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花神的生日-花節

花神的生日-花節

農歷二月十五日是民間習俗中花神的生日,也是百花的生日,稱為“花節”,又稱“花神生日”、“百花生日”。

有種花、賞花、賞紅花等活動,故稱“花朝”,與8月15日的月亮和黃昏相對。

“百花生日好時節,花朝未半春;花花綠綠,還是辛苦裝點花神。”

這是慶祝百花生日這壹古老江南民俗的寫照。

花節在全國大部分地區都很受歡迎。由於地理氣候條件不同,花節的具體日期也不同。

在壹些地區,二月是花王朝,而在另壹些地區,二月十二日或十五日是花王朝。

成都是農歷2月15日,其他很多地方把2月15日作為百花生日,北京、江蘇等地是農歷2月12日,山西部分地區是農歷二月初二,還有河南的洛陽、開封。農歷2月2日和2月12日也分別有記載,雲南大理白族把農歷2月14日作為壹年壹度的花節。

花節歷史悠久,春秋時期的《陶朱公》中就有記載。

唐宋時期廣為流傳。

明清時期的花會因為沒有上層統治者的提倡和支持,沒有宋代那麽熱鬧。雖有賞花飲酒等活動,但多限於文人。

花神,相傳是北魏夫人的女弟子。據說她擅長種花養花,被後人尊為“花神”,花節也依附於她的節日。

在花節期間,人們互相邀請出去郊遊,笑著賞花。

在江南,花會上還有“賞紅”活動。

人們用紅布或紙做成小旗或條,綁在花和樹的樹枝上,或者放在花盆裏來慶祝花的生日。

有些地方也有花節吃百花糕的習俗。

據說百花糕是唐朝武則天發明的。

有壹年花節,武則天帶領多名宮女在花園裏賞花。

看到那些美麗嬌艷的花朵,她突發奇想,讓宮女們采集各種花朵,回宮後用大米搗碎,蒸成香噴噴的糕點,也就是百花糕。

以後,每逢花朝節,武則天都把百花糕作為禮物送給大臣們。

民間還有壹種說法是“早上起來會晴下雨”。正所謂“有益而無益,但看2月12日。

這壹天,應該不會有雷雨。正如民間諺語所說:“雷聲震百心,雨點小。

在花節前後,人們觀賞、喜愛、欣賞、尊敬花朵,同時相互交談,講述花神的美麗傳說。

在南京的中華門和蘇州的虎丘之外,還有“花壇”。

過去,花農、花販和從事其他種植行業的農民在這壹天聚集在花神廟前,供奉祭品和水果,慶祝花神的誕生,或充當娛樂神,吸引了成群的遊客前來觀看,形成了熱鬧的廟會景象。

有些地方舉行類似於今天花展的“鬥花”和“鬥蝶”。晚上,人們聚在壹起舉著燈籠遊行,稱為“花燈”。

在廣西的龍州、寧明等地,還有花節男女青年聚在平壩唱歌的習俗。歌曲是以百花仙子為主題的民歌對唱,以歌曲為媒介,在真摯的歌聲中獻花做愛,盡情歡樂,拋繡球。

在寧波,姑娘們在花節縫綢緞(塞棉絮),祈求像百花娘子壹樣美麗聰明,會繡花。

女人們停下刺繡和針線活,焚香點燃蠟燭,膜拜桌上的繡花窗簾。

大理山腳下的白族人民在農歷二月十四日舉行“春節”。屆時,家家戶戶門前都擺起盆花,組成壹條“花街”,壹排排鮮花,五彩繽紛,蔚為壯觀。

古城及其郊區的居民和農民身著盛裝走出家門,來到大理古城的街頭,逛花街,賞花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