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麻辣香腸是用柏樹枝和果樹熏制而成,各階段瘦肉和肥肉的比例嚴格控制在6/4。用豬的前片肉制作而成,用料考究,熏烤溫濕度控制嚴格。味道濃郁獨特,麻辣獨特,讓人回味無窮。是日常生活和節日裏的佳品。
四川香辣香腸
豬肉:5斤,洗凈切成拇指大小備用。
豬小腸(也就是粉條香腸):用鹽洗壹面,再用少許醋(去腥)依次洗幹凈備用。
材料:辣椒面、胡椒面(多少)、鹽多(防止香腸斷)、白酒四兩、糖少許、味精少許。
材料:棉繩、鐵絲圈(腸大小)針。
制作:將所有食材放在肉上,戴上手套,攪拌均勻,腌制15分鐘,然後用手攪拌填充,用棉繩將腸的壹端系住,另壹端套上鋼絲圈,填充後用針將腸系住(放氣),最後將填充好的香腸用繩子系到自己喜歡的長度,掛起來在有風的地方吹五六天就可以吃了。
1.將豬肉洗凈,瀝幹水分,用壹厘米見方的刀切成丁備用。將腌制好的腸衣用清水浸泡10分鐘,然後反復搓洗3-4遍,洗掉表面的鹽分,最後用清水浸泡備用;
2.生姜洗凈後,用壓蒜器壓出姜汁,將礦泉水瓶沿瓶口煎成漏鬥狀;
3.肉丁中加入白酒、鹽、糖、胡椒面、花椒面、姜汁,戴上壹次性手套用手翻勻,然後同方向拍打,直到肉開始粘筋;
4.將清洗幹凈的腸衣套在瓶口上,用線紮緊,或者直接用手捏緊,腸衣的另壹端用線紮緊,或者直接打結;
5.將混合好的肉餡放入瓶中,用筷子輕輕戳入腸衣,直至腸衣填滿肉餡;
6.將填充好的香腸平均分成3-4份,用棉線紮緊,然後用針在香腸上紮壹些小孔;
7.將準備好的香腸掛在陰涼處,避免陽光直射,讓其自然幹燥,用松柏枝熏制,然後蒸或煮,或切片烹調。
大蒜孜然香腸
1)準備材料,瘦肉餡壹碗,蒜幾瓣,黑胡椒適量,孜然粉2茶匙左右,鹽適量。
2)將大蒜切段,然後和其他所有食材壹起放入大碗中,再加入壹點孜然粉。
3)將所有材料混合均勻,然後蓋上蓋子,放入冰箱腌制半小時以上。
4)將準備好的肉餡搓成大小相等的小條(嗯,大小比小指略短粗)。為了順便吃點胡蘿蔔,我把胡蘿蔔削皮,切成粗條,用肉包起來。如果我真的不喜歡他們,我可以省略他們。
5)用中高火加熱炒鍋,把肉末壹個個放進去,保持用中高火,不要太大火。
6)煎1-2分鐘後,翻面煎1-2分鐘,然後關火出鍋。
註意:
1)至於肉餡,我用火雞餡,也可以用瘦豬肉餡。不建議用肥餡。呵呵,還是少吃點肥肉吧。
2)如果不喜歡看蒜末,我建議搗成蒜末,和肉末拌在壹起。我真的很懶,就把它切碎了。
3)胡蘿蔔也可以用其他菜條代替,如芹菜條、菠菜梗等。當然,它會更像沒有任何蔬菜的香腸。我只想加胡蘿蔔。
4)至於火力,不要太大,外面容易炸,裏面不熟。但是不要煎太久。炸的時間太長,肉餡裏的汁都炸了。如果是幹的,味道就不好了。這個時間要根據自己做飯的大小適當調整。反正熟了就熟了。
黃司馬香腸
美味的香腸“黃司馬”吸引了許多美食家。少將安導彈學院政委劉長兵特意托人從板浦壹路帶來了“黃司馬”香腸。老幹部王占雄60年前在板浦外婆家吃過黃的香腸。當他再次品嘗這種新鮮的人類產品時,他高興地高呼:“黃的香腸味道奇怪,與桃李不相配。色好,香好,口碑好。”南京畫院陳正儀教授嘗過黃的臘腸後,連連稱好,揮毫潑墨,為他創作了《三仙醉圖》;武中奇、陳大羽、徐九偉等許多書畫家也為他題詩作畫。幾年來,黃友培收藏了200多幅名家字畫。他的客廳和客廳充滿了濃郁的文化氣息,這也為“香腸”註入了深刻的文化內涵。
“皇司馬香腸”榮獲中國中青產品質量保證中心推廣的“中國優質食品”稱號,並被臺灣省辛子芳先生收入《海州地方飲食文化》壹書。日前,介紹“黃劍麻香腸”的電視紀錄片《在板浦吃飯》在美國Scola衛星教育電視網播出,覆蓋北美和中南美洲部分地區,進入美國400多所大學、7000多所中學和40多個大中城市的教育有線電視網,受到美國電視觀眾特別是中國觀眾的廣泛歡迎。有壹首詩贊美道:“壹頓香腸盛宴,將嘗遍世間所有的新鮮。指甲的味道天下皆有,疑是神仙。”
目前物價飛漲,讓人覺得吃肉不容易。其實食物不多但很好。黃有培先生秉承微利的經營理念,承諾以超低的價格讓美食家品嘗到正宗的黃香腸,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做出實實在在的貢獻。
