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筆者在村民的指引下走近莊園時,宏偉的站臺門映入眼簾。站臺前有壹條護村河,護村河上建了壹座小橋。當我們踏進站臺門的時候,就像步入了壹座莊嚴的宮殿,讓人覺得與眾不同。這樣壹座融西方文化與中國傳統工藝於壹體的雄偉高大的臺門,將臺門與江南水鄉文化有機結合,成為現代建築史上的不朽之作。然而,這座罕見的建築如今被坑坑窪窪包圍,雜草叢生。但最令人擔憂的是,因為產權問題,目前沒有人出錢維修站臺門,導致整體灰色塑料部件剝落,石刻風化,橋欄桿斷裂,成了岌岌可危的局面,人們十分擔憂。
進入站臺門,是壹片開闊的運動場地。運動場北面的主體建築是馬家園,有壹個主站臺門和兩個側門。園內的構件也是佳作,其柱廊上的牛腿雕刻有花卉、植物、昆蟲、魚、人物故事等吉祥圖案。天井周圍的平臺邊界由4-5米長的巨石構成。在那個生產力低下的時代,失去勞動力需要耗費大量的精力和物力。馬家莊花園的灰雕是其代表作,尤其是傅、陸、壽三星的雕塑,既有動態傳神的藝術,又有充滿靈氣的地方特色,是當時府城中之極品。
馬家園自上世紀90年代土改以來壹直作為公共建築使用,所以相對完整。而內部構件,經歷了文革的局部破壞和近年來的文物盜竊之風,造成了壹定的損失和損耗。但令人欣慰的是,馬家院作為歷史文物,經過沿海地區文物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將作為重點保護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