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有多少佤族人知道?

有多少佤族人知道?

規矩

佤族人豪爽好客,以酒待客為先,以為無酒為禮。佤族招待客人和敬酒的習俗多種多樣。壹種是敬酒的主人先從自己身上抿壹口,以驅散客人的各種警告,然後依次遞給客人。客人必須喝下提供給他們的酒,並盡力將其幹以示誠實,否則會被認為是對主人的不尊重;另壹種形式是主人和客人都蹲在地上,主人用右手把酒遞給客人。客人用右手接過後,稍微落地或用右手將酒彈在地上,表示對祖先的尊重。然後主人和客人壹起喝酒。佤族有不敬酒給無知不厚道的人的習慣。每當兒子出門,客人離開,主人也會送上壹份“送別禮物”。也就是給親戚或者客人敬酒。那時,主人會用葫蘆(盛酒的容器)盛酒,先喝壹口,然後送到遠方的客人或親戚口中。客人需要把葫蘆喝光,以表示他們的感情和友誼永遠不會忘記。

建設

佤族房間的陳設簡單,沒有桌椅,竹席和木板當床,沒有被褥。他們只用棉被或亞麻布床單作為被子、枕頭和衣服睡覺。

佤族的住房因地區而異。受漢族影響較大的地區,壹般是四墻觸地的草房,也有土墻草房和個別瓦房。但大部分佤族地區的房屋結構和形制與傣族相似,建築材料都是竹子(竹藤、竹竿、竹片、竹條等。)和草(茅草、椽子、檀香木、木板等。).木柱頂端預留樹枝支撐橫梁,橫梁上支撐壹些細竹,再蓋上茅草,搭建壹個架空的“竹樓”。房子分上下兩層,樓上住人,樓下畜禽活動。個別鐵匠樓下也有風箱和壹套打鐵工具。

規定飲食

佤族以大米為主食。錫盟地區的佤族喜歡把菜、鹽、米壹鍋煮成稠爛的米飯。其他地區的佤族多吃米飯。農忙季節吃三餐,平時吃兩餐。雞粥,如山茶花粥,是家常菜中的上品。現在經常吃旱稻,男女老少都吃辣椒。民間流傳著“辣椒不缺糧”的說法。

佤族的肉類主要來源於家庭飼養,包括豬、牛、雞。此外,還有捕食老鼠和昆蟲的習性。部分地區的佤族也有捕食昆蟲的習慣,甚至吃蛹、寄生在植被上的紅毛蟲、寄生在冬瓜樹上的掃帚蟲、冬瓜蟲等十余種。壹般食用昆蟲和大米煮成粥,加入蔬菜、鹽和胡椒,麻辣鮮香。

佤族養蜂很普遍,但養蜂的方法很特別。先用中空的圓木,兩端密封,留幾個小洞供野蜂進出,放在林中或屋檐下繁殖,釀蜜。它們每年被割2到3次,和蛹壹起吃。

佤族普遍喜歡喝酒,喝苦茶。所有的飲料都是自釀的“泡酒”。經常喝泡酒不僅對身體無害,而且有益健康。近幾十年來,佤族開始飲用燒酒。

佤族人更喜歡苦茶。有些苦茶太濃了,幾乎成了茶膏。苦茶雖苦,但喝後有清涼之感。對於氣候炎熱地區的佤族來說,有著神奇的解渴作用。

嚼檳榔是佤族男女老少的共同愛好。他們通常在休息或聊天時,嘴裏嚼壹塊檳榔。嚼的檳榔都是用麻櫟葉和石灰煮的替代品,據說嚼檳榔有健齒的作用。

典型的食物有:山茶花粥、烤蛇肉、青豌豆炒螞蟻蛋、炒柴火蟲等。

木制鼓

木鼓是佤族村寨的標誌,佤族語稱之為“克羅克”。是佤族傳統的祭祀工具、樂器和報警裝置。壹般由紅毛樹、桃樹或栗子樹段按壹定形狀挖空肚子制成。大小不壹,壹般長2米左右,直徑0.5到1米。鼓有兩種:公鼓和母鼓。男鼓音節低,音色重。母鼓音節高,音色清脆。很多都是成雙成對的存放在村裏的木鼓房裏。

木鼓屋是佤族重要的標誌性建築。每個村莊都有壹個或幾個。是六柱三梁竹或茅草搭建的棚子,四周沒有圍墻。木鼓室雖然面積不大,結構簡單,但卻相當神聖,因為它是存放木鼓的地方,具有其他民族寺廟的功能和地位。

