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它們的做工以及材料都非常的精細和珍貴!
長5.73厘米,寬6.6厘米,厚5.3厘米。在清代康熙年間從內蒙古阿拉善左旗進貢到清宮內務府,這是壹塊純天然的石頭,無汙染,無添加,色澤紋理全是自然形成的,看上去完全是壹塊栩栩如生的五花肉塊。“肉”的肥瘦層次分明、肌理清晰、毛孔宛然,看了有沒有想吃肉的沖動!
就問妳像不像,流口水了沒有,相信初次看到它的人不會把它當成硬邦邦的石頭,因為怎麽看它都像是壹塊連皮帶肉、肥瘦相間的東坡肉,無論是色彩還是紋理,都可以亂真,似乎都能聞到紅燒肉的香味。創意構思之巧妙,雕刻技法之精湛令人嘆為觀止。底座采用純黃金制作而成。
翡翠白菜,長18.7厘米,寬9.1厘米,厚5.07厘米,清代光緒年間陳設於永和宮,永和宮是光緒皇帝瑾妃的寢宮。翡翠白菜就放在瑾妃的寢宮,翡翠白菜上兩只昆蟲,古代名為“紡織娘”有多子多孫的寓意。
博物館壹開館去看的人,壹般都是先去看“白菜”的,翡翠白菜受歡迎程度可想而知,白菜物品貼近生活,貼近自然,白菜雕件越來越受到人們喜歡。
其壹,白菜諧音“擺財”有招財進寶財源滾滾的意思;其二,白菜雕件現也有開枝散葉,綿延子孫;其三,翡翠白菜雕件有壹青壹白,表明自己清清白白之意!
翡翠白菜,綠色色彩鮮艷,翡翠綠色與白色的結合惟妙惟肖,還有白菜葉子上的昆蟲,生態親近自然之美,近年來,翡翠價格日益瘋漲,翡翠白菜的價格絕對是最貴的,看來人們的喜歡也沒有錯啊。
在我看來,臺北博物館把這兩樣東西當做鎮館之寶,就跟鬧著玩壹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