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英語口語教學的理論基礎(急)

英語口語教學的理論基礎(急)

建構主義理論與英語口語教學

山東省淄博市教研室司洪海

摘要:只有加強教學理論和學習理論的研究,用科學的理論指導教學,才能提高英語口語教學的效率。建構主義理論強調學習的主動性、社會性和情境性。建構主義的靈活性理論及其隨機存取教學、情境教學和支架式教學理論對英語口語教學具有借鑒意義。

關鍵詞:建構主義理論;英語口語教學

中國圖書館分類號:G623.31文獻識別碼:A文號:1009-2536(2005)04-0008-03。

中國學生英語口語能力差是每個英語教育工作者必須面對的現實問題。解決這壹問題的唯壹途徑就是改革傳統的英語口語教學模式,提高英語口語教學水平,增強英語口語教學的有效性。為了做到這壹點,光努力是不夠的,因為力畢竟是壹個矢量,不僅大,而且有方向性。只有用科學的理論來指導英語口語教學,解決“啞巴英語”的問題,才不會成為壹句空話,這也是筆者試圖將建構主義理論融入英語口語教學的原因。

壹,對現有英語口語教學模式的反思

有些人認為許多學生英語口語能力差是由於傳統的英語教學過分強調語言知識的教學和讀寫技能的教學造成的。因此,對各級英語教學大綱和英語教師的教學能力和語言素養提出了各種各樣的問題。那麽,問題是什麽呢?

首先,我們不能簡單地把責任歸咎於英語口語教學和學習的客觀環境。雖然中國入世的經濟因素客觀上提高了人們對英語口語的重視程度,但是要想在英語國家獲得學習英語口語的機會,或者聘請大量的外教,仍然是不現實的。其次,我們不能指望英語教學大綱和教材的改革直接改變英語口語教學的被動局面,因為即使有最好的菜譜、蔬菜和調料,如果沒有廚師對烹飪等工藝操作技能的把握,也不可能做出高質量的美味佳肴。

因此,筆者認為只有加強教師對教學理論和學習理論的學習,用科學的理論指導口語教學,指導學生的口語學習和訓練,才能盡快提高口語教學的效率。

二,將建構主義引入英語口語教學的原因

(壹)建構主義理論的歷史淵源。

建構主義最早的支持者可以追溯到瑞士的皮亞傑。作為認知發展領域最有影響力的心理學家,皮亞傑創立了日內瓦兒童認知發展學派。皮的理論從唯物辯證法的內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觀點來研究兒童的認知發展。他認為,兒童在與周圍環境互動的過程中逐漸建構關於外部世界的知識,從而發展自己的認知結構(張兼維和陳奇,1996)。壹方面,兒童通過同化作用從外界環境中吸收相關信息,並與自己已有的認知結構相結合,將外界刺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的認知結構中;另壹方面,外界刺激的影響通過適應改變原有的認知結構。其認知結構是在同化適應的過程中逐步構建的,並在“平衡-失衡-新平衡”的循環中不斷豐富、完善和發展。這是皮亞傑對建構主義的基本看法。

20世紀70年代末,以J.S .布魯納為首的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將L.S .維果茨基的前蘇聯文化歷史發展理論引入美國,極大地推動了建構主義的發展(,劉如德,1997)。維克斯認為,高級的心理功能來源於外部行動的內化,內化的智力行動也外化為實際行動,使主觀看到客觀,內化和外化的橋梁是人的活動。今天的建構主義者非常關心如何基於原有的經驗、心理結構和信念來建構知識。他們強調學習的主動性、社會性和情境性,對學習和教學提出了許多新的見解。這些應該說得益於維果茨基思想在80年代的廣泛傳播。因此,目前“教育心理學正在發生壹場革命,人們用不同的名稱稱之為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斯拉文,1994,引自張兼維和陳奇,1996)。

(二)運用建構主義理論指導英語口語教學的可行性

建構主義者基於對學習的基本認識,對學習內容的選擇和組織以及教學過程的整體設計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即認知彈性理論及其隨機通達教學、自上而下的教學設計和知識結構的網絡概念、情境教學和支架式教學。筆者逐壹分析了英語口語教學中可以借鑒的壹些觀點:

1.認知彈性理論和隨機通達教學主張,壹方面要給學習者提供建構理解所需要的基礎,同時要給他們留下廣闊的建構空間,使他們能夠針對具體的情境采取合適的策略(Spiro et al .,1991,引自張兼維。

口語教學通常的做法是以會話課的教材為教學內容,先對材料進行分析理解,再進行語音語法練習,跟讀,背誦,然後壹般模擬看圖說話等練習。這是壹個從掌握語言形式到運用語言表達思想的教學過程。很多人都是這樣走過來的,但是更多的人並沒有通過這種方式達到熟練掌握英語口語,流利說英語的程度。應該說,這種做法是壹種“重用”的教學模式。因為只是從記憶到重用的簡單過渡,與理性自覺的思維活動沒有必然聯系,很難做到靈活脫口而出。根據認知彈性理論和隨機存取教學的思想,我們發現在給學生提供語言形式可重用訓練的同時,也要創造條件,給他們留下足夠的建構空間,更多地聯系具體情境,讓學生在模仿和記憶的同時,更多地關註語言形式本身所隱含的語境和語言信息。

