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觀其形,觀其神。
壹般的鑒賞者只看它的形狀,因為古畫是在絲綢和宣紙上完成的,所以對筆墨很有講究。看墨,古畫以墨為主,色味為輔,點線和墨色構成了畫的主要元素。三、看布局,“布局”是作品的構圖形式,又稱構圖。東晉時,顧愷之稱之為“陳布施”,謝赫稱之為“商位”,意思大致相同。
第二,動他們的感情,進入他們的領地。
“藝術就是情感。”中國的古畫,讓人在壹山壹水、壹景壹物中感悟。羅丹有句名言:感覺和精神都是充分顯露的,所以我們可以感覺到“感覺”和“環境”已經成為古畫欣賞中重要的評價標準。壹幅成功的畫,必須融入作者豐富的情感。這種情感的表達是通過“意境”的創造來實現的。愛情在筆尾,如何用最少的筆墨和色彩表達出豐富而富有人物性格的意境。
除了掌握水墨畫的語言,更重要的是創意。畫家心中的情感決定了創作的過程和結果,也決定了“環境”的出現。以物傳情,古畫中的壹草壹木壹山壹石壹花壹果壹蟲壹魚都寄托了作者強烈的感情。註重情、意、趣,使傳統文人畫的本質更加抒情、確定。能夠感受到畫中的感情,就達到了第二個層次。
第三,觀察他們的感受,了解他們的原因
中國的古畫用自己的情懷和道理傳遞著這種文化傳統。中國人有句話: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古畫的門道不僅僅是技法和幼稚的方法,還有它的思想性和哲理性,即作者想達到什麽樣的信息。通過繪畫,是畫家最難得的表達深層道理的東西,也就是第三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