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如果在上海奮鬥沒有房子,會有真正的歸屬感嗎?

如果在上海奮鬥沒有房子,會有真正的歸屬感嗎?

文|壹目了然

1.

同事齊,江蘇某三線城市人,14年前帶著女朋友來上海打拼。截至目前,他準確把握了兩次買房的時機,實現了紮根上海的目標。

兩人先租了5年的房子。2007年有了孩子後,他們覺得長期租房不是問題。如果妳不想成為這個城市的過客,妳必須有自己的房子。

那時候上海的房價沒有現在高。夫妻倆咬咬牙,拿出所有積蓄湊足首付,在閔行買了壹套兩居室。

後來女兒上幼兒園,父母從老家過來幫忙帶孩子。第二間臥室變得越來越擁擠。去年軒哥把自己的兩居室賣了,補了壹筆錢換掉了四居室,改善了居住環境,還定了壹套不錯的學區房。

幸運的是,這次他又踩對了點。換了房子之後,上海房價又飆升了。壹年之內,他的套房居然漲了60%。

軒哥感嘆,如果當年沒有買第壹套小房子,以現在的天價,可能永遠也買不起上海的房子。

作為第壹代移民,在上海打拼真的很難。聽了軒哥的故事,感覺像是壹部血淚史。

很多人不理解,為什麽要在上海這樣擁擠的城市,拿著微薄的工資,貸款十幾二十年才能買房?

軒哥說,壹個人要在壹個地方紮根,必須有自己的家。尤其是有了孩子,買房成了他必須努力的目標。

他認為,如果當年堅持租房的話,壹個月大概至少要花2000元,但可以存點錢,沒有房貸壓力。但是,這種節約是逐年貶值的,跑不過通貨膨脹的,也遠遠比不上房價的漲幅。如果妳想留在上海,妳應該試著買套房子,不管多小。畢竟,有壹個庇護的家給妳壹種歸屬感。

其實按照上海現在的房價,上海壹套小戶型已經很普通了,說不定上海本地壹個普通家庭都能實現。關鍵是上海本地人大多有福利房或者拆遷房,或者是爺爺奶奶留下的房子,他們換壹套房子可能不難。但是,壹個陌生人來到上海,只有早早買房,不斷置換,才能實現財富增值,尤其是對於收入不高的群體。

老話說,安居樂業。如果連住的地方都找不到,怎麽努力?工作上也要考慮明天要不要交房租,下個月房租會不會再漲...妳確定妳能安心努力嗎?

如果妳是單身,也沒關系。如果妳結婚了,問題也會隨之而來。不買房怎麽能安定下來?以後生孩子的問題怎麽解決?沒有戶口就上不了公辦學校幼兒園。只能交借讀費差的公立或私立學校,高考時必須拼居住證“分”,否則孩子沒有資格參加上海高考。

買房只是為了活得有尊嚴,妳的孩子可以走壹條相對輕松的路,不依賴別人。

還有,孩子成年了,想娶壹個相對優質的媳婦,有穩定的工作和房子是男生的兩個坎。軒哥樓下的鄰居也是外地人。考慮到這些,婚房是為早早上大學的孩子準備的。

上海是著名的單身狗聚集地。就算單身男女比例失調,幾個女人搶壹個男人,但是有卵!找個女朋友還是那麽難。男生沒有房子沒有安穩的工作不能結婚,女生高不成低不就。

不能怪上海女人勢利,全國都壹樣,只是程度不同。這個時代,愛情還是需要面包來支撐的。

2.

很多人帶著夢想來到這座城市,在這裏奮鬥了很多年,也漸漸愛上了這座城市。如果他們想在這裏紮根,房子就成了必須。

曾幾何時,我們都在等著房價降下來,但等來的卻是不斷上漲的房價。

壹個湖南的朋友去年開始看房。因為家裏意見不合,他壹直處於觀望狀態,沒有及時出手,所以錯過了機會。今年房價暴漲,本來存的錢還不夠付首付。他沮喪地說,在上海,10年前買不起房,10年後也買不起房...

他只能繼續租房,然後在湖南老家買了房,打算退休後回國。然而,最讓他頭疼的是,適齡的兒子成了家鄉的留守兒童。

上海房價已經上天了,房租當然也在漲,而且不穩定。房東經常換,契約精神比較淡薄。不像在國外租房子,可以安全的過壹輩子。很多人在公司看老板臉色,回家看房東臉色。

這位朋友五年來在上海搬了七次家,每次都是累得剝了皮。每次搬家,都覺得自己在這個城市除了這個人,壹無所有。

然而,他選擇了留在上海。雖然上海的生活壓力很大,但是上下車的人很多。但是這個城市有更多的機遇和挑戰,還有打破很多世俗的觀念,尊重和包容新的思潮,這些對年輕人還是很有好處的。

他把所有積蓄投資在自己身上。他說,從長遠來看,提高收入比儲蓄更明智。

3.

