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玩法壹
長沙老街巷的歷史追溯
雖然長沙的許多古建築在聞喜大火中被燒毀,商業街和高樓大廈也改變了城市的面貌,但妳仍然可以在壹些老街上看到歷史的痕跡。壹些街巷建起了店鋪,昔日的繁華煥然壹新;有些不在主流商圈或景點附近。如果不是有心遊客,很容易錯過這些看似不同尋常的歷史見證。在它被全部拆掉之前,看壹看它。
黃興北路以東的朝宗街作為長沙僅存的幾條馬史街之壹,曾是明清時期長沙縣的所在地,是舊時代從城門到湘江碼頭的必經之路。民國以後,湘雅醫學院、符濤女子中學和真耶穌教會相繼在這裏建立。現在還能看到清末軍務尚書屈故居的石碑,教堂還在。在街道中間,還有壹家藏在壹條名為“紫苑”的巷子裏的民國酒店。打開門還能看到裏面有飛檐的民國老戲臺。
長沙的大多數街名都有歷史意義。通過看街道名稱,可以知道這條街道在過去政府辦公樓的位置。辦公室前面是“主街”,後面是“後街”。比如天心旁邊的都正街、縣正街、高正街,都是明清時期設立的華山縣縣衙。白天,安靜祥和,還保留著古詩詞的味道;夜幕降臨後,這裏成了壹條受歡迎的美食街。
賈誼故居所在的太平街,保存著較為完整的“魚骨”街格局。因靠近湘江,千百年來商人雲集。20世紀初,外企雲集,繁榮發展。2007年底,這條古街作為古董進行了翻新,現在是壹條遊客爆滿的商業街。
美孚洋行被改造成壹個展示湖湘文化的小博物館。太平糧倉是封閉的,前身是清末的甘宜生糧庫。它的主人朱長林是朱镕基的曾祖父和叔叔。深入巷內,觀察長沙古民居的建築風格,不打擾主人。相比幾十米外的繁華商業街,這裏顯然更貼近當地幾十年的原始生活。
長沙第二場
體驗湘江西岸的湖湘文化
河西嶽麓區是體驗湖南文史的必去之地。嶽麓書院、嶽麓山、橘子洲雖然常年遊人如織,但山和沙洲的清幽淡雅底色不減,山腳下的高校老建築也會讓妳感受到這片土地的傳承與積澱。
嶽麓山
山麓之下,嶽麓山在南嶽衡山腳下。這座有著深厚文化歷史背景的著名湖湘山海拔只有300米。山上有很多古樹名木,春夏都是綠色的。深秋,楓樹和銀杏樹變成紅色和黃色。冬天,有壹種獨特的凍美。景區有兩個門,南門和東門。時間短的話,從南門出發兩三個小時就夠看主要景點了。
這裏可以看到著名的嶽麓書院,愛夜亭從後門出來。該博物館的名氣源於杜牧的《山行》和《林峰夜泊》,後者在深秋特別受團體遊客的歡迎。我在毛澤東長沙讀書時,經常帶朋友去“倚欄數夜”,這裏也是新民學會活動的重要場所。
半山腰的古廬山寺是湖湘佛教的發源地。門樓兩側有“漢魏第壹景,天下第壹場”的著名對聯
2.主幹道上沒有車道和小徑。觀光車快,小心避開。
3.坐驪山線到桃子湖站下車,然後步行到景區南門。也可以乘坐地鐵2號線在徐灣鎮站下車,然後換乘公交車在桃子湖站下車。
奧蘭治島
據說長沙是因為這條河裏的長灘而得名的。晉唐以後,大陸上出現了多種柑橘。杜甫詩中說:“桃園人改了制度,橘子洲的土地卻依然肥沃。”南宋朱、張芝渡江到嶽麓書院時曾在此歇息。1904年,長沙被辟為商埠十余年後,大陸上逐漸有了異族居住區。今天還可以看到民國時期唐生智的住所和由神父住所改建的莒州1910西餐廳。1925年,32歲的毛澤東在這裏過了壹個“獨立寒秋”,看了《上湘江北去》,寫了壹首名曲《沁園春·長沙》。
長沙玩法三
在湘江東岸尋找簡約與現代
河東的氣質和河西完全不壹樣。景區內雖然古跡眾多,但幾乎都是聞喜大火後重建的,適合作為了解歷史的窗口。省市博覽會值得壹看,展品精美,展覽設計有誠意。長沙還有妳不得不看的老街,比如面對白沙井的白沙街,面對華龍池北門的百果園巷,連接南門口和杜甫江閣的文廟坪巷等。都是有故事的老街。在妳的行走中,妳會真正觸摸到老長沙的城市肌理。
湖南省博物館
湖南省博物館由歷史文化和馬王堆漢墓兩個展廳組成,藏品豐富,陳列精美。博物館每半小時有壹次免費講座(11:00-13:30除外)。位於二樓的“湖南人——三湘歷史文化”展廳,可以讓妳詳細了解湖南從殷商青銅文明到楚人入湘,再到江西湖廣繁榮,苗族、土家族、侗族、瑤族文化習俗的歷史演變。
三樓是長沙馬王堆漢墓展廳。王堆是湖南省最重要的歷史遺產。展廳裏陳列著辛追墓出土的大量隨葬品,還原了古代人現在的生活和對來世的向往。
田心
萬歷年間,天心閣被視為長沙古城的象征。20世紀初,長沙人是靠中午的槍聲來決定時間的。
抗戰時期,是硝煙背後的市民俱樂部。今天的天心公園還是很熱鬧的,早晚都有人玩耍唱歌,非常熱鬧。
穿過崇烈門和崇烈亭,紀念長沙會戰陣亡將士的,是古長沙唯壹的歷史遺跡——古城墻遺址。爬閣樓要小心又窄又陡的樓梯。可以在拱北樓看4D短片《關羽vs長沙》,南屏樓有百年長沙圖片展,是旅行者了解長沙歷史的好機會。
長沙博物館
省博會雖然如火如荼,但長沙博物館自2015搬來後人氣壹直很旺,值得壹探究竟。壹樓和二樓分別以“湘江北去”和“中流擊水”為題,介紹長沙古今歷史文化。
既然來了,不如去欣賞壹下兩邊的長沙規劃展覽館,市圖書館,市音樂廳。建築風格和外墻設計都很有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