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幼兒園教師道德事跡材料

幼兒園教師道德事跡材料

幼兒園教師道德事跡材料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很多人都有書面的事跡材料,其目的是總結先進事跡的主要內容或材料。我相信大多數人都為起草契約而頭疼。以下是我為妳整理的幼師師德事跡。歡迎分享。

幼兒園教師道德事跡材料1洪傑,女,1977出生,二級教師。1991 8月份參加工作;65438+8月0998畢業於如臯市繼續教育學校;2006年5月畢業於中央廣播電視大學;2010年9月畢業於福建師範大學學前教育專業。

本人在教學壹線20多年,以勤奮踏實的態度對待工作;用“師德”規範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把“做壹個好老師”作為我工作的座右銘。班級的班容得到了其他班級領導、老師和家長的壹致好評,多次被評為“德育先進個人、優秀班主任”、“教學科研先進個人”,2015年度被如臯市教育局評為“如臯市優秀班主任”、“如臯市骨幹教師”。

第壹,熱愛自己的工作,做到最好。

她忠誠於黨的教育事業,遵紀守法,恪守教師職業道德,愛崗敬業,樂於奉獻。在工作中,始終把集體利益放在第壹位,虛心接受領導和同誌的幫助,團結同誌,真誠待人。同時,她不斷加強自身專業能力的提升,用愛心、耐心和關愛去關心和教育每壹個孩子,用先進的教育理念和真誠的態度去引導和影響家長,協調家長與幼兒園的關系,真正體現了她對工作的執著。

第二,關愛孩子,永遠保持童心。

壹個合格的幼師,應該把全部的愛奉獻給每壹個孩子。她就是這樣在工作中把自己的愛傾註到每壹個孩子身上,註意掌握每個孩子的特點,因材施教,引導孩子個性健康發展。她常說:老師壹個贊賞的微笑,壹個關心的眼神,壹個信任的點頭,在孩子眼裏都是“愛”。所以在日常教學中,她總是以平和的心態看待孩子發展中的問題,包容他們,及時幫助他們,樹立“她和孩子壹樣高”的觀念,想孩子所想,急孩子所急,始終保持童心。

第三,不斷學習,自我提升。

她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堅持閱讀學前教育學、學前心理學等教育專著提高理論素養,寫讀書筆記,經常在圖書館瀏覽學前教育、幼教博覽、早教等各種書籍充實自己。同時,積極參加省市學習培訓,不斷提高自身專業素質。在省市合作農村幼兒園(南通)骨幹教師培訓中,在培訓簡報上發表了對大班科學活動“小大力士”的評價,得到了全體學員的壹致好評。參加南通幼兒園員工培訓,被評為“優秀學員”。

四是教育教學成績突出。

在教育教學方面,可以從孩子的年齡和經驗特點出發,確定自己的教學思路,設計精彩的教學活動。在教學方法上,她使用孩子們感興趣的多媒體進行教學,制作課件,滲透到所有學科的教育中,努力將先進的教學理念融入到每壹次教學活動中。在活動中註意營造輕松自由的學習環境,讓孩子成為課堂的主人。

她教的大班科學《趣味拱門》獲得如臯市科學競賽壹等獎,並在如臯市幼教南片(白蒲鎮、夏媛鎮、九華鎮)舉辦公開課。大班科普《粉豆豆》在如臯特色園展示活動中獲得專家壹致好評;中產階級音樂《吃蘋果》獲如臯市信息技術競賽壹等獎;大班主題敘事《收獲的音樂》獲如臯市評比壹等獎;該課件獲得南通市多媒體教育軟件大賽三等獎。

近年來,兒童導師秦欣怡、在如臯市兒童評書大賽中獲得壹等獎,兒童、王等兒童在江蘇省繪畫大賽中兩次獲得壹等獎,四次獲得二等獎。在以上比賽中,她獲得了優秀導師獎。

五、教學改革和科學研究,開拓創新。

課題研究:積極參與國家、江蘇省、如臯市課題研究。每壹個項目都經過深思熟慮,項目的撰寫、實施、中期報告、結論報告都經過不斷的研究和提煉,取得了可喜的科研成果。作為課題組核心成員,完成了國家教育科學“十壹五”規劃重點課題“新時期家庭教育的特點、理念和方法研究”的子課題“農村幼兒園家庭教育指導研究”。作為課題組核心成員,完成了江蘇省“十二五”期間“幼兒園建設實踐研究”和“和諧文化”課題研究。作為主持人,如臯市微項目“大班幼兒早期閱讀習慣調查與研究”、“利用民俗體育遊戲促進幼兒身體發育的實踐研究”、“兒童節活動中滲透德育策略研究”均已結題。《大班幼兒早期閱讀習慣調查與研究》獲如臯市微課題優秀研究評比二等獎。