木鼓是佤族的象征,是佤族人崇拜的聖物。在他們看來,木鼓是“接神之器”,是“通天之鼓”,“生命靠水,興旺靠木鼓”。所以平時不能亂動,只有在搞祭祀警察、節日等重大集體活動時才能敲門。

假日和節日

由於木鼓的神聖地位和作用,“拉木鼓”成為佤族非常隆重盛大的宗教祭祀活動。

所謂“拉木鼓”,就是從寨子外的森林中砍伐樹木,拉進寨子,制作新鼓,替換舊鼓的活動。多過農歷十壹月(壹月)。那時,首先,村領導會議將確定拉木鼓和牧師(將承擔活動費用的人)的時間,並準備若幹待宰的水牛,壹頭從肝臟中取出的牛,以及水、酒和食物。拉木鼓的日子,白天用牛祭祀神靈,晚上由小夥子上山砍伐事先選好的樹木,準備制作鼓的材料。第二天壹早,村裏的男女老少(有的婦女不能參加)都穿著節日的盛裝來打鼓,大家載歌載舞,用繩子把木鼓拖到村裏。但木鼓當天不能進村,要停在村外。殺雞祭祀後,要在另壹個吉日進村。

新鼓進村的那壹天,全村壹片歡騰。鄰村的人們也敲鑼打鼓向他們表示祝賀。大家載歌載舞,宰牛殺豬,飲酒自娛。

制作新的木鼓大約需要20天。挖完的那壹天,要馬上敲鐘,向全村人報喜,還要舉行新的木鼓鋪設儀式。晚上,全村的人聚集在木鼓房周圍,再次載歌載舞,慶祝新木鼓制作成功。至此,整個“拉木鼓”祭祀活動結束。

據說佤族打木鼓是為了崇拜“魏帥”神。佤族認為“魏帥”是人類祖先的化身。平時住天宮,不問人間事。只有當他聽到木鼓的聲音時,他才會下凡拯救人類脫離危險或享受快樂。

愛“串妹”

大多數佤族婚姻是通過自由戀愛締結的。結婚年齡壹般在20歲左右,男孩女孩多。但是,青年男女從十五六歲就可以開始參加戀愛事務的社交和娛樂活動。這種戀愛活動俗稱“串妹”。

“串妹”是以團體的方式進行的。在正式確定關系之前,單獨活動比較少。在這種活動中,男人總是占據主動。

弦樂女主要在晚上演出。沒有具體的地方,大多是在女生家裏。每當夜幕降臨,青年男女就會三五成群地聚在壹起,男生吹三弦,吹笛子到等待他們的女生家。大家壹起載歌載舞,互贈香煙檳榔,男女梳頭,嬉笑打鬧,互送秋波,訴說心事。經過幾串姑娘,小夥子看上壹個姑娘後,會送她壹些手鐲、項鏈、梳子、頭巾之類的禮物。如果妳在幾天內或者壹段時間內沒有看到女生回禮,妳可以假設她對自己是情有獨鐘,願意做她的情人。而女生呢,禮物都拿走了,不管是誰送的。因為他們認為年輕人送禮越多,外表、性格等條件越好,就越覺得光榮。女孩的父母也會為串門女兒的人數感到高興和自豪。但是對於不想繼續這段關系的年輕人來說,禮物很快就會還給他。在串女生的過程中,如果壹個男青年看上了壹個女生,就會趁機偷走她的首飾、頭巾等東西,向她求婚。此時,不管女生喜不喜歡,都會大喊大叫,假裝反抗。如果兩三天內沒有提出要求,說明妳接受了男生的求愛。

確定了戀人關系的青年男女會脫離群體,開始單獨交往。然後正式向媒體求婚,訂婚,結婚,喜結良緣。

新密節

佤族是壹個農業民族,過去生產力低,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弱。因此,圍繞著農業生產,形成了許多祭祀活動,其中壹些活動逐漸定制化,發展成為節日。“新米節”就是其中之壹。

“新米節”是稻米成熟、慶祝豐收和品嘗新米的日子。由於氣候的差異,各地糧食成熟的時間也不壹樣,所以不同地區、村莊甚至每家每戶的節日時間都不壹樣,但過去壹般都是在農歷七八月(農歷九月)舉行。確定日期,壹是根據各自糧食的成熟程度選擇吉日。第二,父母或祖父母去世的日期最好。意在邀請祖先的靈魂回來,與家人壹起品嘗新米,盡情歡樂。並請他們在天之靈保佑後代家庭幸福,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為了讓各地的佤族同胞* * *在1991慶祝“新米節”,滄源佤族自治縣和西盟佤族自治縣共同決定,將農歷八月十四日定為佤族的“新米節”。

