入鍋中,加入30-40的溫水(最好是淘米水)浸泡3.5-4小時,至猴頭菇手無硬塊為止。
2.取出泡好的猴頭菇,用手擠出猴頭菇的黃水,然後放壹壺清水泡15分鐘左右,再擠出黃水。如此重復2-3次。
3.蒸鍋燒開,放入猴頭菇火中10分鐘,再蒸壹個半小時,或放入沸水中加蓋10分鐘,再小火慢燉壹個半小時,至猴頭菇軟爛。
第二,實踐
材料準備:猴頭菇、火腿片、青菜心、雞蛋、蔥片、姜片、精鹽、濕澱粉、雞湯、熟豬油。
1.猴頭菇沿刺切片,放入沸水鍋中焯10分鐘,撈出瀝幹水分,放入碗中,加入蔥、姜片、鹽、雞湯,放入籠中蒸35分鐘,取出澄清湯,撈出蔥、姜。
2.將澱粉和雞湯在蛋清碗裏加濕調成糊狀,塗在猴頭菇片上,放入熱熟的豬油鍋中煎成黃色。
3.鍋裏留底油,燒熱,下火腿片和青菜翻炒,放入猴頭菇片和雞湯燒開,用濕澱粉勾芡。
猴頭菇的次級分類:
1,猴頭菇
高山猴頭菇又名猴頭菇,夏秋季節多野生於海拔3000米以上的雲杉、冷杉、箭竹林帶的枯死或倒下的樹上。
2.猴頭菇
猴頭菇又叫刺猴頭,在日本叫猴頭。多數野生於櫟屬闊葉林的活樹上,少數生長在腐朽的枯樹或倒下的樹上,個別情況下成對生長在橡樹樹幹或樹枝上。成熟時多為褐色,可食用,味道鮮美。
3.珊瑚猴頭菇
珊瑚猴頭菇又叫玉髯菇、紅猴頭菇、毛菇。珊瑚猴頭菇的主要特點是子實體從基部長出幾個主枝。每個主枝上生出短而細的分枝,小分枝上再生出叢生的濃密短刺。刺細長針狀,尖端鋒利,刺長0.5-15厘米。子實體呈珊瑚狀,故名珊瑚狀猴頭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