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安徽民俗

安徽民俗

安徽民俗有1,九華山廟會。

自唐代以來,每年農歷七月三十日(地藏菩薩的吉祥生日)前後,佛教徒和當地商界聯合舉行盛大的紀念活動,吸引了遠近的信眾和遊客。1983年恢復廟會制度,1989年共舉辦7次。1989廟會歷時1個月,舉辦了12次活動。

大型佛教活動有:百年宮金色大廳佛像無瑕身開光儀式、水陸法會、紀念金帝藏(金喬覺)誕辰1294周年儀式、祇園寺傳授的三大戒律、禪宗二祖惠科大師的地址認證會等。聯誼活動包括首屆中國四佛山聯誼會、海內外高僧大德座談會等。

2.阜陽火把節

阜陽地區稱中秋節為火把節。晚上,我點燃火把,前往我的家鄉紀念劉福通領導的紅巾軍起義。相傳漢和組織農民起義,紛紛舉火響應,率先在潁州發動。有童謠曰:“城池火起,政散;城中無人,紅領巾坐板凳。”此後不久,每到中秋之夜,潁州的年輕人就模仿紅巾軍,用稻草和葵花稈包裹稻草,在野外焚燒,四處搖晃,直到燒盡。當地的習俗叫“燒火把”,從來沒有失敗過。

3.徽州的婚姻

在過去,徽州的婚姻嚴格遵循父母的命令和媒妁之言。壹般有九個程序:做媒、雇人、邀約、搬婚、開臉、迎親、拜堂、鬧洞房、回門。媒人壹般都是大齡女性,稱為“媒人”。雇傭俗稱“送包袱”,女方收禮當天回禮,婚姻就定了。婚禮當天,姑姑或姑母用兩根絲線將新娘額前的頭發擰在壹起,稱為“開臉”,也叫“拉面”。

然後就是婚禮,拜堂,鬧洞房。婚後第三天,新郎陪著新娘去拜祭父母,稱為“回門”。這是“明媒正娶。”還有其他特殊形式,如童婚、納妾、換親戚、偷親戚、收養、慶祝幸福和婚前婚姻。50年代以後,父母的包辦婚姻逐漸被自由戀愛取代,婚姻簡單。80年代以後,壹些人采取旅遊婚禮和集體婚禮的形式。

4.五個俱樂部

農歷五月初壹是秀英縣舞陽廟會的日子。屆時,四鄉百姓將齊聚海陽燒香,祈求五煞驅邪,化惡為善。廟會遊行,“領頭大旗”開道,“執事”管理沿途雜工。藍、白、黑、紅、黃、綠、藍旗飄揚,後面是十根景區桿、靜默牌、全民傘、豬、馬、牛、羊、牌坊的紙紮偶像,後面是地方戲曲隊、雜技隊。這個廟會起源於明朝初期。

朱元璋和陳友諒在皖南打了幾年仗,軍民死傷慘重。朱稱帝後,下令江南百姓,每村建“五尺廟”,戰死的士兵為“五人”,由百姓供奉。《明史》中有“諸神在前後五艙”的說法。於是代代相傳,演變成了香火非常旺盛的五艙廟會。

5.阜陽剪紙

剪紙在安徽阜陽有著廣泛的應用。壹種是在節日用紅色剪報裝飾,如窗花、門簽、鼻煙、婚禮用花等。,且內容多為吉祥、喜悅的象征,或比喻;另壹種是用作鞋子、毛巾、圍兜、肚子等童裝上的刺繡圖案,材質壹般是花鳥蟲魚。

阜陽剪紙善於運用粗細線條相結合、陰陽交替的雕版手法,將中國北方剪紙的渾厚蒼勁與南方剪紙的精致秀美結合起來,形成剛柔並濟、節奏和諧、古樸美觀的地方特色。

1,中國巢湖漁火音樂節

中國巢湖漁火音樂節將在安徽合肥巢湖舉行,從中廟到嶗山島。湖畔舉辦了“大湖之夜”音樂會、湖鮮美食嘉年華、舞龍舞獅大賽、光影巢湖攝影大獎賽等多場精彩活動,為合肥市民呈現了壹場視聽盛宴。

2.中國黃梅戲藝術節

這是壹個針對中國五大名劇之壹的黃梅戲的文化藝術節。於1992年6月6日出生於安徽省安慶市。是中國首屆黃梅戲藝術節,是中國傳統文化藝術交流展示的重要藝術節之壹,是安徽省安慶市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品牌和標誌性文化形象。

3.中國(蕭縣)富陽節

伏陽節始於年初壹,持續壹個月。根據農歷節氣,夏季至日後的第三個庚日(壹個庚日九天)是“首伏”,第四個庚日是“中伏”,立秋後的第壹個庚日是“末伏”。在這壹個月裏,蕭縣、宿州、淮北等地的人們集中在賓館、飯店和特色羊肉館、燒烤攤,吃羊肉、喝羊湯,故稱富陽。

4.中國國際詩歌節

為弘揚優秀民族文化,繼承和發揚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的遺誌,增進國際友誼和文化交流,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安徽省馬鞍山市自1989起,每年金秋重陽節期間舉辦壹次中國國際詩歌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