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吃蝸牛
民間認為中秋節吃蝸牛可以改善視力。據分析,蝸牛肉營養豐富,維生素A是視覺色素的重要物質。吃蝸牛可以明目,有道理。但是為什麽壹定要在中秋節吃呢?有人指出,中秋節前後,螺空,腹中無螺。所以肉質特別肥,是吃螺螄的最好時機。如今,在廣州,許多家庭都有在中秋節炒螺螄的習慣。
2.喝桂花酒
人們經常在中秋節吃月餅,賞桂花,吃各種用桂花做的食物,其中蛋糕和糖果最常見。
中秋之夜,月中擡頭看桂花,聞桂香,飲壹杯桂花酒,慶壹家人的甜蜜,成了節日的美好享受。
桂花酒香甜醇厚,度數低,不易醉,色澤清麗透明,壹年四季皆可飲用,男女老少皆宜。經常喝桂花酒對美容護膚很有幫助。古人認為桂花是最好的藥,有延年益壽的功效。所以在古代,桂花酒是人們祭神祭祖的上品。中秋佳節,壹輪圓月之下,與家人壹起品嘗醇香可口的桂花酒,令人神往。
3、吃團圓包子
在中秋節,烤壹個團圓飯給全家人分享。遊子回不來了,就留壹份,直到回家品味故鄉。團圓包子,也就是陜西關中農民做的大圓月餅,是用精制小麥粉做的,有三到五層的大圓餅,每壹層的周圍都刻有各種各樣的花。這個蛋糕看起來非常漂亮,象征著家庭團聚。拜月是送給月亮的禮物,拜月後來分享了它。壹家幾口人,切多少塊。合在壹起就是壹個大圓餅(團圓);分開的時候,壹人拿壹塊,寓意團圓美滿,全家齊心協力。
4.吃月餅
月餅象征著滿月,這是壹個幸福的團聚,全家共享。它們是中秋節必吃的食物。古人把月餅作為祭品,在中秋節吃。據說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始於唐朝。在此之前,中秋食品仍以時令瓜果為主。關於月餅,民間流傳著壹個傳說:元末時,漢人要反抗蒙古人的統治,卻沒有辦法傳遞消息。謀士劉伯溫想出了壹個妙計。據說今年冬天會有壹場瘟疫,每個家庭都會在中秋節買月餅吃,以此來逃避。大家紛紛買月餅,回到家,人們咬開月餅,發現裏面有壹張紙條,號召大家起來反抗元朝的統治者。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就這樣流傳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