論文發表:《讓中國傳統文化成為浸潤孩子心靈的甘泉》論文發表在省級刊物《內蒙古教育》第1期;依托地方文化資源構建以園林為基礎的“和諧”文化發表在第四期省級刊物《教育實踐與研究》上;《民間體育遊戲在班級活動中的開發與應用》發表在市級刊物《南通教育研究》第5期。《幼兒早期閱讀能力培養分析》發表在《文科愛好者》第18期。

獲獎論文:《用美德為孩子撐起壹片藍天》《給小樹壹片沃土》論文獲如臯市優秀班主任論文壹等獎;《為孩子插上自主的翅膀》《讓本土文化資源滋潤孩子的生命》獲南通市教師專業成長論文二等獎;《從生活中引入活水,實現兒童德育的靈動》《弘揚傳統文化,浸潤兒童心靈》均獲江蘇省三等獎。《民俗體育遊戲與校本課程的整合》獲第四屆全國幼兒園社會場與教育理論論文競賽二等獎。

其他獲獎類別:自制教學玩具“滾動組合”獲南通市二等獎、如臯市壹等獎、如臯市“體育杯”幼兒教師健美操比賽壹等獎。

阿春華和安秋實,在教書育人的道路上,付出了汗水和淚水,收獲的卻是那份充實,那份厚重的情感。她會把自己對教育事業的畢生投入化為愛孩子的火種,把自己最寶貴的愛奉獻給孩子。我相信,今天含苞待放的花蕾,明天會燦爛綻放。

我是壹名普通的幼兒教師。在多年的幼教生涯中,“用愛建師德”壹直是我的工作信條。在學前教育的17年裏,我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用我平凡的行動踐行著人民教師的職責,平凡中有偉大的追求;平平安安的充滿熱血;日常生活中有壹種非常強烈的責任感。個人多年教學情況表述如下:

壹、無私奉獻,愛的道路灑滿汗水。

對於壹個好的幼師來說,真正愛上很多與自己無關的孩子,並且公平恰當地愛他們,並不容易。愛是做好工作的前提,是打開孩子心靈之窗的壹把鑰匙。所以對待幼兒就像對待自己的孩子壹樣。她和孩子之間有無數溫暖感人的故事:我曾經教過壹個許馨予的孩子,她每天來幼兒園都是蓬頭垢面,手裏全是小孔。她性格內向,從不和其他孩子交往,孩子也不和她玩。據悉,許馨予的父母離婚後,誰也不想要她,她和年邁的爺爺住在壹起。為了生計,爺爺整天忙著擺水果攤,也顧不上帶孩子。甚至他從幼兒園回來以後,冬天還要用繩子把她綁在水果車上,弄得手上全是小洞。我看在眼裏心裏覺得疼。我會每天來公園後給她洗臉,梳頭,用熱水燙手,塗護手霜。把我們孩子穿的小衣服帶給許馨予的孩子。漸漸地,她變得活潑開朗,喜歡打扮,其他孩子也不歧視她。許馨予幾次對我說:“王老師,妳真好!我給妳帶我爺爺買的水果。”真的是“以愛暖人心!”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我們的工作對象是正在形成的人格的最微妙的精神生活領域,它只能受到智慧、情感、意誌和信仰的影響。我們應該關心幼兒的生命和健康,關心他們的興趣和幸福,關心他們完美的精神生活。”只要老師把愛平均地撒到每壹個孩子身上,就會帶著真情回報。哪裏有愛,哪裏就有寬容。寬容是人與人之間的橋梁,是營造和諧氛圍的基礎。也許寬容只是壹個微笑,壹個眼神,壹句普通的話...然而,就是這壹點壹滴,讓我把濃濃的愛化作涓涓細流,侵入孩子們幼小的心靈,扮演著“潤物細無聲”的角色。

第二,做老師,愛的道路堅定不移。

思想上有高度的責任感和目標感,弘揚教師職業道德,遵守園內各項規章制度,始終把熱愛教育事業放在第壹位,註重為人師表,自立自強,努力學習,努力提高文化專業知識和教學技能。積極參加政治學習和業務學習,在工作中處處以身作則,做好教師的帶頭作用。為了跟上信息時代的步伐,積極學習如何用電腦制作課件,也為了及時報道和傳遞園區內的信息。在兢兢業業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能耐心細致地做好傳、幫、領的艱巨工作,在工作中勇挑重擔,使班級管理、教學活動、環境布置、陽光體育運動等多項工作名列前茅。

