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留校,分為以下兩種情況:
1.做壹個普通的“老師”,包括學校辦公室的文書人員。
這種“教師”只是名義上的,實際上也可以稱為“在學校工作的非教學人員”。比如在學院辦公室做學生工作,黨建工作等等。
這種“老師”的好處是,在大學校園裏工作,享有除學科、專業之外的壹切資源;但是和教書的老師教授相比,壹開始收入壹般,然後幾乎沒有什麽學科專業的優勢資源,最多是個平民。
做這樣的老師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行政研究。
行政科研保險,簡單來說就是科研保險的壹種方式,對學習成績要求不高,但是每年名額有限,全校競爭。申請註冊入學後,在讀研的同時要幫助處理學校的行政工作。畢業後必須在學校工作三年,才可以選擇離開學校另謀高就。
2.做專業講師,將來成為教授。
這種老師就是所謂的“傳道者”。留校當支教老師,走上以後做科研、做工程、發表文章、評職稱、當教授、當院士的道路,很不容易。
當然,言歸正傳,如果妳想走這條路,首先妳要成為壹名研究生。不管妳是考還是留,不管妳是碩士還是碩士,只要妳成為研究生,妳就會看到成為教授的門檻。
擴展數據:
壹,大學教師的職業要求
1.教育培訓:壹般要求具有博士學位(音樂、體育、美容專業可放寬至碩士學位)和高等院校教師資格證。
2.工作經歷:熱愛教育,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具有廣泛的基礎文化知識和專業水平,既精通本專業課程,又了解其他學科;語言規範、準確,發音標準,吐字清晰,講話生動、有邏輯;有良好的師德。
2.職業發展道路
壹般來說,大學講師是從助教提拔起來的,是大學教師中的中級職稱。如果講師在學術和科研上有壹定的成績,會先升副教授,再升教授。但壹些隨行翻譯,如果有當老師的誌向,有碩士以上學歷,可以加入大學講師的行列,從事英語教學。
在美國大學,新教師有6-7年的考察期,考察其學術水平和職業道德,然後學校根據其學歷決定是否授予教授稱號。在中國,大學的老師壹般都是走講師-副教授-教授的路子。
在大學講師的晉升過程中,學術成績占據了非常重要的壹部分,在我校的教齡、專業技能、教學質量以及不可替代的研究領域也是晉升的參考因素。在學術組織中獲得晉升,既是對大學講師學術能力的肯定,也是大學講師實現自我的需要。
此外,優秀的教師、優秀的論文、學者獎等榮譽也是大學講師需要努力爭取的。
壹般晉升的流程是我先提交符合相關條件的申請材料,學院所有教授對申請人是否達到申請崗位的水平進行廣泛討論,稱為“同行評議”,民主投票通過,然後由學術委員會和學校校長批準。
此外,大學講師還可以向研究人員方向發展,到各大研究所工作,從事更密集的學術或學科研究。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大學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