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蘇州清明節掃墓預約指南去年由於陵園疫情防控,祭掃人數受到很大限制,預計今年祭掃人流會有所增加。3月,壹年壹度的清明掃墓、踏青高峰即將到來。預計2021的車流將集中在3月20日、21、27日、28日和4月3日、4日、5日的節假日期間。這幾天盡量避開祭掃高峰,錯峰出行,文明祭掃。
現場祭祀和祭掃預約指南
戶外墓園確實需要現場祭掃的群眾,可直接掃碼或通過“蘇州民政”登錄“蘇州雲祭掃”公眾信息平臺,進入“祭掃預約”模塊,按要求填寫相關信息,進行網上預約。
約會流程:
清掃說明:
1.祭掃者須提供購墓憑證,健康碼綠色碼如“蘇州城碼”或“蘇康碼”、“沈燧碼”,預約憑證(短信、二維碼等信息)。進入墓地前佩戴口罩並進行體溫測量,自覺遵守殯葬服務安全管理規定。
2、疫情高發地區,需在7天內攜帶核酸檢測陰性報告。
3.清道夫應該盡量減少公共交通。
提示:目前蘇州仍實行預約掃墓。妳必須提前預約才能去。去掃墓要註意易堵路段,戴好口罩,做好個人防護,按規定出行。
對於沒有預約祭掃的群眾,墓區會根據當天的預約做好引導服務工作。當天預約未滿的,將指導前來掃墓的市民當場預約。如果預約已滿,將勸說未預約的市民返回。
蘇州清明節的飲食習俗:綠色餃子和熟藕。
春秋時期,晉文公稱王後,放了火燒山三天三夜。結果介休和母親被活活燒死,文公非常後悔。為紀念介休,規定每年此時“禁火寒食”,不準生火。只允許吃冷食和冷水。但是在溫雅精致的城市蘇州,吃冷食的習俗也是多姿多彩的。
綠餃子和熟蓮藕是蘇州清明的時令食品,是古代寒食習俗的文化遺產。蘇州傳統文化研究會副會長葛春元說,這種綠色的餃子是用麥苗葉做的,用石灰澄清後摻入米粉,裏面可以放豆瓣醬等餡料。綠湯圓色澤翠綠,味道清香,是蘇州人清明節的必備食品。
此外,煮熟的蓮藕酥糯糯,風味獨特,也是蘇州人的時令食品。據介紹,在去清明節之前,人們從荷塘中采摘老化的蓮藕,去掉節和尖,兩端切下壹薄片,用糯米填滿,然後用牙簽將薄片蓋上,用釘子釘牢。將蓮藕放入鍋中,加入食用堿,蓋上壹些荷葉,蓋上鍋蓋,大火煮至蓮藕焦黃酥脆。冷卻後蘸紅糖糖漿吃。
祭祀:新婚夫婦“去花墳”
相傳,為了紀念介休,晉文公每年清明節前都要去祭祀介休,形成了寒食掃墓的習俗。
蘇州人在清明節不敢怠慢自己的墳墓,尤其是逝去七年卻還沒到紀念日的人。新婚夫婦要壹起上墳,這叫“去花墳”。直到今天,清明節掃墓的習俗仍然在民間流行。
葛春元說,過去清明節除了掃墓,家家戶戶都要“過節”,祭祖。按照蘇州的習俗,祭祖是有鬼的。清明節,7月30日和10月(第壹天)是“鬼節”,端午節,冬季至日和除夕是“人月節”。在鬼節,小麥面制品用於祭祀,燒紙、熔元寶等迷信活動也很盛行。
玩法:山塘會看《留下來吃飯》
拜神,蘇州人俗稱“出門”。蘇州曾經以三節聞名,即每年的清明、七月、十月(初壹)三節。其中清明最旺。
蘇州壹府三縣有30多座土谷神像。在清明節,他們將被攜帶和安排儀式,他們將通過長門山塘街,在虎丘縣的譚力進行崇拜。開會那天,城鄉居民蜂擁而出,穿過僧橋和山塘街,這是過去蘇州山塘看會的習俗。蘇州人向來好客。這壹天,住在附近的居民往往會故意殺雞殺鴨,烹魚烹肉,所以要留下來與來此觀禮的親朋好友共進晚餐,俗稱“留宿宴”。
在當時開會的隊伍中,地位最高的雕像是黃成大人,他不僅有玄橋和暖橋,還有壹匹神馬做後援。除了菩薩神的官方儀式,還有很多民間雜技和文藝表演,是隊伍中最受歡迎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