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觀察日記,分析孩子在中產階級玩遊戲的損失

觀察日記,分析孩子在中產階級玩遊戲的損失

標簽:

隨意的談話

觀察內容:喜羊羊超市

班級:二班觀察員:黃建民

兒童遊戲的現狀與分析;

今天觀察兒童角色遊戲,我們看到兒童在遊戲中是自由的、輕松的,但也感覺到兒童角色遊戲還處於初級階段。孩子最大的快樂來自於妳買我賣,缺乏真實的互動和遊戲情節,沒有充分發揮角色遊戲對孩子的促進作用。在觀察過程中,我也想到了許多問題:

1.角色遊戲的教育價值是如何體現的?

2.角色遊戲的內容越豐富,孩子玩的就越好嗎?

3.老師提供的材料是不是越多越好?

4.老師創造的遊戲環境有利於孩子之間的互動嗎?

5.是什麽影響了孩子之間的互動?

今天提供的內容、人員配置和活動:

(1)燒烤區:2人

燒烤區是今天新開的項目,所以店裏的小朋友也很活躍,很多小朋友都參與進來。大多數孩子都去過小吃店,但服務似乎落後了,所以王永浩不停地打電話:食物準備好了嗎?我餓死了。

建議:老師可以帶孩子參觀燒烤區,激勵他們制作食譜,為他們提供食物和餐具,學習必要的接待禮儀。

(2)食品區:2人

今天,小朋友陳和宋佳陽表現得非常好。他們不僅可以用語言和客戶交流,有空的時候還可以整理東西。顧客還是很多的,但是有時候顧客掉了錢拿了東西就走了。

有問題:沒人買的時候,食品店的服務員會顯得很閑,小孩子買賣的行為太單壹,很隨意。

建議:是不是可以請三個服務員,兩個工作壹個休息,大家輪流,讓三個孩子都有工作的機會,既提供了兩個服務員交流的機會,又滿足了孩子在其他區域玩耍的欲望。另外,是否可以適當增加食品店的品種,有不同的價格標簽,幫助孩子學習貨幣價值的初始意識。

(3)果蔬區:1人。

今天的菜場生意清淡,可能和燒烤區有關,因為今天的燒烤區是新增加的,孩子們興趣高,沒人買菜。而且壹開始只有壹個服務員,壹個人坐著。

建議:可以把三個購物主題組合起來,然後明碼標價不同嗎?還可以加入壹些食品加工,豐富購物主題的內容。

活動反映:

通過今天的活動,我發現小朋友很喜歡當店員,顧客和服務員之間可以有基本的對話。孩子們對燒烤區更感興趣,但蔬菜區有點淡。在下壹個活動中,我們將考慮合並這兩個領域,以實現互補。另外,在活動中,孩子用錢快,導致錢不夠用。我們考慮能否成立壹個“銀行”,既增加作用,又解決貨幣的流通。同時也可以豐富孩子的交通方式。不要總是走累了。可以增加壹些交通工具,比如公交車,出租車。

總之,角色扮演的指導需要經歷觀察遊戲——發現問題——調整策略——繼續觀察——總結遊戲的階段。這是壹個反復循環的過程。作為老師,首先要學會觀察,在觀察的過程中發現問題,並根據問題制定策略,然後在下壹階段的遊戲中重新觀察。也許調整後的策略未必對遊戲有幫助,只能通過反復觀察、調整和思考。可能今天看到的角色遊戲也是壹邊倒的,因為第壹次和第二次的觀察有壹定的偶然性。我不知道我的建議是否可行,但可能不重要。重要的是發現問題,積極尋找解決方案。兒童遊戲始終處於動態之中,遊戲中出現問題很正常。只要學會透過現象看本質,透過行為做策略,讓角色遊戲真正起到促進孩子發展的作用,而不是壹個簡單的看起來熱鬧實際上原地踏步的重復過程。我們要做的是通過互動和合作,促進孩子運用材料和語言的能力。

分享

宏博之窗2010-11-16 10:14:32[報道]

觀察內容:玩偶之家(3)

觀察班:小學(2)班

觀察員:閻正

活動準備:

1.娃娃家需要的材料:娃娃、炊具(煤氣爐、鍋、鏟子、勺子等。)、餐具(碗、盤、茶壺、杯子、勺子等。),還有食物(面條,魚丸,餃子,各種餅幹等。).

2.設置幾個娃娃家的環境(包括桌子,椅子,電視,電話,床等。).

