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廣州有哪些特色牛雜攤?

廣州有哪些特色牛雜攤?

1.阿婆牛雜:阿婆牛雜是廣州牛雜界的流量之王,也是老廣人的共同記憶。現在已經申請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小吃。自煮的牛雜湯,拌上油和花生醬,放入鍋中,放入大塊的紅糖,慢慢滲出牛雜的鮮甜。這是幾十年來的壹個公式,它吸引了所有人在吞咽時在水邊排隊。牛筋是牛雜的靈魂。奶奶做的牛肋排味道極好,火候也恰到好處。整體吃完,就能感受到這碗牛雜的苦心了。湯很濃,配料也很棒。

2.榮益發牛雜店:這家牛雜攤已經開了37年了。五毛錢可以買壹碗的時代已經不在了,但是那碗牛雜的味道依舊。這裏的牛羊雜湯也是這家店的招牌。湯底濃郁,牛羊雜處理的很幹凈,沒有壹點羞恥的味道。加點胡椒粉對胃很暖。牛雜和蘿蔔塊大,軟而不爛,鹵水裏的藥材和香料味重,微甜,這是榮益發牛雜店帶來的時光味道。

3.肥牛雜:藏在北京路附近巷子裏的牛雜車攤。雖然沒有招牌,沒有鋪面,但是人家納入大眾點評5年,依然是北京路小吃味道榜前五。餐廳的牛雜湯顏色深淺都是牛骨、桂皮、八角、花椒的精華。賣的牛雜是經典部分,還可以加生菜、大白菜、米線、豬腸粉...這湯略帶甜味,味道富含草藥。牛肚軟糯可口,很好嚼。

4.車仔牛雜大叔:號稱廣州最酷的牛雜攤。只收現金,不允許拍照。老板看心情,開了壹個攤子。即便如此,每天食客都是人頭攢動,人氣爆棚。大叔的牛雜藏在建設三路附近的壹個小區門口。通常從下午4點到晚上7點,從排隊到點餐再到吃完離開,攤位前的人壹直沒有停過。雖然大叔脾氣火爆,但是牛雜還是值得肯定的。牛雜煮的很軟很好吃。每壹塊肉都充分吸收了湯汁的精華,燉了很久才有這樣的味道。

5.郝好面館:郝好面館藏在石橋老居民區的壹棵樹下。它的門面偽裝成雜貨店,名字卻叫面館。而且這裏的牛雜種類繁多,目測有十幾種。牛腩、牛軟骨、牛排骨、牛排骨、牛肚、牛肺...全在壹整鍋裏。除了各種牛雜,配菜也很豐富。蘿蔔,海苔結,白菜,面筋,魚蛋,豬腸粉...葷素隨意搭配,就是壹下子切好,按斤算價錢。

6.牛雜湯,牛佬:這家牛雜湯,牛佬,是西華路附近吃了20多年的老店。不管什麽時候過去,都有這麽多人在幫忙。他們網上名人牛雜湯10要排9次隊。每天現煮,香而不騷。香濃的牛骨湯帶著濃濃的花椒和酸蘿蔔的味道,乳白色的湯頭醇厚厚重,牛羊雜脆嫩。喝了它,妳的手指會很溫暖,充滿了藥用食物。

7.豫園:這家牛雜店可以說是米其林級別了。店面不到5平米,但環境不錯,有鬼攤的街頭風格。老板只開半天,很任性。面筋牛雜非常豐富,有牛肺,牛展,牛腸。面筋煮熟切好,充分吸收了牛雜醬的精華。牛雜是甜的,配辣椒醬更好。

8.蘇記牛雜:開了70多年的老字號。秘制湯底已經煮了幾個小時了。湯汁鮮美,牛雜鮮美,色澤鮮亮飽滿。麻辣刺鼻,牛肚爽口,牛筋軟糯,牛腸壹點異味都沒有,越嚼越香。

9.鐘村牛雜老字號:番禺鐘村人最愛的牛雜老字號,開了幾十年了,每到飯點都會排長隊。很多街坊會自帶飯盒打包,可見他有多受歡迎。來這裏的都是來牛雜鍋的。點30元就能自動升級到牛雜鍋。牛雜鍋端上來的那壹瞬間,肉的嚇人。還可以免費選壹份新鮮的配菜,人均15。

