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原因是久坐導致腸道蠕動減弱,糞便中的有害成分包括致癌物在結腸內滯留並刺激腸粘膜,再加上久坐者腹腔、盆腔、腰骶部血液循環不暢,會導致腸道免疫功能下降,這些都大大增加了腸癌的發病風險。(2018-03-20 健康時報《坐出來的癌癥》)腸道三大平衡中的菌群平衡、酸堿度平衡都與攝取的膳食纖維息息相關,不但可以增加糞便體積、促進排便,減少致癌物與結直腸的接觸時間,膳食纖維經腸道細菌發酵所產生的短鏈脂肪酸對結直腸起到重要的保護作用。
結直腸癌發病率上升趨勢明顯是因為人們飲食結構和生活方式所發生的巨大變化。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食譜中普遍存在“三高壹低”的問題,即高脂肪、高蛋白、高熱量和低纖維素。此外,不良的生活方式也是年輕人罹患大腸癌的主要原因之壹。現代人食用紅肉等高脂食物的攝入量不斷增加,蔬菜水果的攝入量相對較少,
因而缺乏能夠促進胃腸蠕動、加快食物通過胃腸道的膳食纖維。對於需要久坐、缺乏運動的年輕白領,其腸道蠕動會更容易減緩,從而引起排便紊亂,使毒素在腸道內的滯留時間延長。對腸道造成的負擔,也增加了致癌物與腸道接觸的機會,增加罹患大腸癌的風險。
雖然大腸癌聽起來比較可怕,但是大家也沒有必要過分擔心。大腸癌是可以被治療的,而治療的關鍵就在於早期發現。如果能做到早期發現,罹患大腸癌後的5年生存率可達90%以上。如果生活中出現排便規律改變,排便次數頻繁或明顯減少,便秘腹瀉交替,原因不明的貧血、便血、消瘦及腹部腫塊等情況時,應及時到正規醫院檢查。
此外,有結直腸息肉史或結直腸癌病史、慢性腸炎、長期飲酒或食用高脂食品、長期坐位工作且缺乏運動的人群為高危人群,可每5年做壹次腸鏡檢查,每年做壹次大便潛血檢查和肛門指檢。如果發現有腸息肉或腺瘤則必須盡快鏡下切除,因為絕大多數大腸癌都是由它們演變而來。從息肉或腺瘤到癌變需要5年~15年,發現病變,及時切除,可以避免大腸癌的發生。
需要大家特別註意的是,通過調整飲食結構和生活方式可以有效地預防大腸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