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古代神話中的土地公公有多大?

古代神話中的土地公公有多大?

據古籍記載,東晉以來,隨著封建國家官僚制度從中央到基層的逐步完善,土地神也演變為在道教等級制度中逐漸分級,退化為管理故土的最底層小神。在古代,人們把香火的延續視為家庭中的壹件大事,所以人們對土地爺和土地婆推崇備至,經常去土地廟拜祭,祈求土地爺和土地婆送子、送福。如果壹個家庭在過去的壹年裏受到了祝福,就要在次年的春節攜帶土地爺和土地婆的神靈到村子裏去拜訪,壹方面表達受到祝福的喜悅,另壹方面也是為了感謝土地爺和土地婆對他們家的恩賜。另外,在民間,除了流浪,元宵節還會有燈和酒。因“丁”諧音,“點燈”意為“添丁”,故設點燈酒慶祝。

但還有壹種說法是,地主和女房東掌管土地的行政管理,不僅是為了保護村莊的和平與安寧,也是為了從屬於城隍神,掌管村裏死者的戶籍。在漢族的很多地區,都有壹個習俗,就是每個人生來就有“廟王之地”——也就是他所屬的土地廟,類似於每個人的籍貫。人死後,道士進行超度儀式時,會去他的土地廟進行祭祀活動。或者剛死的家屬,去土地廟把死者的名字和生日說出來,讓土地神給死者指路。比如潮汕地區有個叫“報地”的習俗。如果家裏有人去世,壹定要去土地廟吊唁。村裏的長輩們手持白色燈籠,帶領死者的男性後代穿上喪服,到頭地的寺廟報死訊。到了廟裏,長老們燒香後拿出年庚貼,向偶像報告:“生從地出,死從地出。隨時念給師父聽。”這樣,逝者可以向土地神報告,土地神會帶領他走上輪回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