指導要點:

壹、啟發引導孩子結合自己的經歷說說父母是如何照顧自己的,從而引申到孩子身上,讓孩子討論:如果是娃娃的父母,應該怎麽做?爸爸能做什麽?媽媽能做什麽?

二、兒童遊戲,教師指導:

1.教師根據孩子扮演角色的意願將他們分成兩組,帶領他們在“玩偶之家”場景中進行遊戲。

2、教師巡視、幹預指導:

〈1〉讓孩子知道自己扮演的角色的簡單職責,能說出對方扮演的角色的稱謂,如“他是父親。她是壹位母親。”

〈2〉提醒孩子掌握抱娃娃的正確姿勢,以及如何給娃娃餵奶。

< 3 >鼓勵個別能力較弱的孩子大膽參與遊戲,體驗同伴遊戲的樂趣。

〈4〉繼續提醒孩子小心處理玩具,不要爭搶玩具,會輪流使用玩具。

活動反映:

經過前兩個遊戲,孩子們對如何玩玩偶之家遊戲有了壹定的了解,積累了壹些生活經驗,所以這個活動會給孩子們分配角色,有的扮演父親,有的扮演母親。在觀察中發現,孩子有了自己的角色後更快樂:比如思典會抱著娃娃說“我是媽媽,別哭”而扮演爸爸的曾軼可會很體面的做點吃的。

從這個遊戲的情況來看,前兩個孩子的問題和娃娃家遊戲素材的使用以及壹些套路的養成有很大關系。通過遊戲角色的分配和老師對套路的重視,這個活動逐漸形成了孩子們更好的遊戲套路。

但在遊戲中,我發現孩子在愛護玩具材料的常規要求上做得並不好。比如遊戲裏,幾個男生在搶娃娃的廚房,於是把桌子旁邊的東西、碗、盤子等等全部掃到了地上,但是他們根本不撿,繼續搶;有的孩子不把不玩的東西再放在籃子裏,而是扔掉。所以在接下來的遊戲開始時,老師首先要強調,先告訴孩子思考這種行為是對是錯,該怎麽做,並教育他們保管好遊戲資料。如果它們被損壞了,就不能玩了。大家要把幼兒園的東西當自己的玩具壹樣愛護,不要互相較勁,要互相謙讓。

宏博之窗2010-11-16 10:18:59[報道]

中班兒童遊戲的觀察記錄與反思

班級:1班教師:國盈時間:10六月13。

內容和過程

角色遊戲《小吃店》已經進行了兩個月,小朋友對遊戲很感興趣。在今天活動的開始,我和孩子回憶了“小吃店”遊戲中的主要人物以及他們各自的工作任務。遊戲開始前,我問孩子們是自己分配角色還是老師分配角色,孩子們的回答是自己分配角色。我讓他們分組討論。我不知道他們是怎麽討論的,但我想給他們壹個嘗試的機會。遊戲開始了。我把玩具分成幾組。雖然比賽前我壹直提醒孩子們不要搶玩具,但還是有幾個孩子看到玩具抱著他們就怕自己沒得玩了。這個時候我發現有些群體的角色比較好,包括廚師、服務員、顧客。有的團只有廚師和服務員,沒有顧客。在我的提醒下,他們換了壹些角色。在比賽過程中,羅曼·齊家和盧宇航發揮得更好。葉壹帆耐心地坐在顧客的位置上等著。我看到卓馨子很認真地當廚師,他甚至對顧客說:“妳覺得好吃嗎?”“要不要加點調料”等等。也有幾個小孩子過得不錯。但是還是有壹些孩子對玩具感興趣,忘記了自己的角色。在老師的提醒下,幾個孩子回到了角落裏。在遊戲的過程中,很多孩子失去了角色意識,以至於遊戲玩不下去。遊戲結束,孩子學會收拾玩具,但還不夠整潔。

兒童行為分析

中班上學期的孩子有壹定的角色意識和自主意識。在遊戲中,老師不需要壹味地為孩子解決問題,而是可以把壹些簡單的問題拋給孩子,讓他們開動腦筋去解決。

老師在遊戲中發現問題,要用平行的方式幫助孩子,讓遊戲繼續下去。

反思與提升

遊戲開始,全班小朋友都會積極參與遊戲,也有自己的看法,但是角色意識不夠強。有的孩子只會玩玩具,不清楚自己的角色,有的孩子能按照角色要求行動,但表現壹般。也有壹些孩子不遵守遊戲規則。

知識準備方面做的還不夠,繼續要求家長配合我們的工作,帶孩子去逛小吃店。教師提供相關信息,豐富孩子的知識和經驗。在區域活動中,提供玩具以進行小組活動。增強孩子對角色的理解。

