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慈禧的壹頓飯是什麽樣的,她是如何防止被人下毒的?

慈禧的壹頓飯是什麽樣的,她是如何防止被人下毒的?

慈禧是晚清時期的實際統治者,17歲入宮,21歲生下同治皇帝,26歲成為皇太後,並垂簾聽政,掌握朝中大權。從這時候開始,她的追求奢侈生活之旅便開始壹發不可收拾。

慈禧形成的第壹個奢侈的怪癖,是喝仙人酒(人奶)。

據說慈禧從26歲開始,壹直到75歲才停止,這期間49年從未間斷,如果壹天喝的晚了都要大發脾氣。為此宮裏專門為她養了壹批“奶娘”,每個季度120名,這期間不許這些“奶娘”為其他人,包括她的孩子提供任何奶源,這導致了許多人家的孩子因為沒有充足的母乳而死亡,我們從這裏就可以知道慈禧是多麽得殘忍。

不僅如此,慈禧用餐也是十分講究,最為人所知的便是每頓飯吃100盤菜,即使不吃也要撐個場面。

伺候慈禧飲食的機構叫壽膳房。關於慈禧日常生活中用膳的情況,金易、沈義羚所著《宮女談往錄》中有詳細的描述。

書中主人公是伺候慈禧吸煙的貼身宮女榮兒。據榮兒回憶,慈禧用餐的時間中餐在10點半前後,晚餐在5點前後,另外下午2點、7點有兩次加餐。大年初壹、過節的晚膳壹般都要擺上壹百二十幾樣菜,外帶時鮮。

“不管擺膳在什麽地方,寧壽宮也好,體和殿也好,要同時擺三桌同樣的菜。天壹桌擺在最東頭,地壹桌擺在盡西頭,人壹桌擺在中間”,慈禧在中間壹桌用餐。

“菜分三大類,第壹是應節的吉祥菜,像壽比南山、吉祥如意、江山壹統等;第二類是貢品菜,如熊掌、大犴子、飛龍、鹿脯等;第三類是壽膳房按照節日膳譜做的例菜。”

“最後壹道是壹盤隔年的煮凍餃子”,“東北叫煮餑餑,是老祖宗在進關以前過年的傳統食品”,以示不忘祖宗之意。

慈禧吃飯時,皇帝在東側,皇後在西側侍膳。傳膳時,從宮門口壹直排到壽膳房,總***需500余人。

據書中介紹,慈禧用膳時,其身後有四位服侍過前幾朝皇帝、有功勞、有威望的老太監伺候。慈禧眼看哪樣菜,太監便及時布哪樣菜。

但不論什麽菜只能布兩次,不會有第三次;如有第三次,這四位老太監便有權喊“撤”,其意是不讓人知道慈禧喜歡什麽口味,平時也不準宮裏人談論慈禧的好惡,以防不測。

日常慈禧用膳地點在宮內,不外長春宮、儲秀宮或樂壽堂;在頤和園也只在樂壽堂用餐。

傳膳就在室內當中擺壹張椅子,椅子前擺壹張類似炕桌的宴桌,滿語叫“圖思根”。在這張圖思根上加擺壹張圖思根,兩張圖思根的高度相當於壹張普通方桌的高度。上面壹張圖思根擺列著慈禧喜歡吃的菜肴。

更換食品時,撤下上面的圖思根再換上壹張,擺上新的食物。還有許多照例不吃的食物擺在壹張壹張的許多高桌上,這些食物是為了賞人用的。

慈禧吃白菜只吃中間的那壹小部分,將兩端全部扔掉。餐桌中要擺放眾多水果。

慈禧在進膳之前,還特設了嘗膳官,嘗膳官說白了就是壹個試毒的。

在慈禧太後進膳之前,嘗膳官先行嘗試,也就是說,壹旦飯菜有毒,首先“翹辮子”的就是他這個倒黴蛋。有了這道保險,慈禧太後還覺得不放心,她還有壹道更厲害的防毒措施,那就是——試毒銀牌。

有讀者會說,慈禧太後的餐具很多都是銀制的,她進膳的筷子也是銀制的,舀湯的調羹也是銀制的,這些銀制的餐具,盡皆能驗毒,她何苦又弄什麽試毒銀牌?

試毒銀牌和銀餐具還真不是壹回事,雖然它們全都是銀制的,但試毒銀牌的銀子是“活”的,而制作餐具的銀子卻是“死”的。

死銀、活銀壹說,出自清末趙褒所著的《宮闈拾遺》:“活”銀和“死”銀究竟有什麽區別,讓小編按照那本書的記載,簡單地羅列壹下:

1:試毒銀牌用的銀子必須是浙江仙居的銀礦石(中國三大銀都分別是:湖南郴州(永興的白銀多是從廢液廢渣中提取,故此銀質不純)、浙江仙居和河南豫北地區)將此地的銀礦石運到京城,交給銀作局,由銀作局提煉出銀質最純的白銀。

2、將白銀打制成半尺長,手指寬,薄如蟬翼,帶有編號的300枚試毒銀牌。

3、試毒銀牌必須供奉在曾經嘗吃百草的藥仙孫思邈的神像前三日,讓其沾到藥王的靈氣。這樣的試毒銀牌,才可以被送到慈禧的餐桌上去試毒。

慈禧愛養生,往往吃完晚飯時間還早,那麽在飯後走壹走是慈禧的壹個習慣。伺候慈禧走壹走的散步隊伍往往有幾十人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