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個也是最重要的是讀書的動力,壹個是帶著好奇心去尋求答案,壹個是因為自己的興趣。
這部分建議主要是幫助不愛讀書的人,讓他們對讀書產生興趣,變成“讀書體質”。其實就是通過其他方式來引起妳的興趣,比如搜索作者的軼事,先聽作者的講座,參加讀書會等等。
比如,即使妳不關註任何壹個日本作家,但是今年的諾貝爾文學獎頒給了石黑壹雄,妳會有興趣看他的書嗎?每次都和諾貝爾文學獎壹起跑的村上春樹,他怎麽看待這個獎,他的作品是什麽樣子的?妳想看看它嗎?
總之,如果妳對書不感興趣,就要圍繞書來發展妳的興趣,這樣才能激起妳讀書的胃口。
另外很重要的壹點是,妳不必讀完整本書。我很慚愧,這是我至今沒有改掉的缺點,大概也是我有始有終的心態吧。每個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每本書從頭到尾,壹字不漏的讀,浪費我們的時間和精力。況且每壹本書從頭到尾都不是精華。所以在看書的時候,妳只需要學習對妳有營養有幫助的部分就可以了。
2.閱讀技巧
讀壹本書,不需要通讀,也不需要以同樣的速度讀完每壹部分。重要的部分可以反復看,不重要的部分兩眼壹掃。這也要求我們帶著問題去閱讀,更快的找到答案,也就是書的精髓。
目錄類似於大綱。先瀏覽壹下目錄,會讓我們對整本書有壹個基本的了解,可以幫助我們快速找到想先看的內容。
在日本,大部分商業書籍的作者都會把自己想要表達的重點用粗體標註出來,這是讀者最快獲取重點的方式。在國內還沒看夠書。不知道有沒有這種形式。但總的來說,我們也可以從標題和首尾段落中得到重點。
拿到重點後,還有記號和筆記。通過便利貼或者熒光筆提醒自己重要的部分,在旁邊寫上自己的靈感,這是任何壹個識字的人都會做的事情。
3.系統閱讀
這是對我啟發最大的部分。主要是針對專業人士的閱讀建議。這裏有兩個概念:縱向閱讀和橫向閱讀。
縱向閱讀:“就是在縱向上深化特定領域的閱讀”。
這種閱讀方式會讓我們成為專家。比如這本書的作者袁純壹,就是在看了白宇本的關於閱讀的書之後,才寫出了這樣壹本包含他個人經驗的書《高效閱讀》。毫無疑問,他是高效閱讀的專家。
我們每個人也可以根據自己工作和發展的需要,系統的閱讀同類書籍,這樣不僅可以反思自己,還可以帶著問題閱讀,壹定會幫助我們更好的吸取教訓,提升自己。
橫向閱讀:“橫向閱讀所有專業領域的書籍”。
這種閱讀方式會讓我們成為多面手。簡單來說,就是什麽都要讀壹點,什麽都要懂壹點,但不能精通。有時候讀這些“課外”的書是很有必要的,因為它們會給我們提供新的思路和新視野。
原俊壹建議,閱讀的70%投入到垂直閱讀中,20%投入到支持垂直閱讀的參考書中,10%投入到不知名的書籍中。這樣可以保證我們的知識儲備。
4.建立知識庫
壹旦妳獲得了知識,妳應該把它存檔。
首先是存檔什麽樣的知識。春衣原給出的方法之壹是將知識分為三類,即菜譜信息、食材信息、盤子信息。每壹個分類的比喻都很形象,可以理解為方法論、材料、形式。媽媽們會積累自己的食譜,我們也要積累自己的知識食譜。
然後用什麽樣的方法存檔。春意園在高效閱讀方面給出了很多建議,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選擇。比如剪貼簿,讀書卡,照片,日記,網盤雲等等。
知識庫的建立其實是壹個很重要的過程,因為很多人可能都有自己的知識儲備,但是大部分都是混亂的。其實可以靈活運用分類標註,讓整個系統壹目了然,更加有序。雖然這可能是壹個巨大的過程,但這是絕對必要的,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將是壹筆寶貴的財富。
5.總結輸出
總結輸出主要是非小說類書籍,畢竟這些可以更好的變成自己的用處。
不管妳讀多少書,妳都會獲得更多的知識和經驗。不去總結,不去實踐,是沒有用的。所以讀完壹本書後,我們應該把所學付諸實踐,提高自己。知識和實踐的結合可以使我們更上壹層樓。而且,我們可以以寫書和做陳述為目標,用所學和經驗整理出自己的獨門秘籍。
就像原純壹壹樣,他根據自己多年的閱讀經驗和自己的工作反思,總結了壹條關於營銷的信息。這些信息得到了同事和領導的肯定,也讓他意識到了輸出的重要性。
所以,妳每讀壹本書,就把它當作妳未來出書的原材料,為妳的產出服務。
其實這樣看書也是壹種良性循環,因為在總結輸出的時候,我們可能會有新的問題,需要看書來解決,於是又回到了開頭——當初為什麽帶著問題去學習?我只是想從中獲得靈感和快感。暫且不談小說散文詩。既然帶著問題看非小說類的指導書籍,那麽自然高效的閱讀是最好的方式,這樣可以快速入門,改進自己的不足。
牢牢掌握高效閱讀的方法,也有利於我們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更好更快的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而且,在這個任何人都可以說話的時代,我們每壹次使用社交軟件,其實都是我們自己的輸出,那麽為什麽不把我們的閱讀轉化為輸出養分,讓它更高質量呢?
雖然原俊壹寫的《高效閱讀》壹書中有壹些建議只有在日本才能實現,但大部分都是沒有國界的,既有趣又實用。推薦想高效閱讀的朋友去讀壹下,讓他們更好的通過每壹次閱讀。