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博物館位於雲南省大理市中和鎮南門的主要街道上。該館成立於1986,是大理市文物收藏、研究和展示的機構,屬於地方綜合性博物館。
博物館建築面積2650平方米,主要陳列石器、陶器、青銅器、瓷器、玉器、石雕、玉雕、木雕、字畫等。
大理博物館先後被評為“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省級科普教育基地”,並於2010獲得“全國科普教育基地”榮譽。2009年5月8日,18永久面向全社會開放。
發展歷史
大理博物館舊址為明代西路署。
清康熙三年(1663),建為雲南提督衙門。
鹹豐六年(1856),杜文秀領導的農民反清叛軍攻占大理府城後,在府衙設立元帥府,杜文秀被推舉為“大總統兵馬大元帥”。
同治十壹年(1872),簡要介紹杜文秀。起義失敗後,恢復為雲南提督衙門。
辛亥革命後,先後歸騰達、楚大、滇西師團指揮。解放後移交給* * *十四軍,建成部隊幼兒園。
1986年交由當地* * *修建為大理博物館。
1988 65438+10月1,正式對外開放。
2011對占地2650平方米的碑林展區進行了改擴建。
永久展覽館
歷史文物陳列館
大理歷史悠久,被譽為“文學名邦”,留下了許多豐富的文化遺產。大理海東銀索島貝丘是雲南最早的新石器時代遺址,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歷史。公元1253年,元世祖忽必烈率軍滅大理,建立雲南省,並采取壹系列措施發展生產和交通,使大理的農業、手工業、商業和文化有了壹定的發展。明初,大理州縣各級官員由外地派出,生產力進壹步提高,大理的瓷器手工業開始發展。到了清代,在大理設立了提督府,使大理再次成為雲南的政治、文化和經濟中心。歷史展覽館展示了這些歷史發展遺留下來的遺跡。
佛教藝術展覽館
1978崇聖寺三塔和1981佛圖圖塔等主要佛教建築維修期間,清理出南詔、大理國珍貴宗教文物數千件。國內文化界、佛像愛好者和收藏者將南詔、大理國的金屬造像稱為“大理佛”。佛教藝術展廳展示了大理地區不同時期出土和收藏的佛教藝術造像。
杜文秀起義圖片陳列館
公元1856年,雲南發生了以杜文秀為首的各族人民反清起義,建立了以大理為中心的反清政權。杜文秀紀念碑被選為總統的元帥。通過收集到的圖片、資料和實物,展示杜文秀起義的過程和經歷。
古代書畫藝術博物館展廳
藏品中的書畫作品有明清時期著名畫家張瑞圖、翁方綱、黃慎、張之洞和現代畫家徐悲鴻的作品。
雲南府尹歷史沿革陳列館
用圖片等資料展示大理博物館所在的雲南知府衙門的歷史,通過幾位著名的雲南知府追溯歷史,回顧大理作為邊城和軍事要地的烽火歲月。
現代書畫藝術博物館展廳
居住在大理的書畫藝術家創作的優秀書法作品將匯聚壹堂進行展覽。
陶永觀展覽館
展覽整體采用新材料和新技術,陶俑博物館展出228件精美陶俑。陶俑形象生動,體態各異,栩栩如生,具有濃郁的漢族風格,融入了當地少數民族的文化特色,具有很高的藝術和研究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