傳統的新米節是許多家庭獨自舉行的。節日那天,主人早早起床,為節日準備食物、酒和肉。然後去地裏砍新的谷。門上掛壹串割好的谷子,表示請五谷之魂進屋。把剩下的五谷搓碎,放在鐵鍋裏用小火烤,倒出新米做米飯。然後,舉行家庭祭祀儀式:在祭壇上放壹碗新米,上面擺著各種菜肴,並請巫師念壹段咒語,向谷神和祖先獻祭。儀式結束後,在巫師和老人的帶領下,全家人壹起品嘗新米。之後,主人打開門,把自己放假的消息告訴了鄰居。於是人們帶著各種禮物前來祝賀。主人殺雞,殺豬,甚至殺牛來招待客人。大家歡歌笑語,享受豐收的喜悅。

天文日歷

佤族人民在與自然鬥爭的漫長歲月中,從艱苦的勞動、生產和生活實踐中,逐步積累了有關天文、氣象、機械原理和醫學的知識,產生了簡單的科學萌芽技術。這些科學技術反映了佤族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水平及其智慧和創造力。?

1.《星歷》?

佤族先民通過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發現地面花木繁盛、興盛、衰亡的循環過程與天上木星與月亮相遇、離開、再相遇的循環過程存在壹定的對應關系。經過長期的觀察和探索,逐漸為佤族創造了獨特的“星月歷”,用以指導農業生產和安排活動。由於佤族歷史上沒有文字,所以“星歷”在佤族中代代相傳。?

佤族稱月亮為“凱”,木星為“喜達屋溫度”。“星月歷”以360天為壹年,分為12個月。每個月分三輪,每輪十天,每輪有九星(有的村有10)來算。?

從1日到9日的天名分別是:布拉(1日)、黑拉(2日)、普斯(3日)、二龍(4日)、貢(5日)、石龍(6日)、二來(7日)、門門。這些名字在壹個月(30天)內循環三次。

壹月到十二月的名字分別是:壹月(開鐵)、二月(開二拉)、三月(開魯)、四月(開崩)、五月(開坡庵)、六月(劉凱)、七月(開阿龍)、八月(開石代)、九月(開石頂)、十月。?

佤族人把地球、木星和月亮在運動中相遇的那壹天稱為“阿媽星木文”(意思是星星和月亮打架)。這壹天是壹年的第壹天,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壹年的第壹天。村民們把某壹天定為最不吉利的日子,壹直把這壹天視為忌日。在“星月歷”中,“阿媽行木文”的日期是公歷12月10日左右,也叫“布拉開帖”(即65438+10月1)。?

佤族的“星月歷”是佤族先民長期勞動經驗和勤勞智慧的結晶。雖然佤族對天文學的觀測處於肉眼觀測階段,但通過這種觀測和探索創造的“星月歷”對佤族農業生產的發展起著巨大的作用。?

下表是佤族“星月歷”安排的農業生產生活活動:

公歷月,農歷月,農業生產活動等活動?

12 11開鐵(“格裏爾”月)收割冬蕎麥,取水槽?

1 12凱拉(《固安》之月)選擇“懶火地”蓋新房?

2 1開魯(“耐”月)種谷,整地種土豆?

3 2“開崩”(“艾琦”月)在潑水節種植紅薯並撒下旱稻種子?

4 3在開坡岸(“阿木”月),種玉米,耕水田?

5月4日劉凱(“雙”月)播種幼苗和收集土豆男子狩獵?

6 5啟倫(“掃地”月)除草修木鼓房?

7/6:在“傑拉”月,葛西收割早期玉米和摘南瓜了嗎?

8 7.克什丁(“阿沛”月)旱稻會成熟,加強管理,打掃寨子嗎?

9 8凱哥(《岱依》月)修剪手掌(露臺)?

10 9凱歌鐵路(“高哈旗”月)收割水稻為新米節?

11 10克格拉(“高哈羅”月)年輕人結婚?

在世界歷法創造史上,佤族的“星月歷”與漢族的古代“陰歷”和古埃及的“旬星歷”壹樣,是人類在天文科學領域的傑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