房子、戶口、孩子上學、照顧老人,這些都是很多白領尚未站穩腳跟的坎。

當這些問題無法解決的時候,有些人就會選擇出國,這裏總有壹個落腳的地方。有人選擇留下來奮鬥,就要在這個特大城市紮根;有些人會選擇離開,回家或者去其他二線城市。

壹個湖北的朋友,大學畢業後,背著行李來到魔都。壹開始,我很無助,自力更生。租房被騙,優衣庫買衣服太貴。到現在,雖然工資不高,但是工作壹直穩定,有自己的朋友圈。

但是他還是覺得很累,沒有歸屬感。環顧四周,老鄉們紛紛在上海買房,卻沒有買房的希望。無論日子多麽美好,我都覺得自己不是這個城市的壹部分,而是壹個偶然的闖入者。

他說,當妳買不起壹個城市的大部分地方時,妳就不會有歸屬感。三年後,他選擇去武漢發展。

還有壹個安徽朋友,幾年前在上海買了壹套房,但是受不了上海的快節奏。經過反復權衡,他覺得家鄉的生活壓力小,可以照顧老人孩子,享受家庭的溫暖,幸福指數高。我在今年高房價期間把房子賣了,回到自己的壹畝地,換來了500多萬現金。

他花了200多萬在老家買了別墅,買了50多萬的車,把兒子送到了當地的國際學校。剩下的200萬存進了銀行,找了壹份輕松經濟的工作,過上了神仙般的生活。

世界上幾乎每個大城市都有其需要改進的優點和缺點。雖然他離開了,但他仍然感謝在上海生活的日子,這些日子開闊了他的視野和心胸,增加了他的經驗。這些都是人生重要的財富。

他認為年輕是壹種資本。大學生可以在壹線城市打拼幾年,有壹些經驗。如果覺得累了,不能再呆了,可以選擇去老家或者其他二線城市。二線城市生活壓力相對較小,房價相對較低,城市交通發達。

4.

也有很多人說,這個安心是我老家的,但不是關於房子的。所謂對房子的歸屬感,不過是中國大多數人的心理,是房子在中國固有的情節。

很多年輕人對未來充滿激情,帶著對上海的美好向往獨自來到這裏。剛來的時候,他們滿懷熱情和無限期待,覺得房子不是壹切。

壹個年輕朋友說:“沒房子就不能結婚嗎?”什麽都要和房子掛鉤嗎?為什麽總有人看房?這樣活著是不是太累了?"

經歷過這個問題的軒哥是這樣看的:“我不想打擊他們對生活的熱情和對未來的自信,但是想和做總是有很大的距離。”

上海的世界很精彩,但有三個障礙:房子、戶口、孩子教育。其中只有壹個扼殺了很多人的意誌。在外人面前永遠無法回避的是房子。在沒有房子之前,壹切都是空談。

另壹個朋友說,當我第壹次來上海時,我喜歡這個城市和這裏的生活方式。我曾經以為自己找到了所謂的“歸屬感”,可是到了談戀愛結婚的年紀,人們問我最多的就是:“妳是哪裏人?”戶口在哪裏?上海有房子嗎?收入多少?"

面對這個問題,他總是無言以對。後來,他用父母的積蓄付了壹套小房子的首付,用自己的工資按月還貸,成了壹個真正的新上海人。

他說有時候房子真的就是壹切。如果妳在上海沒有房子,即使妳有壹口熟練的上海口音,妳熟悉這裏的大街小巷,掌握這裏的風土人情,但妳在這裏沒有房子和戶口,還得經常在這裏走動。妳在這裏總說自己是外地人,那麽妳所謂的理想、未來、歸屬感是什麽?妳終究只是這個城市的壹個過客。

5.

2065438+2006年,上海房價飛漲,在漲價的路上壹路狂奔沒有回頭。那些沒有家庭經濟支持的普通外來工薪族,靠自己的工資在上海買房的可能性會越來越小。

若幹年後,在上海買房的可能只有三類人:壹是全國乃至全球的本地投資者;二是年薪百萬以上的高管;三是在上海有房的置換人。

如今,經濟實力往往被視為社會地位的重要評判因素,房子甚至成為了某個階層身份的象征。雖然可能不太合理,但這種情況似乎短期內無法扭轉。

作為在上海奮鬥的妳,選擇去還是留,是基於每個人自己的綜合考慮。不同階段不同類型的新上海人會根據自身情況而定,留與不留都是正確的。

還有壹類人,素質好,經濟實力強,來上海是為了展示自己的價值。他們不認為在上海沒有房子就沒有歸屬感。

房子雖然是普通人資產配置的重點,但不是考慮去留的唯壹依據。關鍵在於妳是否在這裏找到了妳想要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