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知道天津衛的來歷?
明朝永樂二年(1404),建城設衛,稱“天津衛”。它始於隋朝大運河的開通。唐朝中期以後,天津成為南糧北運的水陸碼頭。宋金稱之為“支固村”,元代改稱“海進鎮”,為軍事重鎮,漕運中心。1368明朝建立後,明太祖朱元璋為了鞏固王朝的權利,讓自己的兒子們做了國王,駐紮在各地。第四個兒子,朱迪,被封為王子,駐紮在北京。1398年,朱元璋病死。由於太子早逝,朱元璋的長孫朱允炆繼承了皇位,史稱皇位。經過幾十年的艱苦努力,燕王朱迪是這些國王中最強的。由於他的平庸和無能,以及他自己的政治野心,朱迪在1400年以“京南”的名義與他的侄子文健爭奪皇位。朱迪率領部隊從天津的前身直沽進攻滄州。經過幾年的戰爭,他終於攻占了南京,奪取了皇位。1402年,朱迪登基為明朝皇帝,年號“永樂”。為了紀念他發兵的“龍興之地”,朱迪將“支固”命名為天津衛。“天”是天子的意思,“津”是渡口的意思。天津賜名後,同年設立軍部。“衛”是明朝的軍事建制。天津魏也開始建城。剛建的時候,天津城其實是土城。這座土城的周長超過9英裏,高3英尺,寬2英尺。城的形狀東西長,南北短,很像算盤,所以當時人們也稱之為“算盤城”。當時天津有天津衛、天津佐為、天津有為,合稱三味。至今人們經常提起的“天津衛”壹詞即由此而來。65438+2004年2月23日是天津設防600周年的紀念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