如臯香腸
每根長約7寸,原料凈重9兩,曬幹後約6兩。
它的方法是:將豬的前夾層和後腿的瘦肉和肥肉切成小方塊,放入木盆或土盆中,用洗水和鹽水混合。混合後,靜置30分鐘。就這樣把洗好的和鹽水慢慢浸入肉中,再加入糖、醬油、酒拌勻。攪拌後將肉倒入腸衣,壹邊用針戳腸內空氣,壹邊用手擠壓擦拭,用花線將兩端紮緊。這樣肉擠得緊,質量好。把腸子塞滿肉,掛在晾衣架上晾幹。壹般需要5個晴天左右(夏天只有兩天),然後取下來掛在倉庫裏。倉庫壹定要通風,讓曬幹的腸子退去余熱,慢慢幹出來。冷掛壹個月就完事了。
以前如臯香腸的配料是:每100斤鮮豬肉(瘦肉70%,肥肉30%),用鹽70兩,白糖30兩,醬油20兩,大曲酒10兩,鹽水10兩。為了保持和發揚民族傳統,讓它更美味,當地的香腸廠改進了配料。現在每100斤肉加糖20兩,醬油10兩,鹽6兩,酒4兩。香腸只有更好吃,而且顏色鮮艷,外觀漂亮。
遂寧香腸
睢寧香腸是江蘇、山東、河南、安徽、河北的歷史名菜。本品以瘦豬後腿為原料,輔以數十種珍稀天然植物香料,采用傳統工藝精心制作而成。
特點:農家風味,辛香撲鼻,滋味醇厚,回味悠長。是宴請、宴會的首選,是居家、旅遊、饋贈親友的佳品。本產品真空包裝,兩次滅菌,即食。
萊蕪香腸
萊蕪香腸,原名“南昌”,是山東省內外著名的傳統食品。生產始於清朝光年間,距今已有170多年的歷史。萊蕪香腸是順祥齋最好的香腸,以萊蕪豬瘦肉和小腸為主要原料,配以砂仁、八角、花椒、馬錢子等八種中藥,再加上自制的醬油。經過刮香腸、剁肉、填餡、灌腸、烘幹、蒸煮等工序精制而成。呈深褐色有光澤,口感醇厚,營養豐富,具有耐貯運的優點。目前,萊蕪香腸加工廠已增加到100多家,其中全香齋、正香齋、禦香齋、盛香齋、金香齋、聚香齋、源香齋、興香齋規模較大,管理較好。萊蕪香腸的原料原本是壹種叫“萊蕪黑”的黑豬豬肉,是萊蕪本地出產的。這種豬全身黑,特別好養。母豬生很多寶寶,對食物也不挑食。它們吃糠咽菜還能長胖,因此深受當地人喜愛。
它的主要原料是萊蕪豬的瘦肉和小腸,調料有十余種,加上優質醬油。經過刮腸、剁肉、拌餡、灌腸、曬幹、蒸煮等工序,精制而成,風味獨特。香腸年加工量500萬斤。此外,還開發了壹系列產品,深受客戶好評。產品不僅銷往本省,還銷往北京、天津、東北等地。
濟南香腸
濟南香腸是在萊蕪香腸的基礎上不斷發展和創新的,萊蕪香腸已有100多年的歷史,最著名的是其品牌京香園。
濟南香腸精選豬肉部位加工成各種特色香腸,輔以秘制香料,嚴格的肉料比和溫度控制。香腸出鍋有股怪味,瘦肉不柴,肥肉不膩,口感醇厚有嚼勁,回味綿長。無論是招待客人還是在家小酌壹杯,都是絕佳的佐餐美食。
海岸香腸
沿海香腸起源於安徽,立足於江蘇。經過不斷的改良和加工,最終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沿海美食,在江蘇省享有很高的聲譽。
海岸香腸選料精良,制作精良,味道不錯。當地有個說法為證:四分肥,六分瘦,小腸洗凈蓋肉,姜蔥輔助,放在鍋裏太陽下蒸。太好吃了!由於品質優良,海岸香腸成為當地人送禮的首選,甚至很多外地人來這裏購買海岸香腸送給親朋好友。優秀的沿海香腸不斷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安昌香腸
安昌祥昌有壹段歷史:相傳南宋時,趙構為躲避金軍而逃往紹興。安昌的壹天。這些人拿出香腸讓高宗品嘗。趙構在開封府吃過大蒜香腸,但他從來沒有吃過這種香腸。看到香腸外表黑乎乎的,他有些不高興,問:“這是什麽?”侍者回答說:“黑香腸是鎮上鄉紳送的。”皇帝因為當地官員的好意,勉強吃了壹塊。沒想到,不吃的話,味道會很好。閆隆高興地說:“這香腸真好吃,和我在開封吃的蒜味香腸壹樣好。”後來,全國各地勤王大軍陸續到達,擊退了入侵的金兵,將軍隊調回首都臨安。高宗皇帝仍然經常想起安昌的黑香腸,所以他命令紹興縣令將其列為貢品。壹時間,安昌黑腸名聲大噪,成為紹興名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