第三,挑戰自我,探索愛情之路。

我總是敢於挑戰自己,因為我深深地感到,要成為壹名優秀的幼師,僅僅靠壹些簡單的技能是不夠的。為了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我們必須不斷提高自己的基本技能,適應形勢發展對幼兒教師的要求。在“我是壹名光榮的幼師”的指導下,面對所有的孩子,關愛他們,堅持正面鼓勵、啟發、誘導的正面教育,杜絕辱罵、體罰、變相體罰,加強專業學習和崗位培訓。

在教育教學活動方面,遵循各科教學大綱,刻苦鉆研教材,精心制定教案,按要求備課,根據幼兒不同的年齡特點,遵循科學創新的教育原則,精心設計每壹項教育活動,使教學方法新穎,適當激發和挖掘幼兒的思維潛能。在教學中,充分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觀察和理解身邊的事物,融合各方面的教育內容,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積極思考、探索、創新,從而掌握各種知識和技能。

我有“愛園如家”的精神。我每天總是早來晚走。離開公園前,我總是先檢查電源,走廊的門窗,自來水管,然後再回家。當我發現隱患時,我總是第壹時間通知領導。有壹次午睡,二樓洗手的水龍頭突然壞了,水流得到處都是。瞬間,樓下出現了汪洋。當時公園裏的維修人員已經下班了,我就決定用自己的生活經驗自己修理水龍頭。十多分鐘後,水龍頭居然被我修好了,及時控制了水流,把幼兒園的損失降到了最低。當時我就像壹只渾身“濕透了的雞”。在平時的工作中,我們時刻註意孩子學習用品的保管。清點節約的物品時,泥瓦匠、畫紙,請領導少給班級買,節約幼兒園的開支。在做好教學工作的同時,還協助班裏其他人,密切配合,搞好教育教學結合,認真完成班裏的各項教育教學和衛生保健工作。為了讓孩子們生活在壹個幹凈舒適的環境中,我們嚴格按照園方的要求做好班裏的各項衛生保健工作,做好患病兒童的護理和觀察工作。班裏沒有傳染病和事故,班裏孩子的出勤率壹直是全園最高的。

幼師師德故事素材3出生於1965,參加工作於1985,已經努力了31個春秋。對於工作,她不斷進取,勇於創新;對於孩子,她傾註了愛,助推了成長;對於同事,她傳授感情,進入和諧;對於親人,她恪守孝道,無怨無悔。她是孩子、老師、家長、鄰居公認的漂亮老師。

忠於自己的事業

帶著愛走進孩子們幼小的心靈。

“誰愛孩子,誰就會愛她,只有用愛才能教育孩子。”這是她常說的話。她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她的愛是公平的。她公平公正地把每壹份愛灑向每壹個孩子。在她眼裏,沒有貧富之分,尤其是那些特殊情況的孩子。我記得我們班有個孩子得了癲癇。剛來園時性格孤僻,不願與人相處。於是她和班主任不僅在生活上給予孩子無微不至的照顧,在活動中也提供更多的表現機會。在他們的努力下,到孩子畢業的時候,他們會像變了壹個人,不僅性格開朗,還會很多技能。孩子家長向大家誇道:“沒有張老師的悉心照顧,我孩子的童年就毀了,我永遠忘不了她!”這樣的例子很多。難怪每次有新生招進來,都會有家長想把孩子放到張宇老師的班裏。

的確,她的愛是真誠的。她說:“用愛來教育,可以讓每壹個幼小的心靈動起來。雖然我們教30多個孩子,但每個家庭都只有他們。”當孩子做錯事的時候,她總能再給孩子壹次機會。等孩子慢慢長大,已經成為壹種習慣。孩子取得了成功,她總是給孩子壹個表揚。和孩子壹起分享成長的喜悅,是她最大的幸福。當孩子們遇到困難時,她總是給他們發去壹份鼓勵,激勵他們勇敢嘗試是她最好的方式。每壹天,她都是孩子們最好的崇拜者、支持者和鼓勵者。她用這份真摯的愛深深感染著每壹個孩子幼小的心靈。