2.建構主義倡導的情境或拋錨式教學強調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展示類似於現實中專家的探索過程,為解決實際問題提供原型,引導學生探索;強調模擬真實任務讓學生理解自己想要解決的問題,用整體性、復雜性、挑戰性的任務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顯然,模擬情境教學是英語口語教學應該努力的教學理念。模擬探索過程或原型問題解決過程的演示是目前流行的壹種英語口語教學模式。只要看看外文書店貨架上琳瑯滿目的視聽口語教材,就能感覺到人們單純依賴口語教材的時代已經壹去不復返了。情境教學理論對我們轉變學習觀和教學觀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正因為如此,如何大膽地選擇教材,如何大膽地從各種信息媒體中吸收口語課程資源,成為我們當前必須正視和思考的問題。

3.建構主義的支架式教學理論針對的是教與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各自的角色:教師指導教學,協助學生掌握、建構和內化所學的知識和技能,使學生進行更高層次的認知活動(斯拉文,1994,引自張兼維和陳奇,1994)。也就是說,管理學習的任務通過腳手架(老師的幫助)逐漸從老師轉移到學生自己身上,最後腳手架被拆除。

具體到英語口語教學中,教師的指導和輔助作用也非常重要。斯蒂芬·克拉申(Stephen Krashen)的輸入假說(Input Hypothesis)認為,成人語言習得需要在課堂上盡可能多地接觸可理解的語言輸入(Mason,1999)。盡管對克拉申的理論存在諸多質疑,但我們不能否認英語學習中語感的存在以及大量輸入在語感形成中的重要作用。所以,作者還是傾向於說,在成人外語學習中,習得和學得是並存的。聯想到中國英語教學中如何選擇傳統教學法和交際教學法的問題,作者認為不應該非此即彼,而應該根據和而不同的原則將二者有機地結合起來。在英語口語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做的是讓學生理解語言輸入,然後保證學生從I階段(學習者的能力水平)進入i+1階段(Mason,1999),即以自然的順序習得的階段。如何把握好“可理解性”的尺度是非常關鍵的,教師發揮自己的“輔助”作用是非常必要的。

三,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的英語口語教學

(壹)激活學生對英語口語學習的積極態度

很多來中國教口語的外教都有壹個共同的感受,那就是很多中國學生的害羞,是老師和學生需要共同突破的第壹道障礙。應該說,絕大多數學生還是希望能流利地說英語。無論是為了考試還是為了申請,學習英語口語的動力是毋庸置疑的。那麽如何激活學生潛在的積極態度呢?我們不妨在備考階段設計適合學生水平的教學任務,打消他們犯錯的恐懼;同時采用情境教學設計方案。壹是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呈現壹定的視聽會話材料,必要時指出重點句型、短語和詞匯,供學生模仿應用。然後按照相似的模式選擇話題,比如“我的最愛……”,裏面講的是個人愛好。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進行回答,參考老師事先提供的相關資料,用目標語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體會成功的喜悅,使自己逐漸。

(二)熟記常用成語、句型,變廢為寶,靈活運用。

英語中的壹些成語和句型要在學習之初記憶和使用,語法關系可以暫時忽略。由於初學者尚未掌握英語口語,他們應該記住這些習語和句型,以進行初步的交流活動。能夠在有限的範圍內打招呼和說壹些話是初學者經常有的,並不僅僅是因為熱情的重用行為。要想幫助他們保持重用的熱情,就必須引導他們加強習得訓練,否則他們會逐漸難以自如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這時,教師要以傳統教學方法為“腳手架”,引導學生自覺從熱身開始,進入教師設計的任務驅動的問題情境。之後,引導學生設定目標,或擴大發散性詞匯,或想象相關場景、人物、可能人物之間的相互作用,從而拓寬學生的思維,使其專註於問題本身而非語言。事實上,當學生不再把語言作為學習活動的明顯目標或唯壹目標時,我們可以說,英語口語教學不再是為了教而教,而是為了用而教,為了活用而教。

當然,建構主義理論的本質要求我們在從事英語口語教學時,不能忽視學習者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作用。師生關系不是主客體關系,而是主體關系,是雙重主體關系。正如克拉申所主張的:壹方面,學生無意識的語言習得產生了流利的話語,另壹方面,教師的指導使學生能夠以理性和有意識的語言學習來監控語言輸出,確保語言輸出的正確性。至於有意識地監控英語口語表達是否為時已晚,筆者認為問題的解決只能依靠更高層次的再習得和再監控,兩者的循環不是起伏的而是螺旋式上升的。

參考資料:

梅森蒂姆西。僅輸入〔EB/OL〕

/網頁/lang teach/license/fl teach/thunk 3 _ 1 . htm,25 Sep 1999。

、劉無禮。1997.當代教育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陳奇張兼維。1996.從認知到建構[J]。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4:7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