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湘菜標準化的意義是什麽?

湘菜標準化的意義是什麽?

作為中國八大地方菜系之壹,如何讓湘菜變得正宗?用了四年時間,湖南給出了標準答案。

近日,湖南省質監局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制定了湘菜系列地方標準,對15南粵素菜、15衡東地方菜、49道經典湘菜的產地、數量、制作要求、烹飪方法甚至菜品設置都做出了精準的要求。

此外,該標準還記載了孕雞、祠堂豆腐等許多幾乎失傳的湘菜及其制作方法。

豆腐正好有20塊,切菜的大小精確到毫米。

據湖南省質監局副局長江濤介紹,《中國湘菜標準匯編第二冊經典湘菜》、《中國湘菜標準匯編第三冊地方湘菜衡東地方菜》、《中國湘菜標準匯編第三冊地方湘菜南粵素菜》等湖南湘菜標準由湖南省食品及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審查中心和湖南省餐飲行業協會共同起草,共耗時4年。

與普通菜譜不同的是,此次發布的標準對79道菜的原料有了更細致的要求。

南粵素菜中,如晨鐘敲響(炒雞)和衡東地方菜、新塘肉片等菜品,要求用的辣椒是衡東三張鎮出產的黃公椒,前者可以是鮮的,後者則更要求是“未熟的青色”。

在凈菜的加工中,比如切菜的大小,標準的測量方法也細化到毫米級。

在榨菜炒牛肉的制作要求中寫明,需要使用國家地理標誌產品新晃牛肉,並且要“斜切或橫切成5cm×2.5cm×0.2cm的切片或長度為6cm的中厚切絲”。

湘菜的標準化有利於“湖南產品出口湖南”。“傳統湘菜制作是壹門手工技藝,廚師的技藝水平和工作時的心態會直接影響菜肴的質量。很難做到隨時隨地菜品完全壹致。另外,效率不高,制作時間長,餐飲業連鎖經營困難,無法應對西式快餐的挑戰。”省商務廳服務貿易處處長馬紅平在接受三湘都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推進湘菜標準化,將解決“湘品出湘”問題,促進湘菜規模化經營,對打造湘菜企業航母、湘菜走出國門、融入“壹帶壹路”國家戰略產生深遠影響。

據了解,湘菜分為四大類:大眾湘菜、經典湘菜、地方湘菜、小吃湘菜。其中,在市場上廣為流傳的湘菜,如石矛的花椒炒肉、剁椒魚頭、紅燒肉等,被歸為大眾湘菜,而經典湘菜則是過去流行但由於制作工藝復雜而很少在市場上流傳的現代湘菜的精華。地方湘菜是以烹飪方法、原料特色、炊具或文化特色為代表的農村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