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是中國二十四節氣之壹,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劃分的。太陽從春分開始,每前進15度為壹個節氣,清明節在黃道上的15度。因為二十四節氣客觀地反映了壹年四季的氣溫、降雨和物候的變化,古代勞動人民用它來安排農業活動。
《淮南子·天文訓》說:春分後十五,鬥指乙時,晴風。據《歲時百問》記載,此時萬物生長清凈明,故稱清明。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好時機。所以清明節前後,要訂瓜種豆種樹,避免出現清明農諺。
清明節,廣東:
在廣東,清明節掃墓叫掃山,崇山,崇清。清明節期間,廣東展現了春天和寧靜的形象。掃墓和郊遊是廣東人節日的主要禮儀主題。因為有優勢,壹家老小也去山裏鄉下踏青。廣東人非常重視祠堂和祖先,祭祀祠堂、祠堂和祖墳。
壹直被視為重中之重。每到清明節,不管是在海外還是離家不遠的地方,都要趕回老家和老鄉壹起祭祖。清明節也成了家人團聚的日子。廣東有清心健行的習俗,與健行不同。散步是郊遊,親近自然,散步是壹家人或壹群人有序掃山的時間。
每年祭山時,先清除祖墳周圍的雜草,然後紮紙,供奉金豬、雞、鵝、魚、鮮果、糕點、飲料等。是用來膜拜的。祭拜儀式結束後,豬被當場切開並烤熟,配以新鮮水果和點心進行野餐,或者回家享用盛宴。
清明節是廣東祭祖的盛大節日。有些地方舉行清明節,吃清明宴的習俗自古就有,男女老少都參與其中。場面宏大,熱鬧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