用童心編織孩子成長的搖籃

雖然張先生已經五十多歲了,但他和孩子們在壹起時總是充滿激情。每學期開學,她都要從孩子的興趣出發,精心營造壹個充滿童趣、趣味、交流、互動的豐富多彩的物質環境。室外環境布置成各個區域,活動區的材料全部作為廢棄物,精心制作,保證區域材料的可操作性、實用性和趣味性。看著班級哮天場上的孩子們,孩子們在探索,在感受,在交流,在表達。孩子們開心,她更開心。活動中,她始終遵循兒童身心發展規律,註重具象形象思維,把握兒童心理特點。每次活動前,她都會親自制作許多色彩鮮艷、形象生動的教具來吸引孩子。在活動中,她總是會想出許多誇張的動作、表情和聲音,並充分利用肢體語言進行教學。從孩子們的臉上,我們看到的是享受,而不是快樂。

用行動詮釋學前教育的責任

工作上她是壹個負責任的老師,為了事業,為了孩子,她不顧壹切。那壹年,聖佑幼兒園成立。她從家裏帶了壹些具有農村特色的材料,為遊戲活動做準備。在路上,她不小心被公交車撞了,在地上動彈不得。教育管理站和園領導得知後,讓她回家休息,她卻說:“就算我在家躺著,也不能讓孩子走。”她每天壹瘸壹拐地去上班,直到現在天氣變化的時候,還能看到她雙手搓著膝蓋。雖然有人覺得她傻,但她經常說“我比什麽都開心,看著孩子茁壯成長,看著父母幸福的笑容,我覺得自己做得很好!”"

她常說:“作為壹名老教師,壹定要跟上教育發展的步伐,活到老學到老,才不會誤導人家的孩子!”這才對得起孩子和家長!“現代技術進入課堂,張老師就開始苦練電腦,堅持自己玩電腦,自己學習,自己完成任務。學前教育對教師的普通話要求較高。張老師每天早上都來公園,手裏拿著壹本普通話書,認真地讀著...她不斷努力,不斷進取,先後獲得了職稱計算機等級證書、普通話等級證書、大專文憑和教師資格證...她總是那麽熱愛自己的事業,勤奮努力不斷學習,順應孩子的需求,緊跟時代的步伐。跟她混日子沒什麽。

用奉獻收獲滿園桃李芬芳

正如她的徒弟楊秋玲老師在2015小鎮三十年師慶上對她的評價:“我的師傅張宇老師是壹個教學經驗豐富,工作壹絲不茍的人。張老師總是有這樣壹種魅力,壹種由時間的年輪釀造的魅力,這種魅力壹直吸引著孩子們,同時也吸引著我。我師傅做事就是這麽兢兢業業,腳踏實地。她沒有絲毫的昏睡感,有的充滿了青春的進取精神,有的是不懈的奉獻。在這裏,讓我真誠地對師父說壹聲謝謝,謝謝您壹直像女兒壹樣照顧我,謝謝您在我工作中的耐心指導,謝謝您壹直感染和鞭策我的職業操守……”聽了楊老師聲淚俱下的演講,想到了大廳裏熱烈的掌聲。

對親人的孝順

俗話說“忠孝兩難”,她卻不信。她總是說,“壹個男人應該孝順老人,愛孩子。”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中,她努力實現自己的諾言。記得二十年前公公病重住院,壹切都是她照顧。她公公不好意思讓她管尿,壹直和藹地說:“不要緊,我是妳媳婦,做妳親生女兒就好。”所以七裏八鄉的人都含蓄地誇她,說她是個有家教的好孩子。

不管家裏出了什麽事,作為壹名人民教師,她都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去年暑假,她89歲的母親摔斷了腿,肺部感染。雖然醫生做出了無情的診斷,說母親只能活三五天,但她還是堅持日夜守護在母親的病床前,推著輪椅陪老人散步、聊天、按摩全身。長期的照顧讓她媽媽的身體越來越好,現在已經可以推車走路了。她是家裏姐妹中最小的,媽媽很愛她,時時刻刻離不開她。開學的時候,她媽媽每天早上都拉著小女兒的手,念叨著“姑娘妳別走,妳留下來我就活不了幾天了”。每當她談起這件事,她的眼睛總是充滿淚水...她母親有時神誌不清,沒日沒夜地東拉西扯,弄得她幾乎睡不著覺。她經常看得眼睛紅紅的,來幼兒園。即便如此,她也總能自覺遵守幼兒園的壹切規章制度。

家庭是船,事業是帆。帆推動船,船揚起帆。她在多年的風雨中,壹直以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為準則,努力工作,恪守孝道。正是懷著感恩之心,她在默默奉獻著自己的教育事業,踐行著子女孝順父母的美德,同時也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忠孝可以兩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