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中,關於發夾的記載由來已久。發夾是指壹種用來固定和裝飾頭發的首飾。在新石器時代,中國用鉸鏈來固定發髻。除了固定發髻,鉸鏈也被用來固定皇冠帽。在古代,帽子可以托住頭部,但皇冠只能托住發髻,需要用鉸鏈固定。《辭海》中有這樣的解釋:簪,古人用來固定發髻或連接冠發的長針。歷史記錄。《滑稽傳》說:“前有壹落,後有壹簪”。還有“我輕撫我的白發。它已經長得太瘦了,再也容不下發夾了”杜甫《春望》中的句子。中國漢族有用發夾固定頭發和頭發的傳統習俗。他們的發夾種類繁多,歷史悠久。它們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和豐富的文化內涵。比如加冕儀式,對男女來說都是成年的象征。就款式而言,玉簪可分為男士發簪和女士發簪。壹般來說,男士的發簪較長,更註重實用性。發簪的裝飾圖案比較簡單,有很多吉祥長壽的圖案。自清代以來,因男子留有陰陽頭,玉簪多為女子所用,女簪末端如意,刻有雲紋。壹般來說,男性發簪的長度壹般在20cm甚至更長。好像壹般貴族在祭祀和重要儀式上都會用玉簪(指和田玉,古代沒有玉),但日常不建議用玉簪,因為優質玉價格貴,容易損壞。
古代男人的發簪其實很長,15-20cm。這裏說的10cm是因為道士買不到簪,只好用加工過的(去花的)女簪。
男士發夾有長有短,比較隨意。文物中長的有20cm,短的只有13cm。與女簪的主要區別是花紋簡單實用。
文物:宋代鍍金?男士發夾長19CM?發夾直徑1.5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