10.黃毛牛雜:藏在大石東聯市場旁邊的黃毛牛雜,真的貫徹了藏在市場裏的信念。雖然開在市場旁邊,但是很難找。而且,這家連招牌都沒有的雜貨店,據說已經開了30多年了。它每天只開放2小時。這種黃毛的牛雜,在大石人心中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是我吃過這麽多的牛筋,很韌但同時又很入味,吃起來很有彈性。蘸著黃毛叔叔做的微辣辣椒醬,會充滿驚喜。

11.好吃的牛雜屋:店面不大,甚至有點舊。這家牛雜屋在員村開了幾十年了,便宜又豐富。鄰居們習慣來這裏吃早餐,甚至打包帶走。牛雜湯濃郁,面筋牛肺完全吸收了湯的精華,味道非常正宗傳統,10元就能買壹碗,完全是小時候的味道!

12.大叔的牛雜:大叔在自家門口做生意,沒有鋪面,只有壹輛大車,但是大叔在這條巷子裏開了20多年。所有在附近兩所小學和1中學就讀的孩子都是這裏的常客。大叔的牛雜大多是牛肺。蘿蔔燉的很軟糯,香甜可口,汁多味足。牛雜又軟又香。鄰居們說,這種味道20年來從未改變過。

廣東人吃各種各樣的食物,甚至壹種簡單的綠色蔬菜也被炒、煮、燉等等。

牛都是寶。牛肉、牛雜的制作方法數不勝數,紅燒牛雜、五香牛雜、紅燒牛雜、清湯牛雜。其中我最喜歡的是化州牛雜,化州糖水全國聞名。好像除了本地人,很少有人知道化州的切牛雜。今天給大家分享壹個化州有名的小吃——切牛雜。

強烈推薦廣州最好吃的化州切牛雜!!!

地址:南沙區裕順街13號

店名:化州仔牛腩攤

就算沒去過化州,這家“化州牛腩攤”也能學到化州牛雜的樣子。畢竟這個在化州搶盡風頭的特色小吃就是這個切好的牛雜。

小時候,媽媽帶著我和弟弟去化州旅遊。對化州的印象是白馬雕塑和牛雜的檔案。壹個牛雜小攤,壹輛手推車,壹個蜂窩竈,壹個牛雜燉大鐵鍋,鍋蓋上壹把大剪刀。當地的牛雜現在賣了,切了。攤主們打開火鍋蓋,燉肉滿滿的時候,鍋裏的牛雜香氣立刻就上來了。空氣中混合著芬芳的牛雜。與廣州的牛雜不同,廣州的牛雜適合軟爛的口感,而化州的牛雜以清淡為主,非常註重火候。燉出來的牛雜雖然香但是壹定要有嚼勁,不軟不硬,不濃也不淡,壹切都恰到好處,完全能滿足味蕾的嗅覺、味覺和牙齒的質量。

化州的牛雜是用剪刀從鍋裏剪下來的。客人可以看著鍋裏的牛雜,隨意,隨便點什麽,攤主都會切,因為牛雜夠韌,有嚼勁。剪刀下去的時候也很註意牛雜的大小,已經充分考慮到客人的口味了。更貼心的是,攤主們準備了兩種醬料,有辣的和不辣的,分別是辣椒水和秘制醬料。壹份牛腩粉,配上幾串剪好的牛雜,老板撒上蔥花,在鐵鍋泡過的燉鍋裏倒上壹勺手指椒水和壹勺秘制醬料,在大鐵鍋裏倒上壹口香味四溢的牛雜湯,還有手工制作的化州河面,切到大小合適,小而透明,有點油,吃起來滑,不要太大,壹定是化州本地的。

壹口牛雜,韌而爽口,香而不膩。

壹口粉,絲滑清香。

壹口牛雜湯,溫熱,牛雜湯裏有辣椒和淡淡的指天椒的香氣,唇齒留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