鴻博之窗2010-11-1611:11[報道]

小班角色遊戲中玩偶的觀察與反思

地點:三班背景:設置娃娃的家居環境時間:2010,10,19。

老師:劉奇

玩偶之家遊戲其實是孩子們日常生活的真實寫照。這些內容孩子都很熟悉,比如吃飯睡覺。他們也希望自己能做父母照顧孩子,做父母壹樣的事。因此,孩子們對遊戲的內容非常感興趣,所以我們決定推出這款遊戲。

壹.案例:

在今天的遊戲中,老師以客人的身份走訪了每個娃娃的家,隨機觀察了孩子們是如何接待客人的,並錄制了壹些片段。

我去了何明組裏的娃娃家。他他第壹個看到我,說,妳是來我們那玩的嗎?我是對的。我是作為客人來的。妳受歡迎嗎?他他說:好!而其他孩子都在玩自己的玩具,沒有發現我。

我又來到了第二個娃娃的家,李翰娜。這次我敲門了。李翰問我是誰。我說我是劉老師的客人。她開門歡迎我,並請我坐下,給我倒了些水。

二、分析:

我發現活動能力強的孩子做的還不錯,對如何接待客人很熱情,能力弱的孩子做的不夠好,需要加強。還有大部分孩子不喜歡去別人家,喜歡待在娃娃家玩,所以接下來的遊戲可以鼓勵孩子出去做客。

第三,反思:

在這個遊戲中,老師繼續加強對幼兒如何客串的指導,孩子們也對客串產生了興趣。我專註於象棋比賽。他先去了鄭的玩偶之家,敲了敲門,然後告訴鄭他是誰,然後就在他們的房子裏快樂而又饑渴地玩耍。文瑞給了他壹杯酒,說了聲謝謝,並在他離開時對那裏的孩子們說。後來,他還在他的玩偶之家接待客人,展示他的表演。

從遊戲中,我感覺老師也可以註意教孩子壹些溝通的方法,豐富他們的遊戲內容。讓孩子學會與客人交談和交流,這樣遊戲的內容會更有趣,對孩子更有吸引力,能有效增加孩子的交流和語言能力。

鴻博之窗2010-11-16 11:13:18[報道]

小班角色遊戲(醫院)案例引發的思考

地點:三班教室背景:設置醫院環境時間:2010九月14老師:王麗娟。

壹、案例:角色遊戲已經開始,這是角色遊戲(醫院)的第二堂課。如今,司田是壹名註冊醫生,何明是壹名醫生,是壹名藥劑師,王和索浩邦是註射技術員,其他大多數孩子都是病人和家長。比賽進行的很順利,突然傳來壹片哭聲。我趕緊跑過去,發現藥劑師淚流滿面(兩頰通紅),而楊則壹副陷入困境後懊悔不已的樣子。我猜他壹定是搶了玩具。像往常壹樣,我肯定會批評他,但今天我改變了主意,為什麽不通過另壹種方式幫助我的孩子,並真正了解我的行為的嚴重後果。我著急地說:“齊靜,妳要去醫院。”“醫生,快給他檢查壹下。”於是,醫生問:“妳哪裏疼?”趙浴辰說:“我的臉疼,腳也疼。”醫生說:“他骨頭斷了,去放射科拍片。”競技象棋很快幫助趙浴辰射擊。我對齊靜說:“妳回去好好照顧他,下次註意。”齊靜在旁邊不停的點頭,說:“知道了,下次不會了。”

二、分析:在平時的自由活動和遊戲中,經常會發現抓碰事件。對於這類突發事件,老師往往采用說教和批評的方式。但老師們苦口婆心的說教後,“肇事者”也承認了自己的錯誤,只是玩著玩著就忘了,效果並不明顯。這次我嘗試用遊戲的形式來處理,讓孩子置身於遊戲的情節中,真正意識到自己的魯莽行為給同齡人帶來的痛苦,同時也豐富了遊戲的情節。

三、反思:當孩子在活動中出現問題時,老師要避免枯燥的說教。《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幼兒社會態度和社會情感的培養尤其要滲透到各種活動和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要創造良好的環境,讓幼兒感受到被接納、被關心、被支持,避免單壹、呆板的口頭說教。

小班孩子的自控能力和規則意識都不是很強,經常無視規則。如果老師只是壹味的說教,恐怕效果微乎其微。這壹次將孩子常見的問題融入角色扮演活動中進行教育,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行為所造成的“嚴重後果”,從而加強自我約束和控制。

洪波之窗2010-11-16 16:07:57[報道]

活動內容:玩偶之家

提供的材料:玩偶家居場景,玩偶,小碗,勺子等玩偶家居餐具。

案例記錄:

角色遊戲壹開始,林俊豪就跑到娃娃家忙活起來。過了壹會兒,孩子們陸續來到娃娃家。突然賈敬過來跟我說:“薛老師,俊浩在搶娃娃家的刀。”我定睛壹看,只見俊浩緊緊握著壹把玩具刀,曾軼可和夏正試圖從他手中奪回來。曾軼可嘴裏還喊著:“這是娃娃家,這是娃娃家。”問了原因,得知俊浩從夏手裏搶過刀後壹直不放手,想壹個人玩,不讓娃娃的媽媽夏切菜做飯。“俊浩,妳喜歡玩這把刀嗎?”我問他,俊浩點點頭,“可是娃娃餓了,想吃東西。如果妳不把刀還給娃娃的媽媽,她媽媽就不會做飯,所以娃娃就會餓。以後可以玩嗎?”“嗯”俊浩想了壹會兒,不情願的放下刀,去其他區域玩了。

案例研究:

這個案例說明,小班的孩子在活動中往往以自我為中心,往往以自己的需求為唯壹標準。案件中,俊浩持刀不肯放手,充分說明了這壹點。而且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也喜歡模仿,拿別人拿的,玩別人玩的,以至於在玩具匱乏的時候,出現了爭搶的現象。所以作為老師,除了用語言調解孩子之間的矛盾,對於幼兒來說,同類玩具的數量要盡可能多,創造條件讓孩子選擇和模仿,減少因玩具不足而產生的矛盾。

二班的薛亞瓊。

洪波之窗2010-11-17 10:29:55[報道]

中產階級角色遊戲觀察記錄

——初步學會解決問題的能力。

觀察內容:風味小吃店

觀察時間:2010 9月15。

觀察員:陳穎

班級:中學壹班

觀察記錄:

“風味小吃店”是我們班小朋友很喜歡的角色遊戲。風味小吃店根據孩子的需求,有餃子、饅頭、湯圓、羊肉串。許多孩子喜歡在風味小吃店玩遊戲,擺弄這些生動的材料。有壹次,王利傑選擇了風味小吃店的遊戲,他賣羊肉串。在遊戲中,他發現做羊肉串的謝走了,馬上跑去擺弄做羊肉串的材料,還蠻好玩的。謝回來後,她和吵了起來。因為在這個時候,王利傑不想離開他做羊肉串的崗位。他讓謝去賣羊肉串,但盧宇航不願意。他據理力爭,對謝說:“我明明是做羊肉串的,就先來了。”王利傑想了壹會兒說:“那麽我們有石頭、剪刀和布。”。結果,王利傑輸了,他去賣羊肉串。

分析與思考:

經過壹定的時間,同壹個遊戲中出現不同的角色,每個角色都應該有自己不同的職責。在觀察過程中,孩子們因為“妳該怎麽辦?我該怎麽辦?”有爭吵,說明孩子的遊戲在進步。在之前的遊戲中,兒童遊戲的角色數量少且不穩定,沒有明確的角色分工。隨著遊戲的逐漸發展,遊戲的角色越來越多,遊戲的劇情也越來越豐富。由於遊戲材料和參與遊戲人數的影響,兒童往往會離開當前的角色,參與其他遊戲,甚至搶占他人的角色。這些現象的出現告訴老師,孩子的遊戲需要規則,需要角色的明確劃分,孩子必須明確自己的角色,履行自己在遊戲中的角色責任。

實施措施:

1.和孩子討論“怎樣才能讓別人壹眼就知道自己在做什麽?”鼓勵孩子和老師壹起制作標誌,如品牌、圖片、衣服等。,以顯示其對應的角色。

2.根據孩子們的討論,給孩子們提供不同的服裝,幫助他們定義自己和同齡人的角色。

3.在遊戲中,有意識地問孩子,讓他們回答:“今天我是XX,我的任務是……”

幫助孩子明確自己的角色和責任,讓孩子從頭玩到尾。

活動反映:

角色和責任的劃分應該來源於兒童遊戲。教師要組織孩子討論,在遊戲觀察的基礎上確定遊戲中的角色和責任分工。在孩子玩耍的過程中關註每壹個孩子,是教師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當我們的孩子迷茫多疑的時候,我們要及時給予幫助和鼓勵。因為孩子遊戲水平的不斷提高,不僅需要孩子自我的積極探索,更需要我們老師的外力引導和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